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我之前在多篇文章中,都有提到一个观点,就是这一次美国救市,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危机,而是在延缓危机的发生,从维护美元霸权这个角度出发,美国无论如何也必须避免美股在自己的宽松周期里出现大崩盘,那样就会危及美元的地位,进而彻底摧毁美国的霸主根基,这一次疫情来的凶猛,所以美联储通过无限量的放水,是要给自己争取一段时间来进行缓冲,以便调整自己的金融周期。

这个缓冲的时间需要多久呢?美国很可能会在今年大选结束后,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完成一系列的国际国内政策的调整,以迎接危机的再度爆发,由于疫情冲击导致的放水宽松,规模空前,所以可以预计到,如果这一次危机爆发,将会是一次区别于年次贷危机的爆发方式,将对累积下来的风险进行一次总清算。

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到来,本篇作为美国危机系列的第二篇文章,这一次重点要尝试讲清楚的就是这个问题,为什么美国的危机,很可能将会在未来的两三年内被引爆?这里实际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时间,是在两到三年内,一个是危机爆发的方式。

我们先说时间的问题,为什么是两到三年内?这是因为明年,也就是年,将会是世界经济的回光返照之年,这一年过去之后,危机的脚步就会越来越近。

,或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如果说这二十年来哪一年最困难?那毫无疑问就是今年,想当年非典的时候也是很可怕,但跟今年比起来那也是小巫见大巫了,今年对我们来说,最难熬的应该就是第一季度,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最艰难的时候都已经过去了,但是对于国外的情形来说,最艰难的时候过没过去还不好说,尤其是美国,印度和巴西,这三个难兄难弟,还得熬冬。

但好的消息是咱们的疫苗研发和生产,进展都比较顺利,目前国家批准了三支疫苗进入紧急使用,分别是中国生物旗下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还有就是科兴生物,这三款灭活疫苗,除了这三个疫苗外,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康希诺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早在六月底就已经获得了部队特需药品批件,这样加起来目前中国是有4款疫苗在同步推进。进入三期的这几款新冠疫苗最早可能在十月底就会有结果,这三家企业预计年产能分别是:国药集团2-3亿剂;科兴生物3亿剂;康希诺2亿剂。

所以我们的疫苗在研发和大规模产能上,目前是领先了全世界的。当然美国也在快速推进,这样总体上明年的疫情比今年缓解是个大概率的事情。除了疫情这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外,如果我们从金融周期,叠加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明年很有可能是全球经济今后十年回光返照的一年,也就是明年经济有可能会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在金融周期里,明年肯定是过去的十年以来,最为宽松的一年。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美国为了避免自己的股市崩盘,大量放水,又因为有上千万人失业,失去现金流可能会导致经济危机,所以又不得不每个月都向这上千万失业人员发放现金。所以美国实际上相当于既向金融系统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又向经济系统注入了大量的货币现金流,这比年金融危机时候的放水规模还要更大一些。

但为什么今年放水,明年经济才会过热呢?这是因为天量放水注入的流动性,现在还主要沉淀在金融系统里面,必须要等到疫情缓解之后,人们的经济活动才会逐渐恢复,这时候货币的流通速度就会开始加速,然后整个经济就会在充裕的货币之中开始快速反弹,甚至可能出现经济过热。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十年之前,年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发展史,在年,也就是危机发生之后的第2年,因为全世界央行联合起来向系统内注入了天量的流动性,导致了年的经济反弹是最快的一年。今年这一次因为注入的流动性比上一次还要多,明年的经济很可能也会快速大幅反弹,但是这次很难再达到像年之前那样的情况,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年全世界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再是年的时候的经济结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全球最主要的经济体,国家的负债率都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年的水平,下面这个图可以看到世界几个主要经济体的负债率,就没有低于%的,大部分都是在%左右,这还是疫情之前的水平,现在实际比这还要高。

这一次放水之后,对于经济推动的边际效应是逐渐递减的,啥意思呢?就是这么多年来,一有事就放水刺激,这么刺激多了之后,现在全球的经济都已经麻痹了,放水越来越多,经济反弹的幅度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这次放水宽松跟上次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没有再跟随了。从下面这个中美欧日四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次我们是没有跟随放水的,不但没有跟,我们现在还在进一步收紧楼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是年的时候,我们其实主要是在配合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因为那时候我们的经济发展相对还是比较健康的,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出了大问题,美联储当时为了挽救美国经济,联合四大央行一起宽松,这样强行刺激为美国续命,当时我们的GDP是4.6万亿美元,美国是14.7万亿美元,那时候我们是他们的31%。

今天可就不是年那种状况了,我们在去年的GDP已经达到了他们的68%,实力上的差距较上次已经快速缩小,这个也就不说了,最主要的是美国现在这个态度,搞美国优先也就罢了,但你不能踩在别人脑袋上,把别人往坑里踩,自己往上爬这么搞优先吧?现在还全方位的要遏制我们,那搁谁也不会再冒险陪你玩这种游戏了。

这么一来,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导致了这次宽松,不会再像年那一次那样,能维持那么长的效果了,但为什么是这么快,两到三年内就要绷不住了呢?这就得回到美国自身去找原因,因为美国内部的问题,在疫情冲击下,再度被加剧了。

美国内部矛盾被疫情再度加剧

每一次美联储宽松放水,有一件事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全世界的贫富分化水平都进一步加剧了,尤其是在美国。下面这个图是我经常引用的一个图,是美国的基尼系数走势图,这个基尼系数在西方国家主要就是用来衡量贫富差距的,重点是看下面图中的那个蓝色线,表示的是10%最有钱的美国家庭,所拥有的财富比例,那个比例是在右轴显示的,我们可以看到从年代起,美国的这部分有钱人拥有的财富就越来越多了,原因是什么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绍,这里我们先看结果,在右边就是在年的之后,美国的这部分有钱人拥有的财富占比越来越高,现在是已经超过50%了,这是个什么水平呢?

就是你看这个图的最左边,那个蓝色线有个最高点,那个高点对应的就是年前后,那个时候美国的贫富差距也达到了将近50%,比现在还稍微低一点。之后发生了啥呢?

那就是让全世界经济学家都闻风丧胆的大萧条,我们现在可能不知道这个大萧条有多厉害,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有多恐怖吧。

大萧条(TheGreatDepression),是指年至年之间发源于美国,并后来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中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这一危机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力强的特点,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大萧条是现代社会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不仅导致了长期的大规模失业,也改变了社会关系,摧毁了执政政府,帮助纳粹党上台,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年10月28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指暴跌13%。第二天,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暴跌22%。人群聚集在纽约华尔街,

当天的股市暴跌,拉开了大萧条的序幕,迎接人们的是长达10年的大萧条。年秋天,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超出了当时所有人的想象。

到年的时候,萧条进入顶峰时期,那时候的美国有多惨呢,可能是今天没法想象的。那时候的失业率之高,达到了25%,也就是四分之一的人没工作,而这个统计还是被严重低估了的,为了找工作,有人通宵守在底特律职业介绍所门口,有一个阿肯色州人为了找工作步行英里。曼哈顿六号大街某职业介绍所招聘人,有人来应聘。华盛顿州有人到树林里放火,为的是能雇他当救火员。

约有万美国人到处流浪——其中有25万以上是在16~21岁之间。这些被当时媒体称为大萧条时期的“漂泊无依的人”中,有两手空空的佃农;有因为大旱三年、离乡背井的农场主;有一大批刚从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还有忽然失业的愁眉苦脸的中年汉子带着生病的婴儿——这些人天天奔波,居无定所。而这些人当中不乏衣冠楚楚的中产阶级——意气风发的银行行长或者曾在著名报纸上发表评论的名作家,如今却在夜间敲门讨饭或蜷缩在城市排队领面包的人群里。

据年9月的《财富》杂志估计,美国有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接近人口总数的28%。而且这个研究报告,还不包括1万户农村人口。

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民们,生活极其惨淡。由于农产品价格惨跌,大量农场主破产。千百万人只能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蔬菜从码头装上卡车,她们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掉下来就捡。中西部地区一所旅馆的厨师把一桶残菜剩羹放在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什么是资本主义的总危机,这大概就是吧,为什么美国的精英们在最近几年如此的疯狂?如果了解了这段历史,或许就能明白很多,这种以一次危机总爆发的形式进行最终清算,对美国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这必定会导致其实力大幅下降,实力的下降会导致其难以维系全球霸权,而失去全球霸权又会导致其难以再从外部攫取利益,进而加剧实力的下降,这就是个死亡螺旋,一旦开启那或许就是美国的末日来临。

所以美国是想极力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形的,他们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而是在积极的想办法,只是很可惜,动的还是歪脑筋。

危机为什么会爆发

美国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从我们这里收割财富,来补上自己内部的窟窿,实现平稳过渡,但是在年已经失败了,这个过程我之前已经有文章详述过了。现在美国最主要的两个策略,一个是希望搞冷战,另一个就是继续转嫁危机,下一步的抓手可能是日本,这个之前也有文章详细分析过了。今天主要是分析,为什么贫富分化会导致美国的危机爆发?

我在上一篇文章:《同样都是扶贫,为什么美国就必须直接发钱,只因要延缓更大的危机》,着重介绍了美国危机的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疫情期间必须直接发钱?是因为要保证家庭部门的现金流,才能避免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第二为什么美国未来会长期处于高失业率状态?是因为持续的贫富分化导致了中产阶级和消费市场萎缩,第三是为什么美国的纠错机制失灵?是因为其发展处于衰退趋势中,且收割外部财富输血失败。

那么其实把上面的三个问题,再继续沿着这个逻辑推演下去,就是美国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美国即便在今年又进行了无限量的宽松,但是等明年很可能经济恢复的情况,还是不可能达到疫情之前的年的水平。

从上面的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还是年,美国的中产阶级数量已经比70年代萎缩了20%,这20%是什么人?就是支持特朗普的红脖子,那些失落的铁锈州的产业工人们。而这一次在今年放水之后,贫富差距再度被严重加剧,相当于在超过了年的临界点之后,再度火上浇油,所以美国现在实际上已经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社会危机的威胁,这在疫情期间屡次发生的种族冲突中已经有所体现了,不过这还只是刚开始而已,将来美国社会面临的打砸抢烧的威胁还会继续大幅增加,因为大量中产阶级沦为下层,没有钱消费,趁着闹事洗劫商店是他们的必然选择。

对于明年的情况,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个经济学常用的公式,叫费雪公式:MV=PT。这个公式什么意思呢?M是货币数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P是商品价格,T是商品数量。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变一下:P=MV/T,这个意思就是物价等于货币数量和流通速度的乘积除以商品的数量。

今年投放了大量的货币,随着经济逐渐回暖,到明年流通速度会加快,相当于M和V同时变大,在生产的商品数量一定的前提下,那对应的就是商品价格P可能会大幅上涨。

而随着经济转暖,美国不可能长期给上千万的失业人员每周继续发钱,但是如果物价上涨的通胀预期起来后,到时候失业率如果依然维持高位,随着生活成本提高,那很多人会没钱维持基本生活,这种情况要是短时间没有多大问题,但是一年两年这样长时间持续下去,那很有可能就会引发一轮全面的社会危机。

有没有办法抑制这种通胀预期呢?肯定也是有办法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大幅加息,但是一旦开始加息,就意味着货币政策由宽松逐渐回归紧缩,那美股的泡沫又面临着爆破的危险,这很容易引发一场金融危机。

所以明年全球经济的反弹,很有可能是未来10年最后的回光返照,当时间转到年的下半年到年时,这一轮放水刺激的效应就会逐渐退潮,届时美国面临的情况是左右为难,一边是社会危机,一边是金融危机,如何在刀尖上跳舞,就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想必美国一定会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抓紧时间调整内外政策,摆好一个准备迎接危机冲击的姿势,一旦钟声敲响,就原地卧倒,让反应慢的先扛最早的冲击波,也可以减少一点对自己的伤害。

下面这张图,炒股的朋友对这个形态应该比较有感觉,在顶部是一根超长的下影线,下面成交量因为还没走完,实际是放了巨量的,这是很明显的顶部形态。但是我要不说估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股票,

上面这图实际是美股道琼斯指数的年线走势图,这已经是差不多将近50年来美股的走势了,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美国的国运走势吧,那么未来几年这里会不会成为顶部呢?

这就要看美国对待危机,是主动引爆呢,还是被动耗下去?最可能的方式会是怎样呢?从年的情况来看,用股市引爆危机还是最有可能的,因为通过股市来操作,对美国来说是最轻车熟路的金融危机传导方式,时间和节奏都更好把握,比如今年这样的大跌和反弹,都一定程度上可控,最关键的是这两年要有足够多的外部投资者接盘,这也是未来危机时刻来临之前,美股一定要竭力打造一轮又一轮的赚钱效应的原因,美股需要吸引全世界的投资者接盘,这样可以部分向外转嫁危机。同时美股如果崩盘,必定会引发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国当然也不会放过这种出去抄底的机会,之后可以加大对于美元势力圈内的控制,这样总体上都可以部分对冲危机的影响。

当然其他国家也不是傻子,只不过有的国家是没得选择,只能一起买单,比如它的军事殖民地,要命还是要钱,对他们来说,从来都不是个选择题。但是不管怎样,至少我们不在其列,而且我们也已经在未雨绸缪了。

上面的推演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是个重要的参考,至少目前我是这么认为的,如果继续推演下去,就是很多人最关心的股市,楼市怎么走,资产怎么配置的问题了,如果从知行合一的角度讲,上面就是知的核心逻辑了。这里也可以多说一句股市和楼市,那种认为我们未来有万点大牛市的观点,在这个逻辑下,就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所以我一直的观点就是结构性牛市,会走的比较慢,高点只到4-点,在美股下来之前做个对冲,方便随时躺倒。至于楼市,会一直严格调控锁定流动性,直到外部风险彻底解除为止,将来楼市没有投资机会。

为什么我们这个时候提经济内循环和粮食安全

上面提到的明年开始通胀预期会成为一个重大的经济安全挑战,而通胀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工业的血液——石油,一个是动物吃的饲料来源——大豆,这两个工业和农业的大宗商品,美国都是最大的生产国之一,主要的定价权也掌握在美国手里,一旦他们抢在自身危机爆发之前,向全世界输出通胀制造危机,而我们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就会比较被动。

正是因为对于未来经济长周期上的整体判断,所以我们国家推出了几个不同层面的政策,一个是提出了经济内循环,扩大内需。这是着眼于未来欧美社会,尤其是美国一旦出现新一轮的经济危机,那么他们的社会总需求很可能会急剧萎缩,这样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在外部需求下降的时候,提升内部市场的有效需求,来对这种大范围的冲击进行对冲。

另一个是重提节约。减少肉类和食用油浪费,也就是减少大豆的消费,其实就是在降低外部风险。

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很多人说我们贫富差距也很大,为什么不会有美国那样的危机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我觉得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和美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还在上升趋势中,低收入家庭还在不断进入到中等收入水平,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就指出,

推动内循环应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释放内需潜力。他建议以促进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战场,以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为主攻方向,争取用15年时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翻番,由现在的4亿人扩大到8亿人,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创造条件。

这是我们国家不断在努力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的一个体现,对比美国,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读大学,上大学在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是一个改变人生,进入中产阶级最主要的途径,在我们国家大学的学费,因为有国家补贴,所以学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低的,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大学的学费普遍很高,据美国CNBC统计,70%的美国大学生,毕业时会身负沉重的助学贷款,平均每人3.7万美元。让人唏嘘不已的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他毕业了21年后,到自己43岁时,也就是当选总统的4年前,才把自己的助学贷款还清。

这实际上是在变相的增加进入中产阶级的难度,阻断提高收入的渠道。美国有个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那种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过简单学习就可以获得高薪职位试用机会的好时光,早已经离美国远去了。而中国现在依然是在剧烈变化中,每一个新兴的网络公司上市,都会造就成百上千的千万富翁,这样的机会在未来的中国,依然很多,中国的大学教育在助学上几乎没有门槛,只要能考上基本上都能读完,这为无数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机会。

这只是这个国家发展中的一个点,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毫无疑问,将会是未来发展最好的经济体,机遇与挑战都有,机遇越大,挑战越大。当然也正是因为未来我们将会是发展最好的经济体,我们必然也会遭遇到美国最用力的遏制,不过从历史趋势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徒劳,但是在历史的当下,我们必须接受这种挑战,这是复兴的必由之路。

最后

对于世界经济而言,明年将会是最好的一年,对于美国经济而言,明年将会是最后的回光返照。对于我们而言,是我们抓住全球经济复苏的机会,进行深挖洞,广积粮,作全面准备的一年。可以说今年是最近这几年里面,都应该是最难熬的一年,但十分庆幸的是,我们比世界上其他所有的国家都要做得更好,我们相对还是比较轻松的走过来了。

未来不管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我相信所有人和我都会有共同的感受,国家层面的信息和情报搜集能力,不是个人能够相提并论的,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如何去了解国家政策的背景,如何更深刻的理解这些政策调整带来的机会,现在国家在战略考量上,已经做了长远的考虑和布局,所以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完全可以更有信心,更加乐观的,去面对未来。

对于未来忧心忡忡,或者是悲观失望,从来也不会带给人更多的机会,一个大国的上升趋势,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大势,绝非少数人意志可以逆转,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紧跟时代趋势,就是紧跟国家发展的趋势。实际上反过来理解,就是在上升趋势里,每一次回调,就是你在别人恐慌绝望的时候抄底的机会,只有这时候才是你真正能改变人生的机会,否则顺风顺水上行的时候,你凭什么跑的比别人更好更快呢。

如何抄底?就是你用坚定的信念,相信这个国家,相信这个民族,在别人的每一次恐慌中,坚决做多中国,这是你利用悲观者实现人生跨越的机会,这也是时代给拥有共同信仰者的嘉奖。

这是我写的美国危机系列的第二篇,接下来是最后一篇,美国的今天是百年轮回的一部分,如何从历史中寻找走出困境的唯一华山道。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jz/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