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观感浅谈
《天道》观感浅谈之一 道,一说就是错 ——《天道》观感浅谈之一 作者:余丹 向来以为,国产电视剧喜说教、好熟套,深刻作品不多;自央视在力尚不能济,却逐次开拍而糟蹋四大文学名著以来,便更为巩固下我的偏颇。于是,多年里自己所看过的电视连续剧,屈指可数则多是舶来他国的,如《绝望的主妇》、《迷失》、《罗马》、《白宫群英》、《盾牌》、《欲望都市》等等。年初,终是经受不住肥皂剧发烧友强力推荐,便安心放下杂事,用空闲时间,集中看过《白银谷》、《乔家大院》、《冬至》、《大染坊》、《天道》、《浮华背后》、《坐庄》……;累计竟有百余集之多。观后体会全然不同以往,刷新了我对国产电视剧已执有的旧念。尤感之《天道》,似有久违一遇的深层触动,心悸已难如昨般平静;思绪积淤于胸,大有不吐不快之意。面对以爱情为主线,交融着商战、人生、哲理、宗教观的电视剧作,却有感这一吐竟成难言;我知道,自己尚需用时间来沉淀与悟觉。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几日前,利用国庆假期,我渡琼州海峡乘火车北上,路迢迢千里,辗转抵达《天道》外景拍摄地,山东聊城;也即是剧中所称的“古城”。古城之印象,尽收于“水”、“古”、“文”的地域风情中。漫漫行走在街市,记忆中的熟悉,原是剧中元英与小丹在古城相往的那些桥段。东昌湖上的拱桥,古旧的光岳楼,杨氏宅院内的海源阁,四面环绕着的护城河,小丹跳过街舞的大广场,他们俩吃工夫面的小巷口……一一真实示现于眼;我仿佛是以缅怀的心境,追思着他们如天国般荡气的恋情。虽言之,他们并不存在于现世中,而我所敬重应是那份不易的情愫,是那纯洁超然的精神高度。是夜,细雨绵绵,秋风清凉;齐鲁大地一方偏隅小村的乡舍间,昏黄灯下,我独自翻看着《天道》的原著——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这原是一部非同寻常的文学作品,书中广泛触及人生、宗教、法律、文化、音乐、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金融股票等命题;所喻言揭示的深层哲理,已远超出自己知识架构下的认识境界。所以是,欲想言,便生生的不知从何而言起。沿着剧中以及书中的脉络,几日后我追寻到另一古城,首都北京;这也正是故事情节中,人物命运与事态发展的转折地。悲、喜尽在北京城;大气成篇,叹为观止。他人得道悟到而讲出的体验,我仅是个观者;惟自己觉到悟到,才是真正的得之其道。秋风里,我伫立皇城根下的街头,只在用心悟觉。自己匆匆看完《天道》,才知了错过;文学原著《遥远的救世主》,多年前已面市。寻遍海口城大小书店,方知一书难求。网上搜索,当当、卓越、金书网、科技书网、旧书网、贝塔斯曼早已断货;即便是纸老虎在线、北京知不足、光合作用书店,也难觅其影。越是难得就越觉其珍贵,越是无货可居,渴求之欲便越难遏制。于是将搜购目光延伸至京、津、沪、渝,以及广州、南京、合肥、深圳等城,终还是无果而止。幸得其八年的再版,缘是一大学老师的割爱,条件是借阅我所藏卢梭之《爱弥儿》。如此经历,当是记忆里有过的头一遭。究竟是怎样一位作者,有过怎样的人生阅历,写出了“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啄木鸟》杂志二年第六期第13页介绍:作者豆豆,女,一九七年生人,陕西籍,高中文化程度。其十七岁时因工作关系相识了好友李红英,此人之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对作者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九九年,李到欧洲定居,仍不断寄给豆豆大量的参考资料,每次回国都给作者讲述一些作者所陌生的社会生活;作者于九五年六月动笔创作长篇小说《背叛》,九七年年八月完稿。仅此而已,未见还有人知更多。搜寻豆豆的生平资料,如同购买她的书籍,同样的不易。隐隐觉出,作者的人生态度,示现着某些深层的佛理。大志戏功名。——(《天道》剧台词)。《天道》观感浅谈之二扒拉灵魂的人——《天道》观感浅谈之二作者:余丹《天道》剧最大的看点,即是王志文扮演的丁元英。他是该剧的灵魂,所有情节是围绕他而得以铺展;他还未及出场,芮小丹的朋友肖亚文就给出了定义:“是人、是魔都可以,就是不是人。他跟人的思维颠倒了,不是人的思维;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一旦对他动了那种心思,你就酸把地狱之门打开了。以我的智力,我理解不了这种人”。可以是魔、是鬼,却不是人的人,丁元英会是怎样的一个人物?看问题角度不同,其结果必会有所异。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这是丁元英的好友韩楚风对他的评价。剧中有一段“五台山见佛”的情节:智玄大师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放下,说:“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啊。” 韩楚风不解其意,问:“哪三气?” 智玄大师答道:“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 韩楚风闻声心里一颤,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丁元英了,这正是丁元英的真实品性。他惊叹大师的观察力,问道:“十分之气,还有一分呢?” 智玄大师说:“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韩楚风脱口而出一个字:“绝”!许是《背叛》留给我过深的印象,在《天道》剧丁元英身上,我仿佛又见着那个诡异、智慧的宋一坤。丁元英与宋一坤有太多的神似,我甚至怀疑是宋一坤的再复活,只是他灵魂已获得了救赎。在《天道》剧中,丁元英既是一个精于谋算的金融投机者,又是大彻大悟的悲悯之人;他是一个驰骋商场的实用主义者,又是一个与世无争的都市大隐,一如他说:“人从根本上要面对两个问题:一、生存,得活下来。二、是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他深刻参悟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熟知人性;他是个不动声色的生活旁观者,亦是义无返顾对爱至情至圣的人。“天下之论道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道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他有着超度常人的思维和睿智,仿佛一切的人和事都在他的感知之中;他为人处世与众不同,不按常规出牌,个性极不入世,常令人难以理喻。“他永远不会跟你吵架,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居高临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于跟你讲道理,包容到让你自己觉得低俗、自卑”。他是掌握并遵循规律的人,一个得道之人,一个随性重情之人;举重若轻,在常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人。“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他的思维和行为,在崇尚金钱与权利的社会里,谓是凤毛麟角,标新立异;他活得明白活得透彻。“大爱不爱”一般人做不到,做到的人不一般。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他,因而也极少有人能够和他站在一个高度、一个层面来对话;他是孤独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他评价自己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极具偏见的人”。正应有“偏见”,他才会深刻反思一个人在主流文化中应扮演的角色,悟到保存自我、尊重规律的重要。他以对天道的认识和思辩,以对文化属性的抽身反思,获得了缜密的大智慧。“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他在精神方面的超现实,某种程度也决定着在生活中与众的格格不入;他的自我修炼颇似于出家人的修行状,便也应了芮小丹那句话:“剃了头发就可以当和尚”。《天道》观感浅谈之三天国的女儿(上) ——《天道》观感浅谈之三 作者:余丹 《天道》中有两段话,我记忆深刻。肖亚文说——相思有多苦,古今的诗词都说尽了。你是女人,有女人的天性,一旦陷进去就很难自拔。丁元英这种人对女人没有意义,是女人就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的女人是天国的女人。芮小丹说——那么,参禅悟道至天人合一的那种境界,就是天国。道法自然,不具美丑善恶的属性,有美丑善恶分别的是人,不是天。天国之女是觉悟到天国境界的女人,是没有人的贪嗔痴的女人。天国之恋,是唯有觉悟到天国境界的人才可能演绎出的爱情。长时间里,我溺入在光影声色的镜头中,试图寻觅一个女子的形象,一个是以人性的最本真,展示生命热情和灵魂的女子。那女子应是人淡如菊,似水灵动,周身散发出用心才能嗅觉到的香气。记忆中曾有。那是看过《画魂》,潘玉良留在我脑中的;每每想起,思绪总不由己踏上碎石小径,轻拂心中的漆门。她拥有过爱,却为之手中的画笔,舍弃了善心的男人;只因着绘画超越了他们的情感。爱与自我间,决择何其难。潘玉良毅然舍弃了情感,连同舍弃那个爱恨嗔欲的城邦,舍弃那不能给人以灵魂自由的国度;也舍弃自己所有的过去。她独独没舍弃的,是自己的天赋,她终是成就了自我。多么美好又凄绝的女子。当应是天国的女儿。原是姹紫嫣红花开,恰这般,付与了月下遗情绵绵;引领后人猜度不绝——她的情,归在何处?而我看《天道》中的芮小丹,亦是这般的女子。从情感角度去看,《天道》讲述了一个没有贪嗔痴的爱情故事,是一出悲情剧。情节开始,是芮小丹执行任务牺牲的场景;其后以芮小丹的人称,追忆起她与丁元英相识的幕幕。倒叙式的手法,颇有先锋文学的特点;觉着与美国热播影视剧《绝望主妇》,有几分的相像。也曾看过日本影片《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伊始,女主角就已去世,之后是男友的漫漫回忆,情感叙述;张力十足。看《天道》,有类同的感觉;如果理解了芮小丹对元英的爱之深切,其悲剧意味便就越加之浓重。剧中女主角芮小丹,是一个为内心率真而活的人;活得朴素、淡雅、自然。亦如潘玉良,芮小丹是自我的。一个年轻貌美、天资聪颖的女子,偶尔与丁元英的不期而遇后,引出一段天国般的恋情,闪光出人性的璀璨;其短暂的生命行迹,迫使我体会了,何谓人生极致的美丽与灿然一现。丁元英评价芮小丹为人:随缘惜缘不攀缘。她处世波澜不惊,待人淡定从容;再了不起的人物,她也只是一句话:“这和咱们有关系吗”;她的内心,人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区分。她到北京找韩楚风了解丁元英情况,面对高规格接待所表现出的傲气和尖锐,与面对冯世杰的巴结而坦然直说,都令人肃然以敬。她尊重人性,哪怕对待罪犯王明阳,她也强调人的尊严与灵魂归宿;一语“天国在你心中”,以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去引导。如果说,丁元英闻道的男人,一心想跳出五行外;那么芮小丹便是得道的女人,自觉自在。无论丁元英多么不合常理的行为和深奥难懂的论调,小丹都会从容去看待、倾听、慢慢去体会,从不惊乍,即使当时不明白,她也会经过思考、觉悟达到理解。简单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使她能以自己内心愿望选择学业和事业,追求自己所爱;自性本来、率性而为、不昧因果。成为刑警的那一天,她就清楚知道,死亡是随刻伴随着;而她却坦然自若地过着每一天,看淡了生死。她有着超然的觉悟境界,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一个人连生死都能够超越,还有什么不能放下?她勤于思考,在丁元英的感染和引导下,更懂得觉与悟,更易领会天道之道与所谓的文化属性,升华着自己的思想,达到了人生的大彻悟。物质世间里,我们已被世俗束缚得过深,面对着这样一个简单而本真,闪耀着自性容光的女子(形象),惟有释出自己的羡慕与敬重。《天道》观感浅谈之四天国的女儿(中) ——《天道》观感浅谈之四 作者:余丹 为男人,为女子,人生总躲不开一个情字。芮小丹与丁元英情感的缘起,原是丁元英那台四十万元极品发烧音响,那一曲天籁之声——《天国的女儿》。小丹被那纯净到一尘不染,震撼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激荡着,她一遍遍地问自己:是心灵的感应还是灵魂在寻找寄托?由忽视存在到没有好感到用心 一曲过后,丁元英关小了音量。 芮小丹意犹未尽地说:“太好了。这是什么曲子?我可以借走听听吗?” 丁元英答道:“可以。这是《天国的女儿》。”当真正以心灵去欣赏音乐,感悟音乐,便自然发现,音乐那净化人心灵力量的存在。然而,音乐与音乐是不同的。小丹首次在丁元英家见识了令人“失重”的音乐,便生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被那种纯净、震撼到人的灵魂深处的声音激荡着,她一遍遍地问自己:是心灵的感应还是灵魂在寻找寄托?音乐为内心纯净的她,洞开了另外一片更高远的天空;她与丁元英由层次悬殊的音响发烧友,逐渐而成为爱情挚友,直将她带入美好的情感世界。他们因音乐而恩爱,因音乐而更为觉悟。为亲聆体验“失重音乐”的感受,我在多套音响上作了比较;PC机有源音响自是不提,而单级晶体管功放推出的效果,有感穿透力有余柔和细腻不足,音色稍欠。在家中,我以前、后级电子管功放推动,只那“一声,只一声”的重放音,那声音就像瀑布雾气一般流淌,犹如来自天国;哀怨声中,仿佛在倾诉天堂的悲伤;瞬间,周身的全部感觉,已被音乐牢牢吸入,失了自我……曾以为,忧伤近于有悲痛的感觉,程度不同罢了。听《天国的女儿》终才明白,真正的忧伤,却是一种淡淡而深蕴的情绪,它完全脱离了具体的情节和环境,只在你的意识感知里;如果世间真有优雅一说,那么这首曲子所表现出的,则是优雅的忧伤。在这种忧伤中,人沉寂下来,不作他想。《天道》观感浅谈之八音乐亦有道 ——《天道》观感浅谈之八 作者:余丹 《天国的女儿》是专辑《thedaughteroftheheaven》(译为:天国的女儿)完整版中第一首;英文原名“Daughterintheparadise”,即译“来自天国的女儿。”剧中丁元英的极品音响,采用的是DENSEN(丹麦王子)B00/前后级,搭配MBL、MBL解码转盘。《天国的女儿》是一首以普通音响,难以重现的天籁;介质不同的音响,重放出的感觉会有大的差别。据资料介绍,《天道》在拍摄过程中,剧组租用了当时最好的音响设备,价值高达万元。“剧中设备是16个接线柱,6台机器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也许现在看来不那么高端了,但是在当时,绝对是最顶尖的。”于是觉悟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好的音乐须要有好的设备来支持(重放),而好的音响设备,不是人人都可具备。丁元英在剧中有过一席话——当一个人决定购买一套音响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种标志了,首先标志着生存能力,其次标志着生活品位。毕竟,这是文化消费而不是生存的必须。音响(HiFi)断不是生存的必须,是人生达到某个状态,标志性的消费水准,与精神品位有关。于许多人而言,可能一生都未想过去拥有,或是欲求之而不得;也可能随着生命推进,到下一个状态时有新的变化,或是延续,或是摒弃;这能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生命的态度,精神上的要求。如此之道,虽早明了于心,今日方才条理清晰——得益于《天道》。剧中,丁元英对三位小提琴大师,演奏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的评价,堪是片中的华彩——冯世杰:这张唱片可真好。丁元英:还可以吧。冯世杰:还可以?那就是不怎么可以了?这唱片是你的,这曲子和演奏可不是你的。穆特是卡拉扬的得意弟子,你知道不知道?你说,这唱片哪儿不好?是萨拉萨蒂的曲子写得不好,还是穆特的小提琴拉的不好?好不好你今天得说清楚了,你要说不清楚就走,别怪我瞧不起你。丁元英:你说咱俩谁成心?冯世杰:你有理说理呀。丁元英:我个人认为,穆特的流浪者之歌,还不足以冠一个“好”字。冯世杰:为什么?丁元英:你看啊,同样一首曲子,我们以穆特和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来做比较,穆特诠释的是悲伤、悲凉、悲戚,弗雷德里曼他诠释的是悲愤、悲壮、悲怆,不一样。穆特她多了一些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一些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海飞兹当然无疑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家,但是就这首曲子来说,我觉得他的诠释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可能是因为他注意技巧上的严谨,反而染上了一丝匠气,少了一点儿虔诚。所以就三个人演奏的同一首曲子来比较,我觉得穆特是心到手不到,海飞兹是手到心不到,只有弗雷德里曼那是手到心到。冯世杰:你刚才说穆特是缺了点儿东西,可怎么又说她是心到手没到呢?丁元英:心是什么?心是愿望,神是境界。那是文化、阅历和天赋的融会。我们当然应该相信穆特太想演奏好了,但是她的性格底色是上帝给她涂上去的,只要她不能超越上帝,那她这个性格底色的脂粉气就抹不去。穆特的手是一双女人的手。冯世杰:服,真服啊。我一定把这几个版本都买来,好好听听。笔者我听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已有二十余年的光景,听下过无数版本;对“美女小提琴家”穆特以及海飞兹、弗雷德里曼技艺,有如此深的艺术比较,当令我自叹感悟之浅薄。这也正是《天道》的高上之处,由不得你骄傲;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许是感悟不同,我个人窃以为,这三人中,穆特的演奏最为感人耐听;海飞滋技巧纯熟掩过内涵;弗雷里曼演绎具鲜明的个人风格,少些细腻和深度,粗犷豪放嫌余。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我始终在听,只是偏爱那有过伟大爱情的安妮—索菲?穆特的演奏。为兑现承诺送给小丹的特殊“扶贫礼物”,丁元英在音响市场导演出一场惊心动魄的商战神话,成功打造了一个有知名度的音响产品品牌。刘冰的死,林雨峰的死,是这场商业智慧角力中,最为悲剧的被淘汰者。欧阳雪曾对刘冰说:“都说音乐熏陶人。你听了那么多音乐,就熏陶成这样。看来这音乐,你听不听都没多大关系。”此一席平常话,似在提醒,对于音乐,不要片面追求音响效果而忽略了音乐的本质,不要为音乐而音乐,忽视了精神品质的重建。此以为是道也。本文转至网络,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仅供学习交流,如原作者有异议可以联系猫爷删除! 想要了解更多缠论,可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zw/6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膝关节内侧疼痛与哪条神经有最密切的关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