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效果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910787.html

《人间草木香——凤凰山游记(目录)雷艳华

凤凰山简介

第一辑踏古寻幽

1、凤凰山,一场随时开始的旅行(1-7)

2、凤凰女神(1-6)

3、降香十八盘(1-5)

4、寻访莲子洞(1-4)

5、雾海南天门(1-6)

6、醒园

7、双龙洞(1-2)

8、摩崖石龛(1-4)

9、卧虎洞(1-5)

10、意外遭遇“凤凰顶”(1-9)

11、象鼻山(1-4)

12、踏雪龟石山(1-3)

第二辑随兴而游

13、进山

14、凤凰山山门

15、凤凰山延寿寺

16、登南天门

17、大藏经洞

18、观音池

19、凤亭

20、龙亭

21、祈福园

22、弥勒洞

23、大藏经洞

24、观音池

25、龙亭与凤亭

26、祈福园

27、大藏经

28、梦溪亭

29、观音洞

30、仙人壁对天柱峰

31、双崖岭上龙珠洞

32、仙人谷中纯阳洞

33、大侠落难记(庙会花絮1)

34、“古琴杯”武术交流观摩大会杂外记(庙会花絮2)

第三辑山行笔记

35、河滩上的草

36、今日秋分

37、佳节又重阳

38、树木是圣物

39、年秋天的第一场雪

40、枯寂之美

41、冰雪也逍遥

42、冬天的树林

43、游凤凰山“九曲黄河灯会”

44、树与云

45、清清柏树香

46、春眠不觉晓

47、散记六章

48、骑行第一天

49、山游意外进墓园

50、“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51、清明防火(四章)

52、因为懂了,所以相信

53、心的苏醒

54、凤凰山春色(1-3)

第四辑人间草木香

55、人间草木香——凤凰山植物

56、我想看看山中那些树们是怎样一点点绿起来的

57、山行日志——凤凰翅上看凤凰

58、山行日记——微雨中的大花溲疏

59、山行日志——龙脉脊上看凤凰

60、与树相约——四月翠染凤凰山

61、回首春光——春染凤凰花满山

62、梦醒之间——凤凰涅槃

63、清爽仙姿白牡丹

64、山行日志一一五月,立夏之后的一天

65、山行日志一一黄栌花开

66、槐花开时

67、山行日志一一在路上

68、醒园漫步一一悼杨绛

69、紫花曼陀罗一一兼祭端午

70、山行笔记一一暴马丁香菩提路(1-3)

71、探访北沟大宝塔

72、凤凰山“三如来峰"之一一“灵鹫峰"

73、雾海仙境凤凰山

74、山谷中的道路

75、让自然尽量保持它本来的样子

76、雨落百草生

77、夏荷生风

78、山居生活

第四辑人间草木香

55、人间草木香——凤凰山植物

4月11日,祈福园外,龙亭下的两株暴马丁香古树已抽新叶。暴马丁香又称菩提树,“佛家吉祥树”,属小乔木,生长缓慢,花呈穗状悬挂,花白蕊黄,香气馥郁,花期一般为五月中下旬至六月中下旬。这两株东面一株两臂合抱粗,估计至少有年,西面一株稍细,估计至少-年,属古树名木保护范畴。

4月14日,山中蒙古栎抽芽,五角枫开花,蚂蚱腿子、榆叶梅开花,小叶鼠李冒芽,榆钱正长,杏花犹盛。林下,岩缝中,美丽的玉竹犹如仙草。在同一处谷口树下意外拍到一种花如紫花地丁的小粉花植物,应该是堇菜属植物,叶是裂形,于是叫它“裂叶堇菜“。回来后在网上意外看到它的图片,原来叫”南山堇菜“。这才想起,几年前沈阳中科院的卜军教授等一行人来朝阳考察植物,曾在云蒙山上见到过它,当时就告诉过我叫”南山堇菜“。

4月15日,在井子洞(仙人谷)拍到今春的第一朵紫花地丁。办公楼石墙缝隙间的地黄与台阶缝中的白花与黄花苦麻菜也已盛开,椿树抽出新芽,元宝槭(五角枫)的簇状小黄花满树满枝,金黄一片,犹如八月桂花。杏花依旧灿烂。

-4-15

56、我想看看山中那些树们是怎样一点点绿起来的

4月20日。杏花连续半个多月的花期已近于结束,路边与林丛中榆叶梅开得正盛。正午的阳光下杨树的新叶绿得闪闪发亮,榆钱正是香嫩可口时。沿公路进山,除了杨树,就是暴马丁香正绿时,其它的树有的正抽苞,有的还不见丝毫绿。气温在回升,这些树们可真沉得住气。嗯,我也不着急。——-4-20

4月21日。清晨进山,在“乾隆大藏经”碑前柏树下拍到一种乳白花的小植物,晶莹而质感有如仙葩,小叶不大对生,像豆科植物,袁局说是“黄芪”。但和平时看到的灌木类黄芪明显不同,花色也不同,只是叶形相似,但叶明显小,无茎,花与叶皆贴地生长。这种植物的叶子小时似乎常见,结豆荚样小长果,但花真是头一次见。在“黄芪属”近种植物中反复搜索排查了两天,最终根据花的颜色乳白色搜到“乳白黄芪“,看图片真是它。

在办公楼前花坡上,拍到同样叶子开粉花的小植物,小时也常见,但叫不出名字。图片传到QQ后,好像是河南同样爱好植物的网友闲云野鹤说是“米口袋”,网上一搜,果真是。在台阶上还拍到一种似乎比小米粒还小的五瓣小蓝色花的植物,打开网页竟意外一下看到它的图片,原来叫“附地菜”,很形象。

在大藏经洞前,意外看到一片如紫花地丁的堇菜类小花,花近粉紫色,小叶近圆形,以为是圆叶堇菜或心形堇菜,袁局说是球果堇菜,分不清。旁边又发现几株“南山堇菜“,还有”鸭葱“,俗名”羊奶子“,嫩叶与初花皆可食,香甜可口。

4月25日。山门内外及公路旁边的变叶海棠开花了。从凤亭下的小路上后山,山上的紫丁香、锦鸡儿、鸢尾花都开了。杏花还剩依稀几朵。

近看崖壁远看岭,不敢攀崖穿林丛。岭上有两树山榆的新叶竟然是红的。从岭上看树绿山绿最清晰。看对面从“吉象湖“到”仙人谷“两处山脉环环簇拥,气象非凡,谷中新绿衬着松树的墨绿,愈显青山妩媚而浑厚多姿。仙人谷往里到南天门,草木刚显一丝儿绿影,看来树种已不同。此时绿的树木,除了杨柳,便是暴马丁香绿的较早,其它如山榆、紫丁香、五角枫、桑等也已绿意婆娑;小叶白蜡有的抽出小叶和花蕾,有的正含苞;槐树与灌木荆条犹然酣睡未醒。

从吉象湖对面岭上拐下山,当地登山爱好者叫这条路为“折腾线“,属南北横穿这些纵向的山岭,确实是折腾。回到公路边,在路边树下拍到一种像”葎草“的植物,长茎上四片大叶对生,四叶间又抽出四片小叶,正好占八个方位,茎在中央,构成完美的”九宫八卦“形。又拍到一种似乎叫”猫儿眼“的植物,细长叶,一茎上抽出五朵黄花,黄花上又抽花,花似叶,叶如花,看得人晕晕的,应该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

57、山行日志——凤凰翅上看凤凰

4月25日阴转睛。沿凤亭下松林间一条小路上后山,林中夹杂着杏树与灌木荆条,青杏有黄豆粒大,摘下几枚尝尝,一点儿不苦。或许对别人是有些苦,只是我对吃苦的适应力太强大,以至很少能觉出苦。譬如苦丁、苦瓜,别人只能享受一点点,我却越苦越觉出味道无穷。

苦行是一种修行。佛陀证悟前曾经历了六年的苦行,当然最后佛陀否定了它,苦行并不能证悟。但苦却能磨炼意志,这是肯定的。而我的苦行里,多少怀着一种对圣者的仰慕与追随。那些大成就者,从佛陀,到藏地全身虹光成就的密勒日巴尊者,包括六祖惠能大师,无不经历过苦行的锻炼。

当然更包括在这凤凰山(古龙山)中修行,后率25人队伍远赴西竺西天取经的高僧释昙无竭等大师。他们跨索桥,攀雪山,越沙漠,九死一生,试想之前若未经历过苦行锻炼,怎能坚持到最后。这种苦行是体力与意志力的双重锻炼。

以圣者为师,为典范,这也是我山行无畏的动力。我一直相信圣者不远,圣者从未离去,圣者就在身边。神秘古老的凤凰山,当年于山中龙翔寺修行的释昙无竭等大师肯定也走遍了这浩瀚的山山岭岭,那些大大小小的无数山洞肯定也是他们曾经闭关打坐之圣窟。那么我的每一步都可说是踏着圣者的足迹,到每一个洞窟都是朝觐圣者。圣者对圣地的加持力是恒久的。当然这也源于我们对圣者的信心,才能感受到这种加持。犹如修行人赴藏地是一样的,龙山凤凰山是塞外圣地。

凤凰山山势独特,众岭多呈对称之形。从最高峰凤冠下来,前面朝向西方甩出两道山脉,如横空展开的双翅;其后各向南北甩出两道长长的尾翼——凤凰的长羽,化成南侧龙山与北侧麒麟山。大小众岭其间纵横,是凤羽上的花瓣,而一个个心形的山环,就是凤羽上的眼睛了。这四道巨大的翅羽左环右绕,形成的即是佛胸前的一个“卐”字,也是阴阴太极图案。

看山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看山要从不同的角度,才能看出不同的妙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但只要你确定了最高峰的位置,那就是“转山转水转佛塔”,怎样转都不会离佛太远,可能转转就转到了大佛的脚下。

从凤亭下的沟谷上山,正好来到凤凰的一支前翅上。谷中松柏茂盛,正是紫丁香盛开时节,黄花的锦鸡儿一串串点缀其间。谷中与岭上多红色土,其实不是土,是红色岩石的风化壳,只是人们习惯了叫它“红土地”。红土地衬着绿松柏,确是一道华美宁静的风景线。岭上松林间竟还有白色杏花稀疏开着,真是奇葩。杏花花期从四月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已近一个月。

岭上多崖壁岫穴,一个人爬山也不着急,左旋右绕的去探看那一处处陡崖,观崖壁洞窟,赏岩上仙草,倒也其乐无穷。太陡的崖自知还攀不上去,就从崖下丛林中穿绕而过。岭上有两树山榆的新叶竟然是红的,有如秋天的红叶。

在岭上看树绿山绿最清晰。从吉象湖到仙人谷两处山脉环环簇拥,气象非凡,谷中新绿衬着松树的墨绿,愈显青山妩媚而浑厚多姿。仙人谷往里到南天门,草木刚显一丝儿绿影,远看如罩着一层绿烟,显然树种已不同。此时绿的树木,除了杨柳,便是暴马丁香绿的较早,其它如山榆、紫丁香、五角枫、蒙桑等也已绿意婆娑;小叶白蜡有的抽出小叶和花蕾,有的正含苞待放;而槐树与灌木荆条犹然酣睡未醒。

在岭上草稞间发现漂亮的鸢尾花也开了,有蓝紫色、紫色与粉紫,美得人销魂。在岭上环绕,五六个小时一会儿就绕过去了,回看西岭亦如凤,自己正站立于凤凰背上;仰观最高峰青山还如凤,我还停在凤凰的羽翅上。好在远山未绿,我也不着急。从一道高岭上侧行而下,很快又回到公路上。

路边的紫丁香苑繁花如锦,其中竟有一丛白丁香,真是令人陶醉。路边林下除了早开堇菜、南山堇菜,又发现斑叶堇菜。八仙草一轮八个叶片围着茎轴生长,四大四小,正站八个方位,构成九宫八卦之形,真是奇妙的小仙草。

植物的世界亦是美妙无穷,可惜人们大多形色匆匆,无暇留意它们。一个人若抱怨山中无聊,大山瘠薄,那不是因为山无趣,而是他太迷恋于红尘,所以看不到山的无穷趣味;也不是山瘠薄,是他内心太贫瘠了。

山是一本敞开的书,山也是需要用心来读的。

-5-3整理日记

58、山行日记——微雨中的大花溲疏

4月26日阴,微雨。午饭后,从井子沟(仙人谷)出来,看天色薄阴,偶有三两雨点落下来,正适合漫步下山。路边成簇的大丁草叶片新鲜,开着一朵朵菊形小白花,偶有紫红花,叶大花小,花梗细长,形象和名字倒是极相符。

坡上与岩缝中蚂蚱腿子与大花溲疏伴生,大花溲疏毛糙糙的叶片中正举出一粒粒白色晶莹的花苞,如举着一个个小白灯笼。蚂蚱腿子名字起的就有趣,它细长伶仃的软枝从上向下倾斜纷披,倒真像蚂蚱的长腿,立不直,小花有粉有白,如密麻麻星星在枝叶腋间开得繁盛,细端详也甚是可爱。

其实所有的花都很可爱,虽然它们大小形状颜色不同,但只要你肯俯下身与它们对视,就能发现它们各有各自独特的美。这正是大自然缤纷灿烂之处,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因此才愈显博大深邃与丰富。相对来说,我们人的心量就太小了,我们会有喜欢与厌恶,有分别外在美丑的心,却很少能体察人性内在的善与美。人如植物一样,虽有高矮胖瘦形体差别,但只要你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就能发现每个人都有它独特的长处与优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之美。

小雨淅沥,我喜欢在这样的微雨中漫步。山中空气清新,每呼吸一次都涤荡肺腑,让人神清气爽。路边坡上一侧是高大的油松林,林下正修一条由山门通往山里下寺的木栈道,中午时分,工人都休息了,我正好可以先行上去体验一下。在松林下的甬道上漫步,果然和公路上行走不一样,如同穿行在原始森林,人就有了悠闲自在的感觉。林下覆着厚厚的松针,那些小草偶有探头,大多还未长出,小鸟在松枝间歌声清澈婉转,时有野雉突然飞出。晚开的榆叶梅与早开的紫丁香点缀在林下坡畔,让人陶醉。

林下甬道随山势高低错落起伏,别有一番情趣。路上偶遇正在林下休息的工人,就停下来和他们聊一会天。他们都是朝阳附近的农民,农闲时节出来打零工,又不耽误家里雨后种地。他们和我的父兄一样,有着劳动者的朴实与真挚,你问一句,他们会答你十句,完全没有城里人身上那种可笑的矜持、造作与傲慢。这也是我一看到他们就感觉亲切没有隔膜的原因。

不打扰他们休息,继续沿甬道前行。在一拐弯处的岩石上发现一丛丛大花溲疏竟开了,白白的花朵,五瓣,偶有四瓣,上面还落着晶莹的雨滴。她的小叶看上去虽有些粗糙,花朵却白璧无暇。大花溲疏耐旱,耐瘠薄,岩石缝上,路边沟谷皆可生长,与紫丁香花期同时,花大洁白纷繁而美丽,观赏性强,是北方很好的防止水土流失的灌木树种。

岩石上还生长着一种类似岩蕨的小植物,春天新叶铺展,秋冬叶枯后抱拢成白色的小拳头,在岩缝间经冬不落。还有一种像铁线蕨的植物,也已抽出两茎长叶。开着一串串黄花的锦鸡儿点缀岩畔沟谷,青青玉竹在林下石缝到处都是,铺地生长的米口袋开着紫红花,猫眼花(泽漆)一根长茎上举着五朵小黄花,花上又抽花茎,甚是奇特。

路边太多的植物还叫不出名字,她们总是牵着我,让人迈不开步。如果可以,我当然愿意成天和她们在一起,风中雨中嬉戏,看着她们一天天长大,开花,结果,种子飘散天涯。我们四海为家。

-5-2整理笔记

59、山行日志——龙脉脊上看凤凰

4月27日。这个季节的树新绿是最好看的时候。冬天看山看岩看雪,春天适合看花看树,此时海棠正红,青杏密麻麻已有小指甲大,爬山虎(美国地锦)正展初叶,叶间抱着成簇的花蕾,五瓣小蓝花的斑种草美如星星,莫非先生说她和勿忘我是一个家的。

山中最早绿的杨柳树与暴马丁香叶子已转深绿,火炬树的新叶在枝顶成簇,叶绿脉红,毛茸茸厚大而有质感,远看与椿树新叶很相似。沿龙亭上行,桑树已挂小果,石阶旁小叶白蜡穗状膨松的花蕾满枝,花开时花白蕊黄,轻如棉絮;绣线菊也已抽叶抱蕾,估计花期五月不远。

穿龙亭上山脊线,路边多松柏,蚂蚱腿子小花虽不起眼,却从初春一直开着。林中间杂着高大秀颀的暴马丁香,紫丁香一丛丛这里那里开得正盛。林下分出一条岔路,西行的那条坡较平缓,弯曲迂回至岭上,我选择了东面这条未登过的,坡陡却直达峰顶。攀着路边树干,或拽着灌木枝条,小路虽陡却也别有乐趣。

登山攀岩,无论石与树,皆不过是有个着力点,万不可把重心全附着在上,那样一旦岩碎枝断,人便危险。需凭此着手处,提气轻身而上,则既不折物又不伤己,这也是一冬爬山的一点经验。

岭上相对倒平缓。大果榆(春榆)的新叶黄黄绿绿亮亮的,硕大的一枚枚片形凤眼果实泛着金光,冠形也漂亮,大多呈灌木状,白亮亮的一丛丛呈伞形向外辐射发散,在岭上老绿的松柏间格外抢眼。春榆抗旱抗寒耐瘠薄,山坡上、岩石上都能生长,一棵树就是一片风景。

在高岭上行走,视野开阔,周围山岭层层叠叠,一层层悬岩如瀑,上面遍布奇岩岫洞,有的如人工雕出的石龛,且多呈对称排列。众岭或如飞龙盘绕,或如虎卧雄踞,或如巨象踱步沉思,无论远眺近观,奇妙无穷。岭上前行发现路边杏枝上竟还有一朵杏花正开着,花瓣呈双层,属变异,变异即是神奇。走过一段山脊回头再看,一道道岩脊线亦如一条条飞龙层层叠叠,原来自己正走在龙脉龙背上,想想就是很幸福的事。

岭上又出现一条岔路,一条通往凤凰顶,一条未知,我选择了未知的路。人对未知之物是不是都充满了好奇呢?反正我是如此。灌木丛间的小路只能弯身侧行,一丛丛紫丁香美如阆苑仙葩,我还是更爱这些野生的丁香,无论站在高岭还是静立于深谷,有风飘摇无风也自在。传说找到五瓣丁香就能找到幸福,我根本无意寻找,那些五瓣丁香自己蹦出来,还不只一朵。所谓人生幸福也不过如此吧,不是刻意寻觅求来,是幸福不期而至。

这条小路似乎是下山的路,行至一处高梁上,回看凤凰顶就在侧后,那么这条路应该是通往鸡冠岭那条白色龙脊线的。在山下行走时一直想登一次这条壁立如刀峰的白龙脊,却苦于找不到路径,没想到今天竟意外撞到这里了。此时坐在鸡冠岭上丁香树下,看四周青山妩媚,身边紫丁香如天宫仙葩,人也就醉了。

继续下行,小路越来越陡峭,小心侧穿下一面光滑的石坡,看下面谷深林茂,就有些头晕目眩,心揪了起来,再也不能闲庭信步,此时才明白幸福前面就是深渊,幸福与深渊如一张纸的两面。若回头再绕凤凰顶回,怕天要黑了,只能硬着头皮下行,攀下一处石崖,来到鸡冠岭前。

从岭上看鸡冠岭更像潜隐在谷中的一条白龙,此刻我已踏到了它的龙背上,却还是没有勇气从它的龙脊走独木桥一样走过去。两侧深谷,进退无路,心就有些慌。回头是不可能的。从龙脊上眺望过去,公路就在下面,这道岩脊有如刀背,怎么看都打悚。

犹豫间看岭西侧坡谷稍缓,似有人走过的痕迹,看来也有人和我一样在最后一段路前折戟沉沙。不过也未必,或许人家不是像我这样胆怯了,如那些最早的探索者开拓者,仅仅是为了给如我一样的后来人留下一条回旋的路。

已是午后四时多,我不能让自己挂在岩壁上成为标本,所以宁肯低处走,不往高险行。穿松林下行,一会就来到谷底,谷底虽窄却相对平坦,曲身穿过林丛与灌木,只一会就来到公路上。

站在公路边再回看这道白色龙脊,心还是犹有不甘。哪天还是要从下往上登一次,不是征服它,是征服自己。征服自己的恐惧。

-4-27

60、与树相约——四月翠染凤凰山

4月28日。午饭后沿公路往山里闲走。不想走的太远,被昨天的龙脊陡壁吓着了,腿有些无力,今天应该休整。快到“倒座观音洞”前的坡底,发现坡上的树竟也绿了。这里少松树,此时绿的都是阔叶落叶林。

看坡口有一小路,便拐上坡,到林中细看,是一片天然原生次生林,此时能辩出的有紫椴、糠椴、花曲柳、大果榆、蒙古栎,还有尚未冒叶的两种干体一种白色一种黑色,估计可能是黑桦与白桦,其它树木此时还认不好。阳光照着那些新叶,让枯寂一冬的树们瞬时变得美轮美奂。还有尚未抽叶的古藤(南蛇藤),在树间攀援缠绕,都有几十米高。树顶是黝黑的鸟巢,只听得林中鸟鸣,却看不见飞鸟。

林下厚厚的落叶中又生出小新树苗,小小的新叶亮得晃眼,如新生儿一样可爱。不知不觉间竟走的深了,土坡越来越陡,小路在林间盘绕而上,顺手在路边捡了一根暴马丁香断树干做手杖,想再往上看一看。岩石与土坡交织的小路越来越难以攀登,没有扶处,此时想回头已是不能,只好一手拄杖一手扣着地表的树根一点点往上爬。

想想自己这两天也真是中邪,放着熟悉的路不走,偏要走这陌生路线,以为有路就能走,却不知别人能走的路不一定自己也能走。现在想什么都没用了,不上就得往下滚,而上面什么样子全是未知。此时已没精力再赏旁边的树了,只一心持大悲咒,手足膝并用的往上爬。终于来到梁上平缓处,四下一看,周围树木绿的绿,枯的枯倒,实在绿得也荒得厉害,好在还有路,小路依旧在林丛中向上延伸。回头下望,犹自心惊。没有回头路了,继续走吧。

“无限风光在险峰”,这话是不错的。梁上小路两边树木倾斜向下生长,虽然枯的荒得厉害,新生的枝干也正绿着,倒真是体验原生态风景的好地方。小巧的玉竹在林下这里那里点缀着,厚厚的苔草枯中生出新叶,紫丁香一丛丛路边怒放,早开的山杏果实已有小指肚大,却依旧开着一朵朵花,真是奇葩。

想到人生许多路可能只能走一次,譬如这条路,我已不敢想象再走第二次了,所以愈发珍惜这沿途的风光。前路依旧未知,小路在灌木丛中曲折迂回,除了前进,真的没有选择。终于来到梁上一处三条小路交叉口,此时才看清,往下往西去的小路应该是通往“仙人谷”,正是过午时分,不想回去那么早,于是选择往东往山里的小路,它应该是通往“南天门”,正可顺路再看看里边的树绿得如何。

梁上的路相对平坦,到了一处高岭,果然眺望到了南天门,只是之间还弯曲隔着好几道山梁。在岩石上小憩片刻,看路途遥遥,还是得走,沿着梁脊线。小路两边紫丁香美醉人眼,杏花朵朵不娇不嗔,大果榆的叶子叶脉清晰,果实泛着金光,有的枝上长着叶翅。植物的美真是不可言喻,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净土,这是美的极致。

岭下即是层层绝壁,每一步不敢不小心,岭外谷中土地平坦,是一片由道路围合区分的村庄,美如画图。岭内即是金色的佛宝塔,被周围的新绿围裹着,其后旁边即是凤凰山最高峰凤冠凌霄塔。从梁上下来穿过一大片林丛,映入眼帘的是“望海亭”,“南天门”在其东北侧亦是遥遥在望。路边除了紫丁香,还有一簇簇开着五瓣小白花的灌木,应该是山梅花吧。

此时回想这条路真是美不胜收,许多植物还没有认好,为什么不能再走第二次呢?

-4-28

61、回首春光——春染凤凰花满山

都说北方春脖短,春光乍泄银瓶裂,往往人还未脱下厚重棉衣,大街上已遍是长裙短袖翩飞。

在山里,我是头一次感觉到春天,感觉到春天竟也可以如此美妙,甚而多少有些漫长。从三月末的第一朵杏花开,从四月初的第一场春雨,直到五月,直到迎来立夏,杏花从平地沟谷直到高岭,整整持续绽放了一个月,太不可思议。

美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就像时节的变换也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立夏已至,春便要归去,但山中春色并未老,山中也没有日晚春暮的说法。花事一场连着一场,未知的惊喜一个连着一个,人活在连天草木中,于是草木也拥有了人的生命。我更愿把春天看成是与我同行的闺伴,时节到了,她也美到成熟,正是远嫁时节。那好吧,今夜我们以茶代酒,不执手相看泪眼,明朝春色已在天涯,天涯处处是芳草。我在原地把你眺望,看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春天。我在原地等你归来,等你归来,又是一年春色好。

真的没有什么好伤感。春天走到哪里都已在心上。春到天涯,天涯明月亦在心上。雨在心上,花在心上,绿在心上,春天走的再远,也走不出一颗心的拥抱。世上真的有所谓的远去和死亡吗?真的死亡只是心的远弃与死亡。心若不死不弃,一切都会重新萌芽生长。看着人们为死亡而慌乱悲伤哭泣,有时我实在会忍不住大笑。所谓悲伤不过是看着他人死,转眼临自己。而真正明白生死真相的人,却高兴都来不及,甩脱这罪孽的皮囊,才不过是解脱与重生的开始。从此再来,游戏人间,随缘自在,自在随缘,生死苦乐随心,哪有什么来与去。

若说去,山中春色一半去了天涯,一半只是换了一个名字,她不再叫春,她叫立夏。她换下花裙,穿上绿萝裙。立夏青青,草丛翻蚱蜢,黄雀枝上鸣。树上小花开,隐身绿叶中。

立夏是腼腆的,也是安静的,绿色在一点点加深,她的明眸也越来越深邃,满山的花大都是白花,她披着洁白的花冠,惟有洁白配得上她的圣洁,配得上这圣山,圣地。

-5-5立夏日记

62、梦醒之间——凤凰涅槃

这一次我是真的看清那三只鹰就落在那三道山岗上。

我停了一下,它们翅膀扇起的风声太大了,就在头顶上,我摁住衣襟,又追了过去。

山岗上什么都没有。

我早就料到会是这样,在一块岩石上坐下来。你回头,只有一块石头在那里。

已经不是第一次坐在这里了。许多时候都是一坐就化。那次他们从山谷四面围堵过来,放火箭,半山腰的房屋都着了,一只只凤凰在大火中丧生。最后只剩下你一个,从烈火的屋顶振翅奋力而出,那一刻,天空凝固了,一片寒霜,大地上的一切也都凝固了。大雪飘飘而下。所有的人都化成岩石,而你,化成了一道山岭。

多少个世纪过去了。多少次沧海桑田。没有人再相信你曾真实存在过,他们说你只是一个传说。

而我看到过你。我没有办法告诉人们你真实美丽的样子,那样人们会把我也当成是一个传说。其实我也早已是传说,我根本不存在,看见的人是把那个影子当成了我。

而你从有情化无情,从无情又化有情,化成这无数的山峰,你的泪早已干了,火早已灭了,而你还有火和泪。尘归尘,水归水,火归火,风归于空气。万物归一,归空,归于元。

我想和你说,说那些孔雀绿孔雀白孔雀在我屋里踱步,说,说那三只鹰飞过我头顶,落在这三座山岗上,说,说它们不见了。

说,说什么呢,天方夜谭一样,没有人信你的真实,更没有人相信我的真实。

真实对大众而言是一种恐慌。人们还无法理解那种无我的存在,无形无相的存在。所以人们宁愿相信谎言。

-5-8

63、清爽仙姿白牡丹

在我印象中,牡丹花不是大红就是大紫,大红大紫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恶俗。又何况历来咏牡丹的诗词太多了,喜欢它的人也太多了,我不喜欢凑热闹,所以对牡丹真的没有一丝儿好感。

知道公园里有一处牡丹苑,但从来没想去看它,好几年了只有荷花开的时候,去看荷花。我的厌恶牡丹偏喜荷花似乎也与刘禹锡的《陋室铭》有很大关系。

这次看到牡丹实属意外,陪女儿上街她去换衣服我去换眼镜片,出店来看时间还早,就想顺路去公园看看,公园里没有什么花可观,显然春天已过,那些粉的榆叶梅黄的连翘花期已过,夏季的花还未到开的时候。

走到牡丹苑时,发现牡丹竟还开着,颜色淡淡的粉,不是那种艳俗的大红大紫,当然里面也有几株紫红的,但最吸引我的是边角处那一大片白牡丹。白色牡丹纯净,花瓣大而飘逸,如白玉般温润,雅致大方,此时才意识到“惟有牡丹真国色”,此言果是不虚。

是我对牡丹的偏见让我与它今天才迟迟相遇。其实艳丽也好,素洁也好,花本身是无罪的。许多时候是我们先入为主的成见阻隔了彼此的了解与接近。热闹的不是花,热闹的只是看花的人们,寂寥的也不是花,寂寥只是看花人自己内心的感觉。

无论你喜不喜欢,每种花都会自然的开开又落落。它们不会因人的厌恶就不开了,或者因人的喜欢就不凋落。其实世间事也不过如此,许多时候我们对人对事先入为主的偏见与成见往往妨碍的是自己。

-5-8

64、山行日志一一五月,立夏之后的一天

5月9日。立夏之后,春天就结束了。地上的草花开始茂盛,小叶白蜡与大花溲疏进入盛花期。

凤凰山中小叶白蜡面积与数目不菲,路边、沟坎、岩畔、阳坡、阴坡到处都是,犹以岭上及阳坡为多,且多呈灌木丛状,少数呈小乔木。小叶白蜡白色穗状丝花繁复,一丛丛,一片片,白丝绒花衬着绿叶,如云如雾,香飘远溢,风吹波涌,在高岭上极具气势。

比小叶白蜡开花稍早,却同处盛花期的大花溲疏,呈小灌木状,多处岩上及岩畔,白色花朵虽然较大,但少了小叶白蜡团团簇簇铺张连天的气势,看上去就更加素雅安静些。同是白花,形态不同,气质亦不同,各有各自独特之美。

路边夏至草轮状小白花也已经开了,娇小可爱的样子,让你忍不住蹲下来看看她。看来时节真的已进入夏天了,山里的气温虽较市区内低,但气温已明显回升,迎面吹来的风不再是凉彻透骨,人也无需再紧紧裹住衣衫。贴地生长的附地菜开着比小米粒还要小的五瓣小蓝花,比斑种草的五瓣小蓝花花朵更微小,颜色也更淡些,但细端详,雅致动人之美是一样的。

五.一之后,吉象湖与观音池中注入了清水,吉象湖中又放生了许多金鱼。水让山谷一下充盈了灵气,那些金鱼在偌大的湖水中来回集体洄游,离开那些狭小的鱼缸,它们也感觉到天地一下变大了。不停的往返洄游证明着它们获得自由之后的喜悦,让观赏的人也获得一种喜悦。

喜悦,更因为这里也有我们放生的鱼啊。

-5-15整理笔记

65、山行日志一一黄栌花开

5月11日。没想到黄栌树也开花,开黄花,黄花绿叶,美好得令人惊诧。或许所有的树都是开花的吧,只是平时我们无缘见到,或者见到了却未留意。

黄栌又称黄栌木、黄栌树、黄栌台、摩林罗、黄杨木、乌牙木、烟树,我最喜欢它“烟树"这个名字,有着一种诗情画意。而实际上也是如此,黄栌开花后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呈粉红色羽毛状,在枝头形成如云似雾的景观。尤其在雨中,看花非花,雾非雾,那种如烟似雾的朦胧之美让人顿时不知身置何处。天上人间,人间天上,有时就在一株烟树间。

路边林下有许多有趣好看的小植物,比如泽漆、鸢尾、玉竹、委陵菜等等,每种植物都有一个形象又好听的名字,有时只要看着她们的名字就可以想像她们的风釆。当然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彼此间好像就隔了一层,有点陌生。古人云,名者,命也,可见名字的重要,不光是人,对植物也是这样。所谓“名正言顺"、“名符其实"、“名至实归",这里的名已不仅仅指名字,而是包含了名字之外更多的意味。所以古人喜欢在本名正名之外给自己起另外的名字,称为“字"或者“号",有点改命的意味。今人也喜欢给自己起别名,虽是五花八门,却都离不开个人的梦想与心态,名与实有顺有悖,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事。

植物当然也有别称,而且更精彩,更有意味。既便是同一种植物,因生长的地域不同,人们对它们的称呼也不同。至于因变异而产生的诸多变种变称,更不是专门研究植物的人所能理解了。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微尘中有三千大千世界",是有道理的,无限小即是无限大,所以我对微小事物的兴趣要远胜于对宏大事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zw/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