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带着4000块钱,他一个人在终南山
27岁, 他带着块上终南山“隐居”时候, 所有人都说, 这家伙绝对呆不长久。 但现在,这已经是他山居的第四年。 这样的蓝天,我们在城里太久没有看见~ 在那个在千年的历史中隐士出没的地方。二冬住着一间自己翻修的房子外带一个院子,租金二十年四千元。 他在这深山小院里,养鸡养鹅养狗,看云看雪看桃花,种菜修房晒太阳,用一本书的照片,来纪录下一整年的山居生活。 不出意料,《借山而居》在朋友圈里大热,疯狂赞美诗意栖居之后,是置疑二冬隐居生活的可行性。“靠什么生活?”“为什么会有电?”“多不现实啊!” 然而二冬说:“人有求生本能,怎么可能把自己饿死。你们好复杂。” 他说,“阳光照在我身上的同时,我在享用阳光照在我身上,而阳光其实也照在每个人身上,但他们没有回应;就像桃花冲我笑,我也冲它笑。” 他还说:“我想要的一切,我都有。我不想要的都和我无关。” 当我意识到一切皆虚无的时候 才慢慢感受到存在 所以,每一天都很满足 每一年 都很丰盛 我总希望每一天,每一年,都像摘果子一样,有些收获,这样的话,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龄,一定是很坦然的,因为回忆起来,是厚厚的一生。 大 雪 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去年冬天不算长, 买了个钢碳炉子, 今年也在用, 确实暖和, 就是碳烧的太快。 去年的雪, 比往年生猛。 郑佳长腿欧巴也被淹了 土豆腿这么短,走路时小鸡鸡一定在扫雪… 鹅鹅鹅 有取舍,很干净 有雪的晚上比白天更漂亮,只是遗憾手机在晚上捕捉不到光。 记得第一年过年下山买菜,上来时就是雪很厚的晚上。那天大概有七八点,北方的冬天,下午六点天就黑了,又是雪天,上山的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只有月光照着的白和踩着雪咯滋咯滋地脚步声。 那天终南山,众神已眠,我背着食物,一步一步往上爬,走到半路歇息时,抬头看见终南山磅礴连绵的脊背,白茫茫一片,有童话般的梦幻,穿越的恍惚。 那天走了两个小时,感觉像走过了一生那么长。 水桶放屋里还是没用,每一滴水都结冰。 是挺冷的, 但北方人,每年都经历一次冷, 所以虽冷,但并不会生“悲”。 觉得挺正常的, 冬天不都这样, 搓搓手,看看天,来年花就开了。 本来要打个荷包蛋的,在锅边磕了两下没反应,拿砖棱使劲敲了几下才发现,已经是个冰疙瘩了 鸡蛋冰 冷啊,又感冒。但站着这雪地里,揣着手,听听鸟叫,看看天,就不那么冷了。 看看刺眼的白, 透明的蓝。 这么好的天,一定得配个甜甜圈 冬日阳光,格外暖和,太阳晒的脸发烫。闭上眼睛,满世界都是红 有人说我文章里描述的生活美好而惬意,但是生活的真相往往残酷,山里的生活一定也很清苦,怎样理解这种清苦和美好呢? 很简单,春有百花,还有泥巴。秋有月,还有漫长的阴雨季。夏有凉风,还有虫。冬有雪,还有寒冰。但我不写泥巴路滑,不写雨季慢长,不写虫咬,不写冷。不值得写。 苦的存在是为了让甜成为甜。 和我一样,懒洋洋,暖洋洋。 搓搓手,看看天, 来年花就开了。 立 春 春天来了 正月一过, 吹口热气,就开花。 爆米花 3 2 1 ↓ 我想形容杏花的香,但有些无力,找不到,和她的香一样的类比。 万物生 山上从三月桃花开开始,各种花就没断过。很奇怪,同一块地,四月是星星点点小蓝花,五月是小黄花,然后蒲公英,到了六月又是小白花,一直到十一月遍地小野菊。 大家好像商量好的,你开完,爬下,我开,一波一波的。同一块地,所有的种子,都在生活在一起。 我种过好几种花, 后来发现,山花之所以美, 完全是因为它有山野之气。 槐花很好吃。 每年四月中旬, 院子里就会开满槐花, 白花花的,很魔幻。 每开一次,就是一年。 让人有点失落的是, 它可以开上千年, 我却只能看几十次。 我 有 十 二 棵 可 以 吃 的 树 槐花,只吃米。小了不要,开了的也不要。最好吃的,当是半开未开的。 生吃甜甜的 槐花蒸米饭,米饭的香,都可以不要菜了。就像手工馒头蒸的好的,只吃馒头都不觉得无味。 槐花的做法很简单,和其他菜都一样,无非是,煎炒蒸煮,水抄凉拌。 其实食物的做法都逃不过煎炒蒸煮、焖烤炖卤之类,而区别就在于那些“火大一点还是小一点,盐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细节。 桑叶汤挺好喝的。试过了,吃完不会吐丝。 三四月种菜, 相对前两年,就进步了很多。 和学所有的技能一样, 经验是个, 不断试错的过程。 和往年一样, 买了西红柿、青椒、豆角、 茄子、黄瓜、苦瓜、南瓜、 冬瓜、葱、秋葵, 还有我妈妈给我寄的眉豆、 丝瓜、荆芥, 只是挖地,我都挖了一整天。 种地干活要半果 我太纠结,审美第一,挖地都要拉参照线。 水要浇透,喝饱 有时候常见的事物,大概是因为太普通了,像二十四节气,都是古人参破万物的秘籍,但过于熟悉,就很少注意它的质感。 像“清明”,气温转暖,万物清明,每个人都知道它,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两个字自古以来,是怎样,在一棵种子身上,连接着天地。 就像你有一个菜园,旱了好些天,突然一场雨就体会到了,几千年来,农耕文明里,天地人神的关系。 立 夏 有人替我担心,说二冬你总是在山上,会不会枯竭?是不是应该趁年轻,多出去走走。“多出去走走”和“总在山上”,这个逻辑是在说,一个人要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才能具备更有广度的深入思考。 但他不知道,一个人如果对身边的事物都参不透,熟视无睹,见识多广阔的世界,都只能是表象,过眼云烟。 不是每个人都爱把“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挂在嘴边,把“格物”挂在书房吗,但却没有一个人对这些道理身体力行的。 而这几年,我从翻地,到埋下种子、菜苗,到发芽,成活,到结果子,到结的果子吃不完,到一声鸟啼,一场雨,一个有虫鸣的夏夜,带给我的新鲜,和丰满,远远比我在哪些个城市跑了一圈更震撼。 所以,世界很大,先容我把脚下的路走遍。 在我院子一墙之隔的,是贴着墙的另一家院子,上来的第一年我就想一块租下来,但遗憾两家房东关系不太好,所以就只租了有大门的这家。直到去年年初,才把隔壁的院子一块租下来。 年初条件有限,就暂时砍了些树枝拿篱笆圈了下,圈个阻挡鸡鹅祸害的菜园。 刚来的时候,村里人都说我这里风水是最差的,我住了一年之后,他们又说,北场(我住的位置)的风水是最好的。于是你发现,所谓的风水,其实就是一个空间的环境,带给你的心理情绪,核心还是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隔壁房子也有二十几年没人住过了,烟熏过的房顶由于长期没住人而变得千疮百孔,到处漏水。很有意思,人好像房子的心脏,常年不住人的房子,会快速地腐朽坍塌,归于尘土。但只要有人住,房子就会屹立千秋。 六月左右新号“二冬”开通了赞赏,笔耕挣了些碎银子,刚好可以用来修房顶,就找工人把房顶的簿子换成了木板。 这边房子,窗户也换了个新的,换了个能够靠在床上看风景的窗户。 有朋友说我换的窗户太现代了,缺少一些古拙。其实就是想说,这个窗户,很别墅。 我倒觉得,这个窗户,很实用。我是为了看风景,又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的风景。 大部分人提到终南山,或者隐居时,带有很多符号化得意淫,比如男的要布衣长袍,女的要绣衫罗裙,屋里最好写个“禅”,门口挂个“止语”,抚琴弄剑,冥思静坐。 实在没什么技能的,可以练练瑜伽采采药,桃花树下吹吹萧。住的地方也一样,一定要有草棚,有个牌匾,写上某某草堂,取暖一定要烧柴,窗户一定得是旧的。要远远看上去,像个路标:前方五百米有隐士… 其实真正的古意,是来自内心的哲学和诗,绝非那些浅薄浮夸的表象。当我们说终南山有“古意”时,是我们结结实实感受到的,那些历代高僧仙道,文人学士在这里留下的痕迹,那种萧瑟与孤独,苍茫和诗。 是存在与内心的东西,而不是一个草棚,一个窗户。就像衣服,我什么都穿,只要觉得舒服,管他HM优衣库。 感觉菜苗种上两个月不到,就能吃果子了。春季的菜,一直吃到11月底。 想吃黄瓜炒鸡蛋这根S号黄瓜,必须拿四个XL号的鸡蛋来搭配它。 青椒长得也不错,最好吃,不过锅盔辣子。 我奶奶说自己种的西红柿跟葡萄一样, 一大串。 我觉得我明年能赶上她。 花椒嫩叶做调料,挺香的。 青椒还没熟,不然配点青椒。 如果左手攥着的, 再是刚蒸的新馒头…… 青西红柿炒辣子,想想都饿了。 五月开花 黄秋英 前年我种了好几种花,最后发现,最爱这个,当时只知道,它叫硫华菊,后来有人说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黄秋英。真的很棒,这才是它真正的名字。 词语本身是有意象的,比如“莹莹”和“建刚”,质感明显就不一样。而黄秋英,就不硫华菊,而很黄秋英。 鸡冠花,鸡冠一样的花 葱花,不是葱花 芝麻芝麻 小蓟:一种紫色的花,有蜜桃的胸部,短发 结果 有菜园子,我已经不吃草了。 让它羞愧 据说想让一株番茄 熟得快一些, 可以在绿番茄旁边 放一棵红番茄。 被鸡祸害的西红柿 西红柿大概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种的菜。简单在于其成活率高,基本埋在土里,就能长得很茁壮。但也是最难的,因为要想西红柿结的硕果累累,就必须花很大的精力和耐心,浇水、松土、掐头、架杆、除虫。 阳光要足,地要施肥,夏天炙热,每天都要喝水,要喝饱饱的,不能断,隔三差五不行。要每天想它一次,注意疯长的侧枝,稍有忽略,就不好好结果子。 所以,西红柿的难度不在技术,在持续的专注。 西红柿种的有点多,一直吃到11月都没吃完。 夏天朋友来玩,一定糖拌西红柿,很痛快。 蒜泥黄瓜 1 2 3 “茄子!” 煎茄子 我做的茄子面, 吃了可以长生。 秋葵很坚挺,难怪卖菜的老头说,这是补肾菜。 这逻辑,那青椒是往下长的,是性冷淡菜吗。 半熟的杏,最好吃。但大部分人吃不到,因为杏从半熟到熟透,只有一个礼拜左右。 哇喔, 面对美食,容易忘词。 我有树莓 六个核桃 这会冬天靠着炉子想想, 夏天好像还是挺好的, 山里又不热,天辣么蓝。 通透。 往上飞的时候,有风。 当然,夏天也是个, 被知了吵, 被蚊虫蹂躏的季节。 蹲厕所要自带蚊香。 作为山里少有的人类,我的入住,大大改善了那些土生土长在山里的蚊子的生活,在之前,它们要想改善生活,只能去邻居老太太家里换换口味。 但邻居老太太一把年纪了,皮糙肉厚,一针扎下去,针尖可能都折了。并且常年烧炕,可能还有烟熏肉的呛味。 不像我啊,年纪轻轻,肉质刚刚好,尤其最近胖了点,肥瘦相间,雪花牛肉的品质,于夏日裸露出来的小臂,鲜嫩丝滑,温润又有弹性,不用说血之香醇了,针管扎进去的摩擦,都有快感。 所以,每天不管怎样防范,我都会被叮两个以上的包。 馒头:感觉身体被掏空…… 夏天蛇鼠也多。 只是老鼠太聪明,粘鼠板粘一两次,基本就无效了。第三次使用,老鼠就会绕道而行。 这只老鼠更极端,估计是练过,馒头放在粘鼠板上,竟然被跳上去,沿着馒头掏空吃饱后飞走。 萤火虫,自带发电机 你瞅啥。 知了啪啪啪的时候,也会叫。很黄很暴力。 有一种知了,通体黑色,身体的线条很匀称,比常见的那种大知了更有型,对比起来,大知了肥胖的身躯就像中年发福的胖纸,很是不堪。并且这种知了不但长得好看,叫声竟然像百灵鸟一样好听。 像鸟一样的知了叫,你听过没。 只是蚊子,我都见过有五种。 夏日多暴雨, 还好我住的, 接近山顶。 一直觉得,虽然两条狗,但土豆还是有些孤单,于是就又添了条小狗,跟它作伴。 小宝还小 这俩小孩,长了一身的毛 人的灵魂是被封印在身体里的,就像很多开关,每次被触动,都会打开一个,有时候被震撼,会同时打开好几个。 有时候顿悟,灵光乍现,一瞬间所有开关都通了。 秋 分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明/袁宏道 我相信一个人的生活只要足够有趣,一定是脑袋撑起的,天眼一开,五步之内,必有芳草。而一个内心没有诗的人,是看不到诗的。唯有眼睛,不可复制。 所以两年前《续借山居》里我就清楚,火,只是“存在”的泡沫罢了,只有诗和画的尊重才是持续的温度。 硕果累累 婴儿肥 苹果树结起果子来,挺张狂的,每棵树都多的像串珠一样,很自负的结法。 并且经过长年矮化的苹果树, 最高处的也能伸手即得, 爱吃苹果的人进苹果园的感觉, 应该就像爱吃巧克力的小朋友 进了查理的巧克力工厂。 终于找到自己的爱好了就是晒了一天,给植物浇水。 只能允许你,看一个小时。 记得黄永玉提到王世襄的时候,讲过一个段子。具体细节记不清了,大概是说有次黄永玉到王世襄家里玩,王世襄很神秘地拿出一个漆器(蛐蛐罐?),给黄永玉看,像揣个宝贝一样说:“只给你玩三天。” 黄永玉想,还三天,三分钟都看完了啊。但我觉得黄永玉现在都无法理解,王世襄在那个蛐蛐罐上看到了什么,竟是盯着看三天都感动不完,就像古琴的一个曲子,可以玩一辈子,阳光照着的一株植物, “只允许你看,一个小时。” 有没有很感动? 诗书画,只爱盆景。 现在每次出门,我的包里必装的,除了充电宝,就是一把树枝剪刀,看到有些树长的有前途,就会过去修一修…… 青苔点点 人在人群中,是没有“个人性”的,我们所有自认为的独立个性,存在,都会在人群中被消解掉,所以留白很重要,留白的空间,决定主题的存在。 所有应该独立存在的人和物,都应该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地,而周边的空和白,就是用来凸显它的存在的。 和我一样,这个枯枝,它也应该,有个院子。 到了秋天,杨树的叶子也变黄,虽然没有银杏的黄色更亮更纯净,但整片的话,还是很美的。 农历八月过完,椿树和杏树就开始落叶,没有风,最早泛黄的那些,每天都会落一点。大概农历十月过半,每片叶子都枯黄的时候,一阵风过,冬天的枝干就出来了。 终南山的山势巍然,气场很大,苍莽。很入诗。 青椒西红柿,吃到深秋,然后萝卜白菜香菜菠菜大青菜刚好能续上过冬 红薯种的晚了点,收成可怜。 今年没有晒柿饼 但做了泡菜 秋雨潇潇。 秋季多雨,几乎没怎么晴过,我住的比较高,每次下雨,就被云雾笼罩。 山下面看到的云,就是我院子里的雾,水珠和空气一起钻进屋子里,很潮,很阴郁。 空气开始吹冷风 很嚣张 宋国有田夫,常衣缦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狢。顾谓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之,以献吾君。——《列子.杨朱》 一直觉得,负暄之献,完全是个正面的故事,只是后世解读的时候,朝着反方向去了。你看,宋国有一个农民,家里很穷,但晒太阳的时候,却能沉浸于享用,晒太阳的幸福。 并且他意识到,那种幸福,是很少有人发现的,王肯定也不知道。当他在太阳底下,被暖暖的光铺满全身的时候,其实恰好是他开悟的一个瞬间,那个瞬间他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心无一物地,感受过“晒太阳”这件事的,王肯定也没发现过这个秘密。 不过今天我可是把秘密都告诉你们了,你们要保密哈。 春夏秋 又一冬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比如房顶漏雨不用再拿盆接了,有菜园子不用再吃草了,狗能吃狗粮,我也偶尔可以炖个排骨汤。 和每一年一样,依旧,频繁的幸福感。 16年冬天,应该算是暖冬,起码过了冬至到现在,还没有觉得特别冷。 12月,《借山而居》的出版,突破了10万册。第二本书也差不多完稿,如果我不冬眠,17年槐花开的时候,应该能够看到。 土豆的小弟(小宝)也长大了。 郑佳眼睛虽然瞎了一个,但并不影响自信。 下过一场雪 两天就晴了 精致 多灵动 想起阿巴斯 自来水在流, 我只要伸出手, 就能盛满 溢洒一地的 一捧诗。 满世界的诗,就像结满一树的果子。 光芒万丈,俯拾即是。 12月,摩托车抗议退休,坏了一次,油门线被拉紧,还自己会打火。所以做了一次深度全面大检修,新刹车新前灯新机油新排气筒,涅槃重生。 前几天凤霞生了一场病,应该是风寒,差点没扛过去。不知道喂什么,就用水冲了点常备的消炎感冒药。29日早上开门,捧了一捧麦子撒在地上,喊鸡来吃,远远就看见凤霞在队伍中,一块奔跑过来,顿觉喜不自胜,心情大好。 有天下午洗衣服,抬头看见天空,划过一道魔法棒。 当我意识到一切皆虚无的时候, 才慢慢感受到存在——唯有“此刻”, 此刻有光,此刻坐在炉子旁, 此刻活着,此刻天空,划过一道魔法棒。 终南山女道士,尝百草中毒自配解药 位于西安南边的终南山,是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许多高人隐居于此,许多艺术家也在此居住。 比如: 独居终南山的90后女摄影师 元租终南山小院20年这种生活你向往吗? 终南山里有神仙:世界级手工吉他大师隐居在此 终南山隐士今天还在吗?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位女道士,她是全真龙门派第三十一代弟子。 从西安市内驾车出发,行驶约25公里便是终南山。以终南山大峪口入山,一路爬高,经过名扬中外的“狮子茅棚”,现代著名禅宗大师虚云大师就曾在此潜修。不远,便来到人头山下。村口一问,年长者都知道山上有一位王道长,是位女隐士,人称“王道长”,在此潜心修行三年有余。 王道长,70后人,出生于我国西南的一个美丽小城。王道长是全真龙门派第三十一代弟子,法号世紫。“因病入道”“以医入道”是王道长终入南山闭关修行的重要原因。当然,王道长也一再强调这其中的缘分指引,与师傅的巧遇和第一次来终南山探路的心生神往,一切都是因缘际会,顺势而为。 “十道九医”是道家历代相传的一个说法,何况是对王道长这样一位因病入道的女隐士。终南山上气候多寒湿,遵道家规矩,备些试药自救的本事是必不可少的。入山后,王道长常常遍访周边,采药制药。这样一来,因试药而“中毒”便是在所难免的。 王道长说,第一次中毒是自己尝试一种叫做“附子”的中药,附子乃住山之人必备之良药。此药是王道长自己种植培育的。当时是自己炮制以后做一个尝试,看多少剂量可以导致中毒,并且观察中毒后的反应,以及如何解毒。虽然医书上有记载,但是不如亲自试药印象深刻。 谁想,一试身体就出了问题。中毒后,王道长开始口唇发麻,心跳加速,天旋地转,站立不稳,呕吐不止。所幸,早已熬制好的解药救了道长一命。她说,附子的毒来的快也去的快,不会在体内积聚遗留毒素。性属走串。此药也被医家称为温阳五虎将之首。“修道路上九死一生,这不算什么。”回想起来,道长已淡然。 王道长俗家中有两个哥哥,一直在代她照顾双亲。也正因如此,上山前,道长说,自己一直都是双手不沾阳春水的娇惯女子。但来到终南山闭关后,劈柴砌墙,背粮铺地这些粗重活都得自己做,也都成了每天的必修功课。当下居住的山屋的窗户都是王道长自己一砖一砖砌起来的。 这个山屋刚刚修缮过,做了防水,道长往土炕上搬了一些被褥,备着今年在这里过冬。土炕可以生火保温,适合冬天打坐。道长说,冬天是一年中练功最好的时间,阳气潜藏充足,思维敏捷。 除了土炕,屋里还有一架生火的炉子。烧的柴火是道长在山上拣来的枯枝。“要节制”王道长说,她反对砍伐树木生灵,宁愿不生火,也只拣枯枝。 王道长在山上有两个山屋,每天来来去去的往返,虽然山路陡峭逼仄,但王道长健步如飞。她时常自己背粮背菜上山,几十斤的重量都不在话下。 对于出家人来说,在终南山生活,自给自足很重要。王道长在山屋的门前开辟了一小块菜地,每天清晨起床都会先到菜地里去照应一下这些饱腹之物。冬天最难过,常常只能吃些储存下来的土豆、白菜。但她每日一点后不再进食,消耗并不大。 道家讲求修身养性,王道长每天会拿出一部分时间来练字作画。她在山洞的石头上花了一支梅花,每日描上几笔,便也慢慢成型。 闲时,道长会沏茶读书。她给自己的花茶起名“九花三宝茶“,味甜,回甘悠长。所谓九花,大概有桂花、玫瑰、茉莉、红巧梅、勿忘我、百合、桃花等,不一而足。 终南山悠远清静,忙完琐事,王道长常会挑一块大石头打坐,一坐几小时。 王道长养了一条名叫小熊的小狗,她走到哪里,小狗便跟到哪里。道长说,养狗,说明自己内心还有恐惧,对小狗有依赖。所以,她总想着把小熊送给有缘人,专心修炼。 终南山又深又广,即使有狗陪伴,道长置身山中还是显得十分渺小。对于一个女修道者来说,在山上生存尤其困难。王道长说,早些时候半夜老有狼叫,也曾拿着棍子追着出去看个究竟。 “修行不神”“无欲则刚”是王道长常说的一句话,她总说住山修行的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在没有修成之前,依然是凡人之身,希望当下的年轻人不要受误导。尽管如此,四季上山寻访的人依然很多,正因如此,王道长在其山屋的门口挂上“闭关勿扰”的牌子,希望不被打扰。 ?版權聲明Copyrightstatement 文章來源张二冬大秦网,歡迎分享,轉載請獲取授權! -END- 长安范儿 有态度的生活方式最有范儿的生活服务型平台入伙:范儿家QQ5群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ujifg.com/wwwsz/1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景观材料高贵典雅的蓝紫色系植物
- 下一篇文章: 葛花葛花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