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神经阻滞镇痛收肌管入
中科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摘译:杨蕊;点评:何星颖 海军医院 研究背景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的疼痛管理需要兼顾镇痛策略的优化和术后早期活动的实现。临床可在神经周围置管行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力求充分镇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肌无力的发生。收肌管在解剖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腔道,既往研究提示:收肌管阻滞可以获得类似于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同时不会出现股四头肌无力等影响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的并发症。但是对于收肌管阻滞置管的具体解剖学位置——远端收肌管还是股三角内?一直存在争议。研究方法 本项多中心研究在以下机构进行:坎普顿的风湿病和骨科研究所,悉尼医院,珀斯的CharlesGairdner医院,珀斯的Joondalup医院,奥克兰的Middlemore医院以及华盛顿州西雅图的ViriniaMason医疗中心。纳入标准:18岁以上,首次进行单侧TKA手术。排除标准:膝关节翻修手术、双侧手术、单髁手术;既往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纳入的患者按照盲法随机分配至收肌管组(AC组)或股三角组(FT组)。研究流程详见图1。图1.研究流程图标准化麻醉操作和手术方案: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以2-3ml的0.5%布比卡因进行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酌情使用1-3mg的咪达唑仑缓解焦虑和加强镇静。术后口服阿片类药物剂量均转换为吗啡等效剂量进行比较。置管操作过程:蛛网膜下腔麻醉成功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置管。收肌管组:超声定位术侧大腿内收肌内侧缘与缝匠肌内侧缘相交处的收肌管近端,追踪至收肌管远端2cm处,可见大收肌和半膜肌,置管于此处。股三角组:超声定位股三角的顶端,可见缝匠肌覆盖在股内侧肌和长收肌上方,股三角的近端是髂前上棘,将导管放置于股三角顶端和近端连线的中点位置(图2)。置管成功后以8ml/h速度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图2.不同位置的超声图像(A)股三角中点,(B)股三角顶点,(C)股三角顶点远端2cm。白色箭头指示缝匠肌和长收肌在股三角顶端的交点。股三角置管和收肌管内置管分别位于位置(A)和(C)。*股动脉;AL,长收肌;AM,大收肌;G,股薄肌;S,缝匠肌;SM,半膜肌;ST,半腱肌;VM,股内侧肌观察指标:主要结局指标:置管22~26h后,以起立-行走试验(TimedUpandGo,TUG)评估患者术后第1天肢体功能性行走能力(TUG1);次要结局指标:置管46~50h后的TUG试验结果(TUG2),术后第1天和第2天简明疼痛调查表评估的镇痛效果,阿片类药物用量(OMEDD)。研究结果 一共纳入名受试者,AC组75名,FT组76名。一般情况、术中芬太尼用量、手术平均持续时间以及术后助行器的使用时间,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TUG1:AC组38(29~55)s,FT组44(32~64)s,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TUG2:AC组38(27~53)s,FT组42(31~59)s,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其他次要结局指标:疼痛水平、疼痛缓解度、疼痛对功能活动和人际关系的干扰以及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两组患者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0.25)。表1.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参数 表2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 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表示,疼痛严重度、疼痛缓解度和疼痛干扰度基于改良的简明疼痛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疼痛越重,或对功能活动/人际关系的干扰越大。讨论 本项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发现:TKA术中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内置管或股三角内置管神经阻滞,两种方法对肢体功能的活动性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股三角内神经阻滞能够阻滞隐神经、股内侧神经和股内侧皮神经,为膝盖的前内侧区域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但同时也会增加股四头肌运动阻滞的风险。收肌管内神经阻滞的麻醉药物向远端和内侧扩散仅限于腘窝,可以避免发生股四头肌运动无力,同时远端可以覆盖腘窝神经丛的感觉神经和闭孔神经后支,发挥较好的镇痛作用。本研究假设股三角和收肌管是独立的解剖结构,麻醉药物在两处的不同分布特点导致了临床患者的运动和镇痛差异。但最终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我们目前对神经解剖学的认知并不完善,活体和尸体研究结果不一致:尸体研究发现在股三角和收肌管内注射染料后,染料仅分布在各自的腔室中;但活体研究表明,向股三角内注射20毫升造影剂后会向后扩散到收肌管腔和腘窝内。这可能是由于活体状态下血管和内收肌筋膜的通透性差异所致。其次,隐神经和股内侧神经的分支位于收肌管内,充分阻断这些神经分支可为患者提供充分的镇痛。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TUG试验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功能性评估终点,独立的股四头肌力量最好通过测力计进行评估。其次,本研究实施的是连续神经阻滞且收肌管置管位置相对接近收肌管裂孔,如果实施单次阻滞、或者置管位置更偏向远端,则可能出现本研究中某些结局指标的差异。此外,本研究侧重于可能影响临床结局指标的麻醉操作,并未对TKA手术操作进行标准化。这些因素均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考虑。“骨麻征途”的点评 随着医疗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需求提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TKA创伤大,术后疼痛剧烈,围术期镇痛管理要求高。膝关节的感觉神经支配比较复杂,TKA术后的疼痛主要由隐神经、胫神经的关节支、闭孔神经后支参与。此外,股中间和股内侧皮神经也支配膝关节上方内侧部分皮肤。目前临床采用的镇痛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后者可以通过关节腔内注射、硬膜外阻滞和神经阻滞(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髂筋膜间隙、收肌管、IPACK等)等途径实施。随着可视化技术普及,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日趋流行,但是由于膝关节周围复杂的感觉神经支配,上述各种镇痛方法单一应用镇痛不全、复合应用副作用较多,引发医患双方顾虑。近几年临床报道较多的方法有收肌管阻滞,但是不同文献中对于阻滞的具体定位存在差异。本研究依据超声定位选择收肌管阻滞时两种置管位置(远端收肌管内和股三角内),发现两种位置对TKA术后肢体功能的活动性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但这项研究的缺陷文中已明确提及。我们有必要明确:1.基于解剖学认知实施的神经阻滞,可能还无法解决体外或尸体研究与临床实践整体肌筋膜生理/病理网络之间存在的差异,此点会对局部麻醉药物的扩散及代谢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2收肌管阻滞并不能完善阻滞膝周各个神经分支,不同位置置管阻滞的神经分支存在差异,可视化神经阻滞技术参与的多模式镇痛方能体现安全、精准、简单等优势,符合骨科麻醉中的ERAS理念。(摘译:杨蕊;点评:何星颖) 原始文献:ChuanA,LansdownA,BrickKLetal.Adductorcanalversusfemoraltriangleanatomicallocationsforcontinuouscatheteranalgesiaaftertotalkneearthroplasty:amulticentrerandomisedcontrolledstudy.[J].BrJAnaesth,,:-.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骨麻征途”系列回顾: 点击标题,温故知新 1.--开篇辞 2一项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的新技术 3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最新证据 4.“窥一斑而知全豹”——一项超声定位坐骨神经的新技术 5.追本溯源 一篇文章看懂筋膜间隙阻滞 6.局麻药: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与未来趋势 7.荟萃分析:外周神经阻滞在髋部骨折患者的应用 8.新指标!颈椎患者气道评估了解一下 9.“神经就像电线”,这可能是这些年来我们最大的误解 10.实践出真知:手的神经分布远比教科书说的复杂 11.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在成人桡动脉置管中的运用 12.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13.一文读懂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混合神经阻滞 14.前膝关节囊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研究 15.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延长坐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 16.静脉应用右美延长外周神经阻滞时间的有效剂量研究 17.PACU镇静患者的急性疼痛评估 18.股神经髋关节支的尸体解剖学研究 19.系统评价:术前髂筋膜阻滞用于髋部骨折 20.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逆转小鼠胫骨骨折模型的痛觉敏化、神经肽信号上调、炎性改变、焦虑和记忆损伤 21.腘窝神经丛阻滞用于TKA术后镇痛的可行性研究 22.膝关节炎患者痛觉敏化的脑成像 23.躯干阻滞技术之-竖脊肌阻滞 24.颈椎不稳患者的气道处理 25.重磅:采用布比卡因脂质体行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无优势 26.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镇静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右美优于丙泊酚? 27.肌间沟臂丛阻滞与锁骨下臂丛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术中的应用对比 28.膝关节置换术后摔倒:这锅神经阻滞背不背? 29.手术后急、慢性疼痛的机制:来自动物模型的启示 30.术前单剂量甲泼尼龙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31.不同的椎管内麻醉方式与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结局:腰麻是最佳选择吗? 32.你用的非甾体类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了吗? 33.痛者恒痛:慢性疼痛流行病学调查启示 34.骨科大手术术前联合应用EPO和铁剂:血液保护新策略 35.大力一定出“奇迹”? 36.医院、医生及患者因素对髋部骨折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的影响 37.术中应用氯胺酮可降低术后早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改善长期预后 38.疼痛,一笑了之:幽默、幽默感与疼痛的关系 39.右美托咪定与罗哌卡因合用可能加重糖尿病大鼠的神经损伤 40.超声引导下前路腋神经和肋间臂神经阻滞:一项解剖学研究 41.TKA术后镇痛新选择:一项术后持续收肌管阻滞的研究 42.全麻还是椎管内麻醉?——这依然还是个问题 43.NEJM:看完这个视频,做好手部区域阻滞 44.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锅”,丙泊酚不背 45.静脉单次地塞米松对使用罗哌卡因行腋路臂丛阻滞的影响 46.两种入路臂丛阻滞对止血带疼痛的比较 47.髋关节病变患者膝部牵涉痛的神经解剖学研究 48.哪些因素与术后肺炎息息相关? 49.0.2%罗哌卡因用于腓总神经阻滞量效关系的健康志愿者研究 50.劳动节专题:麻醉医生,请给自己多一点关心 51.临床指南:氨甲环酸在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52.多模式镇痛对OSA患者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响 53.膝关节后囊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研究 5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5.神经阻滞必看——显微镜下识别和研究外周神经超微结构的新标志 56.他山之石:腋路臂丛走形研究 57.iPACK阻滞药物如何扩散 58.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脂质体的动物实验研究 59.知易行难,5年脊柱外科ERAS经验! 60.来自JAMA的研究: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单独与联合用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24小时吗啡用量的影响 61.锁骨上臂丛阻滞药物剂量对膈肌及肺功能的影响 62.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关节周围局部浸润在THA的应用对比 63.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簇内注射:一项解剖研究 64.脊柱肿瘤手术的术前分层评估:ASA,CCI和mFI的比较 65.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在下肢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 66.预防TKA后静脉血栓:阿司匹林vs.其他抗凝药物 67.神经阻滞重磅:神经内注射药物如何扩散 68.你疼吗?那你的决定可能更不靠谱呦 69.一项系统评价:布比卡因脂质体在骨科手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70.成人复杂脊柱手术的麻醉管理 71.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镇痛对全身炎症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72.衰弱与少肌症对复杂脊柱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73.小剂量氯胺酮在骨科手术中的镇痛作用 74.伴有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 FINDME: 古麻今醉致力于传播最前沿、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围术期医学知识。医院强强联合,紧跟围术期医学最新领域,云集国内外知名专家,及时将围术期医学的新动向、新知识、新技术进行传播。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围术期医学专业信息科技平台。 招商 您的精彩由我们展示 古麻今醉主要开设了、、、、、、、、、等栏目。医院、医药企业、各学会在合法、合规、内容可靠的前提下提供广告合作、视频直播、专栏冠名等多种形式的推广及市场传播服务,如果您有需要,欢迎联系我们! 城市合伙人 火热召集中 联系 - 潘老师: “您的鼓励是对原创最大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jz/6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走进针刀引起膝关节内侧疼痛的元凶闭孔
- 下一篇文章: 全身各肌肉对应的疼痛点,一文就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