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师恩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首l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提起关牧村、殷秀梅,是歌坛无人不知的常青树。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她们成功的背后,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施光南。 从小热爱音乐的施光南几乎把一生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创作,从《祝酒歌》到《月光下的凤尾竹》,再到《在希望的田野上》……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在此教师佳节之际,他的学生有歌要唱给恩师听,有话要对恩师讲。 1 桃李满天下,绿叶反哺情 作为曾经演唱施光南音乐作品最多的歌唱家,关牧村清楚地记得《假如你要认识我》这首歌,正是33年前作曲家施光南送给她的特殊礼物。 关牧村 著名歌唱家关牧村 年,我那时是“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他说“小关你看看,我专门送给你的这首歌。” 我一看,“假如你要认识我,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这不就是写给我的嘛,后来广播出去,全国各地的信雪片一样飞来。 年,中国改革开放第一部工业题材电影《当代人》正在拍摄,施光南深入厂矿一线完成了主题歌《年轻的心》的创作。不久,23岁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歌唱演员佟铁鑫收到了施光南的来信。 施光南与佟铁鑫 著名歌唱家佟铁鑫 听着他弹起前奏,我就特别激昂唱“黄昏的风儿吹拂着脸庞”,我觉得应该拿出男中音雄壮有力,那种美声的状态。 唱完以后,光南就看着我,说“小佟啊,你要是这么唱的话,跟别的男中音也没什么区别,还是回去再练练吧。” 看准了的歌坛好苗子,施光南自然不会轻易放手。他一句一句地传授,一个一个音符地抠,在佟铁鑫一个月几十趟的登门学习中,美声男中音、通俗唱法、口哨声,破天荒地新鲜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佟铁鑫 随着电影《当代人》的全国热映,既为歌坛探索出一条演唱的新方式,更让佟铁鑫一曲成名,红遍全国。 电影《当代人》 在施光南的指导下,关牧村与佟铁鑫确立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致力于“美声唱法应用于中国作品”的探索,写一首唱一首火一首,他们成为了亿万观众喜爱的歌唱家。 施光南、佟铁鑫、关牧村等合照 同样得到施光南栽培的还有殷秀梅,她把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遍大江南北,更成为了施光南首部歌剧的主演。 “著名歌唱家殷秀梅 我今天唱这个《在希望的田野上》,非常非常地激动,到最后我还是没控制住,光南老师,你在天上看着,我为你演唱。 ”殷秀梅 年,为纪念鲁迅诞辰周年,施光南创作的大型歌剧《伤逝》首演成功。 殷秀梅主演施光南歌剧《伤逝》 “著名歌唱家殷秀梅 作为作曲家来说,他写了那么多好听的歌,他很重视他的歌剧,这是他一生中很重头的东西。 ”▲施光南歌剧《伤逝》片段《紫藤花》 2 深入生活打磨精品 ﹃时代歌手﹄ shī dài gē shōu 施光南 shī guāng nán 祖籍浙江金华,年出生于重庆。父亲施复亮是共青团早期领导人,母亲钟复光是黄埔军校的第一代女学员。一生为人民写了许多好歌,深受群众的爱戴。 施光南与父母亲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音乐,而且特别热爱我们国家的民间艺术。 那时候我自己尝试创作了一些曲子,但是由于生性比较羞涩,不好意思说是我自己写的,就取了各种各样的笔名。比如说藏族的就取名叫扎西,蒙族的叫朝鲁等等。 然后写出歌曲来,我就抄了带去学校,同学中间传唱,他们说好,我就吸取他们有益的东西;他们如果说不好,我就想想为什么他们不欢迎。 施光南是一位多产的音乐家,他为工人、农民、士兵、老师和孩子写歌,为南极科考队员、体育运动员写歌。 同时,他也是一位执着的音乐家,无论外界的诱惑有多么大,他坚持为人民而歌。他的创作生涯,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真实写照。 乡土气息歌词朴实,曲调优美流畅上口,《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作曲家施光南和词作家陈晓光合作的经典之作,从四部混唱合唱到独唱歌曲,殷秀梅把这首时代之歌从改革开放初一直唱到今天。 词作家陈晓光 他跟我说,你听后感觉《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个音调,它主要的素材是哪儿? 我说这里面我听出来山东的、河北的秧歌。他说南海渔歌也有,北方的秧歌也有,都把它糅在一起了。 他说“希望的田野”是中国的这块大地,东南西北都应该有。一定要有让各地的人听起来,都有觉得有很熟的音,这样才有亲切感。 “著名歌唱家殷秀梅 《希望的田野》是领唱加合唱,是大乐队,特别有气势,第二段完了以后我一般都把歌使劲往上扬。我每次唱这个歌时,都是阳光灿烂的。 ”词作家陈晓光 这首歌曲与当时人们的所想、所期盼产生共鸣。那是改革开放初,中国的改革从农村拉开帷幕,我也是在田野里边看到了这个希望,才能写出这个东西;施光南也是感受到了这种希望,才能作出这个曲。 施光南与妻子讨论创作 施光南妻子洪如丁 这是《祝酒歌》的手稿,《祝酒歌》是韩伟的词,韩伟给他以后,他很快就用新疆的味儿给谱曲了,他给我弹了一遍,我说这歌特别好听。 《祝酒歌》手稿 韩伟词作家 他虽然不喝酒,但他激动得比喝了酒还喝了酒,然后就写下这个《祝酒歌》的曲调。我拿着那个谱子来哼哼,“美酒飘香……”,哼唱完第一句,我就感觉这个歌能流传。因为它特别美,有一种内在的吸引力。 3 爱国是我永恒的创作主题 天赋、理想、勤奋,伴随着施光南年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任创作员,他将掌握的西洋作曲知识和熟悉的民族民间音乐有机结合。 接连创作了《周总理你在哪里》《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广受观众喜爱的歌曲,人们评价他的旋律能“唤醒春天的土地,激发生命的力量,凝聚着家国情怀”。 韩伟词作家 他不辞辛苦,去了很多基层,他在不断思索,不断要求自己创新,不断打破陈规旧律。他曾经跟我说过,他从小就有一个志愿:他写欢乐,就要写亿万人的欢乐,他写悲痛,就要写亿万人的悲痛。 其实在施光南心底还有另一个歌剧的梦想,主角就是屈原,而这源于他少年时期的梦。 韩伟词作家 他想写《屈原》的时候是14岁,他偶然翻着了郭沫若先生的话剧剧本《屈原》,那时候一个少年就下决心,要把它写成一个大歌剧搬到舞台上。 后来他上大学时,写信给了郭老,郭老给他热情洋溢地回了一封信。郭老曾说“屈原是空前绝后的诗人”,所以施光南从14岁就下决心要拿下这个“空前绝后”这四个字。 年3月,施光南孕育了20多年的大型歌剧《屈原》的音乐演唱会终于在北京成功举行。 施光南与关牧村、郑小瑛、韩伟合影 在那些高亢低回的唱腔中,既有中华民族史上千古流芳的爱国者形象,也有施光南为祖国、人民和音乐而奉献终身的影子。 ▲施光南歌剧《伤逝》片段《紫藤花》 不幸的是,4月18日,施光南与女儿试唱新改的《屈原》曲谱时,突发脑溢血,倒在了钢琴上,歌剧《屈原》竟成为49岁的施光南最后的绝响。 施光南生前用的钢琴 韩伟词作家 作为一个音乐家,最后死在钢琴上,死在他女儿的怀里,死在一生追求的《屈原》梦,歌剧梦上,我觉得他既悲惨又幸福。 在恩师离去的二十七年里,关牧村、殷秀梅、佟铁鑫几乎每场音乐会都会唱起施光南的作品,他们还有个心愿——要把施光南留下的更多还不为人熟知的歌曲挖掘出来,唱给年轻观众听。 施光南诞辰70周年纪念音乐会 著名歌唱家关牧村 施光南老师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全都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从5岁创作第一首歌曲《春天来了》到49岁离世,施光南有0多首作品存世。有人说,施光南的时间是由一个个在大地上跳跃的音符铸成的,爱国是他永恒的创作主题。 4 多情的土地永恒的旋律 在满屋的曲谱中,文化十分记者找到了施光南亲笔抄写的《多情的土地》,上面大大地写着男中音独唱和一个“佟”字,这是施光南生前最爱的歌曲。 《多情的土地》手稿 如今这首《多情的土地》早已成为各大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材,在它的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施光南遗孀洪如丁 这个《多情的土地》是我出国时,在机场上他把录音带给了我。他说“如果你要是到了国外孤单想我的时候你就放这个录音带”,我也没在意,装着录音带就上飞机了。 施光南与妻子 在一次留学生访问学者聚会的时候,我放了这个录音带,前面那个大乐队前奏出来,佟铁鑫就出来(唱)了“我深深地爱着你……”,特别深沉,当时我们全哭了。 著名歌唱家佟铁鑫 (施光南)告诉他的夫人洪如丁说,有一天我(离去)希望你放我那首《多情的土地》,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完完全全、从头到尾放的都是这首《多情的土地》。 ▲施光南演唱《勿忘我》 从仅存的资料里找到的这段施光南影像,据介绍是他在演唱自己的作品《勿忘我》。 27年过去了, 当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纪念馆的帷幕在家乡被揭开, 当金华市金东区东叶村的村民们自发地唱起《在希望的田野上》, 当施光南的亲人与关牧村、殷秀梅、佟铁鑫一起打着拍子加入到村民的合唱队伍中…… 施光南纪念馆 没有人忘记他——人民音乐家施光南! 在施光南家乡东叶村的村口有一条飘着音符的路,立着的宣传牌上正是《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人民而歌的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也将永远被这块土地所铭记。 监制 陈杰 制片人 石岩 主编 纪萱萱 记者 李雅琦 编辑 张震宇 运营 邓荣 往期节目推荐 ●小言专栏 《敦刻尔克》与降龙十八掌 ●带给我们《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雪孩子》的老奶奶,一路走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zp/5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75种茶叶的功效存给爱喝茶的你,这个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