腰方肌功能解剖及与下背痛关系
来源:学在泰职(tzpcyxykf) 腰方肌(quadratuslumborum)呈长方形,在功能解剖上被视为腹肌后群,位于腰大肌外侧,它向下连结髂腰韧带(起自L5横突横向分散到髂嵴后上部。 髂腰韧带起源于20岁前的不成熟的腰方肌肌纤维,仅存在于具有直立姿势的动物中)、髂嵴后份,向上止于第12肋内侧半和L1-L4横突末端。 支配腰方肌的神经是从腰丛分出的L1-L4的脊神经支配。 图1腰方肌的位置 图2腰方肌前面观 图3腰方肌后面观 图4示腰方肌与髂腰韧带(白色)的关系 腰方肌的作用 ◆◆◆ 1、下降第12肋。 2、双侧收缩: (1)伸直腰部(力线通过L3冠状轴后3.5cm处); (2)垂直稳定腰椎,包括腰骶关节。 3、单侧收缩时:腰方肌有很有效的力矩可侧弯腰椎区域。 4、腰方肌进行躯干自转的潜力却很小。 5、脊髓损伤患者(L1或以下者)走路时,会用这条肌肉来协助走路,因此腰方肌也常被称为「提髋肌」。 他们会将骨盆的单侧提高以使整只下肢可以离开地面来进行下肢的向前摆动。 6、腰大肌和腰方肌都垂直于腰椎椎体的两侧。 这些肌肉进行强力的双侧收缩时,能够提供绝佳的垂直稳定性以稳定整个腰椎和L5-S1关节。 因此腰方肌损伤或无力等原因会导致腰椎不稳定而产生下背痛。 图5腰方肌的功能 图6L3水平断层模式图 (横突两侧为腰方肌,腰方肌前为腰大肌,棘突两侧为多裂肌,多裂肌再往两侧为竖脊肌) 下背痛的定义 ◆◆◆ 下背痛(lowbackpain;LBP)泛指肋骨以下臀部褶(glutealfold)位置的痛、酸或不舒服,从骨骼结构看,包括腰椎与骨盆。 下背痛是高盛行率、高发率的一种症状,有70%的人在其一生中可能发生严重的下背痛。 8至9成的病人会在6周内症状缓解,但也容易反复复发,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以上定义为慢性下背痛(chroniclowbackpain;CLBP)。 腰方肌的损伤 ◆◆◆ 脊柱侧弯或腰椎前凸过多 脊柱侧弯的病人一般都有一侧腰方肌会较短,原因是脊柱侧弯的人总喜欢向一侧歪着,歪的时间久了,腰方肌就自然而然的过久收缩而变短了;腰椎前凸变大,无论是腰大肌、竖脊肌还是腰方肌都是变紧张的。 急性腰扭伤 日常生活中很多病人都发生过急性腰扭伤。 腰扭伤是个很复杂的机制,我们治疗这类病人时,一般会根据病人的姿势会判断病人的受损肌肉,然后对其进行处理,很多时候效果都是立竿见影。 当肌肉被拉伤后,立即会发生保护性挛缩,这时患者的姿势就表现出与正常人不同的地方了。 有的病人见医生时是仰着身子,有时是弯着腰的,也有人有些侧着的。 姿势不同,损伤的部位就不一样。 而腰方肌损伤一般发生在患者刷牙或在做腰的左右动作时,发生腰的急性扭伤,这时患者可能会表现身子稍微侧着,并且可能会伴随着呼气时的疼痛。 走路呈Trdenlenburg步态 骨盆的稳定在我们的行走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众所周知的是臀中肌是我们的骨盆稳定肌。 其实对侧的腰方肌是和该侧的臀中肌起到一起维持骨盆稳定的作用。 而很多人由于长时间座位或者很少做外展动作,我们的稳定肌臀中肌肌力就会减弱,导致对侧腰方肌过度收缩从而出现损伤。 发生急性坐骨神经痛症状 腰方肌发生急性损伤时有的会发生痉挛。 提高该侧的骨盆高度,会使闭孔内穿出的坐骨神经发生卡压,从而发生急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该症状也不一定是由急性椎间盘突出所引起。 图7臀中肌无力步态(Trendelenburggait特伦佰氏步态) 臀中肌起到稳定、支持骨盆的作用(腰方肌亦是)。 患腿支持时,头、躯干向患侧侧弯,将身体重心移向支撑面的中点,步行时身体左右摇摆,状如鸭子,又称鸭步。 腰方肌的检查 患者直立,双足分开与肩同宽,手臂放在两侧。 治疗师站在患者背后,将双手放在患者臀部两侧,稳定骨盆,使其不会旋转和倾斜。 这时嘱患者将手沿腿的外侧自由下滑,不能旋转躯干。 观察患者双手能沿腿的外侧下滑至相同的位置,即膝关节水平。 腰方肌的扳机点 ◆◆◆ 下背痛时,按压肋弓以下臀横纹以上的背部区域常有压痛反应,并可引起扳机点(骨骼肌或肌筋膜高张力束内最易受激惹的区域)的牵涉痛以及引起植物神经反应。 患者健侧卧位,用折叠的毛巾垫于腰下,使脊柱侧弯,令患侧的腰方肌突出。 手臂上举外展,上侧下肢伸直,下侧下肢略屈曲,以达到理想的侧弯状态。 浅层扳机点位于第十二肋下或髂肌上方;。 深层扳机点位于髂肌上方与第四和第五腰椎横突间或肌肉内侧区第三腰椎横突的顶点。 治疗举例 1、等长收缩—放松锻炼: 患者侧卧,上位腿伸直,下位腿屈曲。 嘱患者抬髋以抵抗住其腿的牵拉。 即让其用髂嵴的肌肉抵抗住牵拉,向肩的方向收紧髋关节。 动作: 治疗师握住患者的踝关节上方,并使其外展约20度。 嘱患者抵抗住该动作,并告之“不要移动”,持续约5s钟。 确保患者的身体保持中立,不向前或向后旋转。 患者坚持5s后,将其放松。 放松时,拉腿并牵张腰方肌。 然后重复此收缩—放松—拉长多次。 2、巴氏球应用 俯卧抬腿: 俯卧,腹部置于球顶端,双手向前扶地,双腿向后伸直,脚趾接触地面。 呼气,绷直右腿使脚尖保持向后,缓慢抬离地面。 吸气,将右腿缓慢放回原位,接着换左腿做上述动作。 如此重复五次。 侧向伸展: 端坐在健身球顶端,双臂向两侧伸展,双手手掌向前,贴在球的后部。 吸气,将右臂缓慢抬起举过头顶。 呼气,将右臂向左侧压下,右臀略微抬起。 重复做五个呼吸周期。 然后恢复端坐姿势,换左臂做上述动作。 编辑:乔大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zp/6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洋桔梗斗南花价11月10日
- 下一篇文章: 训练干货丨会员抱怨梨状肌疼痛你需要了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