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丁小鱼干

生命中,不断的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几米

诚然,人在不经意间所遗忘的那些日子,再也回不来了,所以人们才会留下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物件,以此来为烙印在脑海里的标记增色,不至于在恍惚间失去所有的痕迹。

而今天我所介绍的影片《勿忘我》,正是一部为呈现“遗忘”的不二佳作。这部上映于年10月份的法国短片电影,凭借着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斩获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夺下最佳动画短片提名,以及29届安锡国际动画节的名号。该短片中浓郁的艺术气息和对艺术家的深层致敬,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短片《勿忘我》简单的描述了作为画家的主人公亨利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在所处的日常环境下逐渐失去记忆,遗忘了一切的悲惨故事。但在这部剧情单一的短片中,却处处遍布着诱人深思的刻画点。

因此,我将深度剖析该短片,从拍摄的多角度、绝佳的艺术呈现方面,解读其中所隐藏的真情实意。

▲一、从人物刻画、语言表达、场景转换三个角度,呈现镜头下路易反复雕琢的时光年轮

①“看似无意,实则匠心”的人物刻画

短片《勿忘我》是法国一部定格动画,该短片中的人和物皆采用笔触叠合的方式合成,厚重的颜料里也蕴含了导演布鲁诺·科莱特精心安排的感情暗线,因此也让这部塑造风格看似随意,实则精致的电影享誉中外。

镜头一开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在泥泞上的一道道划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神秘,涌现出各种猜测声。但下一秒,镜头一拉远,才知这是画布上画笔留下肌理纹路。随着两个人的对话,我们才看清刻画两人的用料——泥塑黏合的躯体,雕琢的划痕呈现人物脸上的岁月,让观影者一目了然。

但是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人物的眼睛却与身体的其他是不一样的,眼神依旧澄澈明亮,可它也在进度条的慢慢行进中变得灰暗。就像短片刚开始是路易为妻子的画像点高光的时刻,布鲁诺·科莱特以这一个小细节为切入点。在后续的情节中,却又看似无意的把这一细节省略。

在我看来,画布上的人生和现实中的人生是一样的。我们在画布上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和用料,反映的是我们面对现实的心境和态度;而在这部短片更深层次的表达上,暗示我们现实中的人生亦是像画布一样,从呱呱坠地的洁白无瑕,在亲历社会的洗礼,接触到来自各界的不同阅历,即是往空白的画布上增添绚烂的颜色。

正是这样看似无意,实则匠心的人物刻画,让热爱短片电影的观众们有了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带动对艺术风格的讨论和评价。布鲁诺·科莱特在整个短片的设置巧妙的掌控用料的轻重,才更加诠释了“遗忘”和“记住”的这个重要主题。婉转的叙述辅以用意深刻的人物,才共同成就这部高赞短片。

②实而不华的铺陈叙述

“平实”而“华丽”,实而不华指的是不出彩的表象下含着的充实内容,这是我对短片剧本用词的理解。短片所用的对话精简而富有内涵,每一组对话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所组合的,哪怕是再平常不过的语调。从短片中路易与妻子米歇尔用餐时,拿胡椒粉引发的话题,路易的频频出错才有了接下来妻子的一句话,

“这个小瓶子我们已经用了二十年。”

相信正是这句话,也让所有人对老路易的怪异举动有了“答案”。面对妻子的母亲逝世,他的言辞稍有失礼,可米歇尔却并没有多加在意,只是中断话题,仿佛这种对话已经有过很多次了。

随着短片的放映,我们也渐渐的清楚了路易在故事里的人设,也更加凸显了在现实中这样活生生的例子。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症状在路易身上表现的越发清晰——与朋友的对话中,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使用物品,淡化了对身边一切物体的印象;他的记忆仿佛回到了更久远的时光,借此来敷衍朋友的灵魂拷问。

是的,他不愿承认自己病了。

“别把我当傻瓜了,你不会打算说你不知道他的名字吧?说真的,你真的不是老年痴呆吗?”

他一再的强调年,是因为他早已开始淡化最近的时间,时光在流逝,记忆也在褪色。无论是与朋友对话、家人的聚餐、与镜子的对话甚至是同妻子的共舞,导演布鲁诺·科莱特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去衬托对话下路易的病入膏肓,也正是对患有老年痴呆人群的真实写照。直至短片的最后,与妻子共舞的对话也引起了观众的泪目,布鲁诺·科莱特让我们见证了这真情的一幕。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与其他悲情短片不一样,在让我们共同感受遗忘带来的折磨时,也同时感受到了爱情的真谛。起码,老路易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像米歇尔这样耐心爱着他妻子。名场面里的一句“无论祸福,别放开我”的爱情宣言,路易眼中妻子渐渐幻化成点点零星的只言片语,也是再一次点明电影的主题:勿忘我,请不要放开我!

③扑朔迷离的反转镜头

在这部仅达12分钟的电影短片里,每一个镜头下场面,都有着我们在荧幕上所看不到的片段。短片里频繁切换的镜头,一个场景便是一番叙述。

其中的深意,不只是凸显人物的情绪变化和怪异举止的展示,也侧面强调了定格动画切换场面的难度系数和荧幕背后繁重的工作量,彰显布鲁诺·科莱特对该短片呈现状态的重视和用心,才能让这样一部极致描绘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症状下,映射出爱情最美好的状态。

同时,导演运用多种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在短片中加入有关艺术家毕加索、梵高等人的作品为场景呈现,与主人公路易人设照应的同时也对艺术家致以诚挚的敬意。在借用梵高的作品,也能让观众自然而然的联系上梵高在创作生涯中的辛酸苦楚,引入情绪代入整个场景氛围,从而产生共鸣。

就像主人公在亲历了几场“记忆选择”的画面,镜头在昏黄的灯光下,随着标签的松脱切换成一个独立空间。路易置身于黑暗中,所有用来提示自己的标签从天而降,当一切都明亮之时他身上的轮廓也开始模糊,找不着边界。

在我看来,痴呆症表现出的遗忘,从清晰到抽象不过点滴之间,直至最后只用大色块黏合的老路易,更像是挣扎在时光的记忆里,无非是不想遗忘那些藏在脑海里的记忆,可是却被无情的抽离。他身上多样的色块和颜色,就像是拼命的补救,将平时记忆里的一切都与自己融合在了一起,或许,这就是他最后的挣扎,想给自己留下唯一还能幻想的东西。

▲二、绝佳的艺术点缀,用相濡以沫的爱情笔触唤起记忆里的色彩

首先,在整体的评价上,这部短片里最夺人眼球的无非是独特的创作风格。用泥塑和颜料色块制定的人物和场景下,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气息,小巧玲珑的家具模块,空间的自然衔接,对于我这种酷爱定格动画的观影者,可谓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其次,艺术鉴赏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对享誉中外的艺术家梵高必然是有所耳闻。在时下这个各个行业喜欢“蹭热点”的时代,导演布鲁诺·科莱特算是掐准了发展的趋势,在这个追求慢节奏的艺术时代里,掺杂了清奇的灵魂画作,给予人心灵上的慰藉。

再者,是相濡以沫的爱情哲学。人人都有渴望追求爱的权利,可总是在现实的打压、距离的交流上让爱情显得苍白无力。相对之下,短片里路易和米歇尔的真心实意,就像是在挑战这现实残酷的轨迹,打破了常规之下人们对爱情的准则和定义。更进一步来说,在病魔产生的隔阂与摧残下,米歇尔对路易的感情不但没有生疏之意,反而多的是耐心和坚持,哪怕结局米歇尔还是在路易的意识形态里化作零星消散而去,但她依旧陪伴在他身边——“无论祸福”,这便是最好的承诺。

▲三、整合影片的色彩基调和艺术呈现,褪色的记忆也需要温情的填充。

曾有人问我:思考源头是什么?当时并不解这其中的所以然,只当是问题,问题能带来思考。可在接触了很多新奇的人与事物后,才知道这是一个没有唯一答案的多选题。人能产生想法,可能仅仅只是一处景、一缕风、一个人、稍纵即逝的情绪起伏,这些都能让我们对人生有一些哲学上的思考。

正如观赏一部短片,或许我们并不是想要凭借其中的道理来学会或掌握什么,我们只是想洗涤一下沉浸在喧嚣世界里过久而黏附在身上的世俗名利,感知短片带给我们的艺术熏陶和多彩世界,警醒自己还未变得麻木冷漠。

即便短片的主题是遗忘,是路易对世界的挽留,可他至少还保留着对爱初心;即便下一秒就遗忘整个世界,即便与黑暗为伍,他也还在为寻找光明而挣扎。反观自由的我们,有着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却总是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打乱了自己原本的清晰规划,只能干站着原地抱怨,却无法改变现状。因此,我们空洞的心,需要填充规划好的剧本作为清醒时的引导,以追求有血有肉的理想生活。

结语

遗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仰和追求。总有人觉得,结局是悲惨的,因为路易失去了有关一切的记忆,他会陷入绝境和孤独了解此生。我却觉得不尽然,他只是失去记忆,却没有失去对生活对爱情的渴望,他还有视线、还能感知遗忘过后的米歇尔。我相信,在最后的结局妻子米歇尔能替他记得往后余生里的一切,他们终将走向美满。

无疑,他绝非不幸的那一位。而无法感同身受的我们,却在试图感知他人不幸时,在他们身上感慨自己的幸运,反而最不可取。温情是带给我们反思的一剂止痛剂,我们在品味百态人生的同时,努力的改观自己当下的窘况,才是最为理智的选择。

作者简介:三丁小鱼干,有思想,有忧伤和理想,这才是生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fl/1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