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都叫ldquo肌痛rdquo
风湿性多肌痛和纤维肌痛综合征都会引起全身广泛的疼痛,容易分辨不清,但二者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matica,PMR)是一种炎症性风湿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肩部、骨盆带及颈部疼痛和晨僵。而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FM)是一种以慢性全身广泛骨骼肌肉疼痛为特点,伴随有疲劳、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疼痛调节障碍,被归类为中枢敏化,临床表现为全身弥漫性疼痛。 一、发病率 PMR相对常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几乎只累及50岁以上的成人,发病率高峰在70-80岁,女性发病风险为男性的2-3倍。 而FM是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仅次于骨关节炎。FM可发生在各个年龄,全球发病率约为2%~8%,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3倍,中国(大陆和台湾)目前缺乏患病率数据,仅可参考中国香港人群发病率为0.82%。如用该患病率推算,我国14亿人口应有约万患者。 二、发病机制 PMR患者存在Th17细胞增多和Treg细胞减少,外周血促炎细胞因子IL-6升高。PMR主要累及近端关节及关节周围结构(关节、滑囊和肌腱),近端上肢症状起源于盂肱滑膜炎、肱二头肌腱鞘炎和三角肌下/肩峰下滑囊炎,骨盆带症状起源于髋部滑膜炎和滑囊炎。 而FM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目前尚不明确。仅有广泛的肌肉、韧带与肌腱的软组织压痛,肌肉骨骼结构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均正常,组织无炎症证据。 三、临床表现 PMR通常表现为近期出现的肩部、骨盆带、颈部及躯干的对称性疼痛和僵硬,晨起时最严重。双侧上臂疼痛伴肩关节主动外展受限常见。骨盆带症状表现为腹股沟和髋部外侧疼痛,会放射至大腿后侧。远端症状一般轻微,且多伴随着特征性近端症状,远端症状最常发生于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偶尔发生在膝关节,但不会发生在足和踝关节。此外,晨僵现象严重。未经治疗时,晨僵可持续至上午晚些时候或下午。夜间疼痛也很常见。四肢近端僵硬可导致日常生活活动困难。并可出现非特异性全身症状或体征,包括乏力、抑郁、厌食、体重减轻和低热。 FM通常表现为全身多个部位的肌肉疼痛,但患者也常描述为关节疼痛。至少有6个疼痛位点,包括头部、双臂、胸部、腹部、双腿、背部、胸椎,以及腰部和腰椎(包括臀部)。疼痛最初可能仅为局限性,常位于颈和肩部。此外,中至重度的持续性疲乏和睡眠障碍(清晨频繁醒来,难以入睡)也是特征性表现。看似轻微的活动会加重疼痛和疲乏,但长时间不活动也会加重症状。患者常有晨僵和精力未恢复感。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抑郁和/或焦虑、头痛(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自述的多种感觉异常(麻木、麻刺感、灼烧感或爬行或蠕动感,尤其在双臂和双腿)、多种难以理解的疼痛症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和心率变异性改变)、干眼和雷诺现象(但不存在原发性雷诺现象中的热像和微血管异常)。 四、体格检查 PMR是关节和滑囊的病变,因此,关节检查是关键。肩关节活动受限尤其常见,典型表现为肩关节不能主动外展超过90°,可能出现的肌肉压痛与局部关节或滑囊受累有关。颈椎和髋部的关节活动度也可能受限。约一半患者有远端受累表现,滑膜炎常发生在腕关节、掌指关节及膝关节,通常较轻微,可发现少量积液,但足和踝关节通常不受累。尽管患者可能诉肌无力,但神经系统评估会发现肌力正常。肌肉触痛是非特异性体征。 FM会发现多个软组织部位的压痛,且有时疼痛很明显,特别是在斜方肌上缘中部、肱骨外上髁(网球肘部位)、第二肋骨软骨联结处(肋软骨炎部位)、大转子(髋部转子滑囊炎部位)及其他部位。而关节处无压痛,无软组织或关节肿胀或发红。神经系统评估通常无异常发现。 五、辅助检查 PMR的特异性表现为急性期反应物升高(ESR升高,偶有ESR超过mm/h,以及CRP水平升高)。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为非特异性:可能出现正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通常正常。肝功能检查结果偶有升高,肌酸激酶通常正常。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和环瓜氨酸肽抗体通常呈阴性。超声、MRI、PET-PET检查均可显示PMR的影像学特征(盂肱关节和髋关节的滑膜炎,尤其是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和转子囊),但不具特异性。 FM不会出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急性期反应物、血生化)或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 六、诊断 年风湿性多肌痛EULAR/ACR暂行分类标准 1.必须满足的条件:年龄≥50岁;双侧肩胛部疼痛;CRP和(或)ESR升高。 2.评分条件: 注*:不包括超声检查结果的评分系统≥4分体式诊断为PMR;包括超声检查结果的评分系统≥5分提示诊断为PMR。 修订版ACR纤维肌痛诊断标准 七、治疗 PMR的治疗重点是使用药物以减少炎症,而FM治疗重点是疼痛管理和减少中枢敏感,侧重于改变生活方式。 PMR治疗 1.个体化的体育锻炼,维持肌肉容积和功能,减低跌倒风险,尤其是在长期服用激素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2.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首选,泼尼松12.5-25mg/d顿服,作为最小有效糖皮质激素的起始剂量进行个体化治疗。疗程不短于12个月,逐渐减量。起始减量方案:4-8周内减量至口服泼尼松10mg/d或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复发治疗方案:将口服泼尼松加量至复发前的剂量,在4-8周内逐渐减量至复发时的剂量。达到缓解后的减量方案(继起始和复发治疗后):每4周口服泼尼松减量1mg/d(或减量1.25mg/d,如隔天口服泼尼松10mg/7.5mg交替)。 (2)免疫抑制剂:首选甲氨蝶呤,口服7.5-10mg/周。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早期加用,尤其是复发风险高和(或)长疗程,以及存在一些容易导致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发症或合并用药的患者。此外,还可试用硫唑嘌呤。 (3)生物制剂:可试用托珠单抗(白介素-6受体拮抗剂),司库奇尤单抗(白介素-17抗体)、卡纳单抗(白介素-1β抗体)。但不推荐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FM治疗 以改善患者长期生活质量为目的,结合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管理,制订系统康复计划包括心理疏导、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功能锻炼等。 1.非药物治疗: (1)健康宣教,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自我管理。 (2)锻炼:包括有氧锻炼与力量训练。 (3)其他:①针灸,作为辅助治疗。②认知行为治疗。③水疗法/温泉疗法,4h的水疗。④冥想运动,包括太极、瑜伽、气功和身体觉醒疗法,总治疗时间12~24h。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zw/7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打通四肢阳气的方子化解手脚凉关节疼
- 下一篇文章: 探病寻医肩周疼痛怎么办需不需要吃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