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85.html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matica,PMR),由Barber于年首先命名,是以四肢和躯干近端疼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一般包括以下3个要点:50岁或50岁以上起病;肩胛带、骨盆带和颈部3处易患部位中有2处出现疼痛和晨僵,时间超过30min,持续1个月以上;加上全身反应证据,如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超过40mm/h或50mm/h。有些定义还包括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10mg/d泼尼松可迅速缓解症状等。除巨细胞动脉炎(giantcellarteritis,GCA)外,如果存在其他特定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感染、多发性肌炎或恶性肿瘤等可排除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

症状体征

本病均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小于50岁发病甚少且症状较轻。女性较男性多2~3倍。主要症状包括颈部、肩胛带、骨盆带肌肉疼痛和僵硬,尤以清晨1~2h明显,很少自然缓解。严重者上肢抬举受限,不能过肩、梳头、持物,抬腿和上下楼困难,难以下蹲,甚至翻身困难,而需要卧床。与多发性肌炎不同,本病一般无肌压痛或仅有轻微压痛,也无肌力减退等表现,但可因肌痛和关节痛限制自身活动。常伴低热、乏力、体重减轻及轻中度关节痛。

疾病诊断

须与下述几种风湿病鉴别。

1.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本病有晨僵、对称性小关节肿痛、畸形、类风湿因子阳性等。

2.多发性肌炎本病亦多见于老年女性,有近端肢带肌无力与疼痛、肌力显著减弱、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但本病以肌炎为特征,血清肌酶活性增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有肌炎特征。

3.纤维织炎综合征(fibrositissyndrome)本综合征以关节外肌肉骨骼僵痛与疲乏为典型表现,躯体四肢有固定性敏感压痛点,如颈肌枕部附着点、上斜方肌中部、胸肌第二肋骨与软骨交界处外侧、外上髁下2cm处、上臀部、大转子后2cm、膝关节内侧鹅状滑囊区、腓肠肌跟腱交接处等8处;多有睡眠障碍,常伴有激惹性肠炎、激惹性膀胱炎、紧张性头痛、月经不调以及对甾体或非甾体抗炎药反应不敏感、红细胞沉降率正常等。

4.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伴有骨骼肌肉疼痛,但还有其他临床表现,全身情况也与PMR容易鉴别。

5.其他风湿性疾病和慢性感染,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可有全身症状及近端关节痛,类似于PMR,发热时可做血培养鉴别。

6.功能性肌痛一般无典型晨僵,实验室检查正常或接近正常。

7.系统性红斑狼疮、舍格伦综合征等风湿病可能有某些表现与PMR相似,但不难找到其他伴随症状。

饮食保健

一、风湿性多肌痛吃哪些对身体好?

1、偏热型:

此类风湿病患者多有口干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脸色偏红、病变部位有红肿热痛等表现。因此,饮食宜清凉,多吃苦瓜、冬瓜、黄瓜、丝瓜、萝卜、芹菜、荸荠、绿豆等清热的菜蔬,以及河鱼、河虾、鸭肉、蟹、甲鱼、田螺、田鸡等寒凉的动物性食物。

2、偏寒型:

此类风湿病患者多有怕冷、脸色偏白、病变部位疼痛却肿而不红,喜欢热敷等表现。宜食用温热甚至辛辣类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雀肉等,烹饪时可加葱、姜、胡椒、肉桂等辛温的调料。

3、湿热型:

食疗中宜多吃清凉食品,如金银花露、菊花茶、薏苡仁粥、绿豆、芦根等;同时以北黄芪、忍冬藤、海风藤、黄柏、牛膝等药食兼用之品在食疗中配餐或水煎内服。还可多食萝卜、米仁、芡实、玉米、扁豆等化湿的食物,可改善病情。

4、其他

多吃芝麻、核桃等补肾食品对风湿性多肌痛的缓解也有利。

二、风湿性多肌痛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处于急性期有关节肿胀的患者,食盐用应比正常人少,因为盐摄入过多会造成水钠潴留,停滞于关节,更会加重关节的肿胀程度。

2、偏热型忌食温燥食物。如生姜、大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洋葱、荔枝、狗肉、羊肉、猪肝、猪肚等。

3、忌可可、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1.做好心理调适,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维生素,避免刺激性食物。

3.避免风、寒、湿侵袭,并提高生活质量。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进行关节和肌肉运动,防止肌萎缩。

作者:垦利区疼痛科来源:垦利区疼痛科

风湿界长期征稿:原创稿件及特约作者招募!

投稿邮箱:RP

high-me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jz/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