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点击上面的利川讯添加   

一支短笛,吹出音乐之梦

甘远成生于年6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利川人,自幼热爱音乐。孩童时,每每听到街头巷尾、山涧幽谷那些或悠扬,或婉转的美妙旋律,极富音乐天赋的他都会情不自禁哼哼呀呀,或席地而坐,或素面朝天,安闲听闻,沉醉于天籁之音不能自拔,因音乐而喜而悲。7岁时,同龄孩子大多热衷于玩耍戏闹,甘远成却是自古少年多情,感情细腻而丰富,做梦都想拥有一支短笛,称心如意地抒发内心情感。因家中并不富有,他思索良久才鼓足勇气向母亲要了5毛钱,欢喜地到街市上买了一支短笛,自己摸索着天天吹奏。从自己熟唱的《东方红》开始练习,当内心感知旋律、词典合一时,便欢喜雀跃。往日的利川县城单一而窄小的街道里,人们见得最多的身影,大概便是这个随身携带一支短笛的少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甘远成通过日复一日勤学苦练,终于能熟练而完整地吹奏《东方红》、《扬鞭催马运粮忙》等歌曲。因为有了甘远成,当时他家所住的邮电局大院里,是一个充满音乐的院,左邻右舍对这个音乐童子常竖大拇指称赞;他自己更是对坚定了自己人生之路、音乐之梦!

一首曲子,奏响人生华章

“16岁那年,我还是利川一中的一名意气风发的中学生,被校长突然叫到办公室当着几个陌生的面孔,要我吹奏一段《东方红》。没想到吹完后,室内响起一片掌声。县文工团一长者告诉我说,你被录用了。”进入县文工团后,甘远成自知底子单薄,积极拜师学艺、夯实基础。他除了每天背着被子与其他演员一起走街串巷、翻山越岭演出外,一有空闲,他就废寝忘食地啃读书本,钻研《基本乐理》等理论知识,抄写歌曲歌谱。每天吹拉弹奏,如家常便饭。“不管多累多辛苦,我没有喊过号子,既然选择了,我就要坚定,力求把笛子吹得更嘹亮些,把二胡拉得更悠扬些,把戏演得更完美些。”“其实当时我想当作曲家,而不仅是演员或演奏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打磨,甘远成练就了一身真本领,不仅能够演奏短笛、长笛、二胡、小提琴等多种乐器,而且自己还创作了人生第一首乐曲《货郎姑娘进山来》。自文工团工作16年来,甘远成从演员做起,直到副团长,也算有所作为了,但他仍不甘心于现实。年,年过而立之年的甘远成通过参加成人高考,考进了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年毕业后,他回到利川先后任利川市民族艺术团团长、书记,利川市广电局、文体局副局长等职务,分管文化工作。

一腔激情,倾洒秀美故土

“我的家乡利川是个好地方,我热爱它,而音乐能够让我把内心的感受尽情发泄出来,并用音符把土家人的山与水、情与爱、民风与民俗都融入民族音乐里。”采访时,甘远成对记者如是说。“我来自清江源头,来自渴盼文化雨露的土家山村,我的根在那里,那里的人更需要我。”年,从武汉音乐学院毕业时,河南省南阳专署到学校选调甘远成,他这样拒绝了。年,时任现利川民族艺术团团长的甘远成,又接到该院招考研究生通知,学校许诺“只要你报考,保证录取你,毕业后可到武汉任何一家文艺单位工作。”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为了盘活湖北省民族歌舞团,面向恩施州选调民族歌舞团重点培养的管理人才和音乐创作人才,选定了甘远成。甘远成为了向外界推介利川,扩大利川的影响力,他断然拒绝了3次向外发展的机会,选择留在了利川。40多年来,他扎根于土家民族文化这块沃土,创作了千余首极富土家民族风情风味的乐曲,如《新编龙船调》《相思豆》《同根曲》《唱起山歌送情郎》等,受到音乐界好评;他还策划了数百场大型文艺活动,出版发行了个人曲集《凉城美景》、专辑CD《织绵》。“家乡的清江河,岸边几多情,河边几多歌,牧笛声声醉晚霞,垂柳翠竹映绿波……”这首由甘远成谱曲的《勿忘我》歌曲,至今仍为人们传颂。“相处长时月,离情何忍别;盼为千秋业,奉献永不歇。”这是甘远成的座右铭,也是他真实的写照。“还有几个月我就退休了,我将会有更多时间潜心创作!”采访到尾声时,甘远成一脸笑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
白癜风药物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ujifg.com/wwwsz/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