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都说“人间最美四月天”,为何此时最美?皆因“正是春花烂漫时”。春风和煦,春色满园,花团锦簇,花海如潮,我们的手机上是不是都已被眼下这绚丽的繁花盛景刷爆了?春天的花,其种类之多可谓数不胜数:迎春、杏花、李花、梅花、玉兰花、樱花、梨花、碧桃、茶花、丁香、海棠花、连翘、牵牛花、风信子、金盏菊、勿忘我、蝴蝶兰、郁金香……千姿百态的花朵万紫千红、芬芳四溢。在争相竞放、争奇斗艳的百花中,究竟哪种花是最美的?其实,每一种花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每一种花都有各自的品格。也许正是缘于此,面对扑面而来的花海时,我们才会不由得心潮荡漾,引发出各自不同的人生感怀……

海棠花——

魅力源自其不事张扬的品格

蒋宇初(17岁)

一年四季的花数不胜数,而我最喜欢春天的海棠花。

小的时候,爸爸早上送我上学,都会从元大都遗址公园前的海棠花溪经过。每到春天开花的时节,我都会从车窗使劲往外看,从第一朵海棠花开看到最后一朵海棠花落。喜欢海棠花,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足足看了六年。以至于我都不用细想,海棠花的形态就出现在我脑海中,随时可以画到纸上。到了中学,虽然不再从元大都遗址公园前经过,但是每当无意间看到街边的海棠花开时,我还是会像个小孩子一样高兴个不停,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从车上下来拍张照留念。渐渐地,我读过一些诗,看过一些名著,才发现古代文人也很喜欢海棠花。到了高中,我知道了《红楼梦》中还有海棠诗社,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也喜欢海棠花。我最喜欢林黛玉写的《咏白海棠》中的两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海棠花像梨花一样洁白,像梅花一样清高孤傲,冰清玉洁的海棠就是林黛玉的象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也喜欢海棠花,他在《海棠》一诗中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生怕海棠花睡去,为花着想,不仅是把海棠花比做人,更是把人比成花,极富浪漫色彩。

我想,之所以那么多人那么喜欢海棠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海棠花美。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雅俗共赏。李清照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形象生动地把雨后海棠花盛开的美景写了出来。海棠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再加之绿叶点缀,花蕊显得格外美丽。远看像一片片粉霞映满了天空;近看,花瓣上的渐变色有如水墨画,一条枝上有十多朵,正所谓千朵万朵压枝低。花朵成群地开着,似乎也在比试着谁开得更美。

相比海棠花的美,我更喜欢它的品格。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开在枝头,很讨人喜欢。走到近处,它的花香却很清淡。它典雅、含蓄,没有玫瑰的妖艳,却有梨花的纯洁;没有牡丹的富贵,却有梅花的芬芳。它从不炫耀自己的美,只开在每一个喜欢它的人的心里:美丽,却不张扬;内敛,却开得有品位……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年3月,现就读于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二(10)班。

迎春花——

不畏春寒而默默绽放的花最美

彭嘉盈(13岁)

春天,是百花争艳的季节,数不胜数的各种花朵或妩媚艳丽,或洁白高雅,或清丽脱俗……但我最情有独钟的花当属迎春花。迎春花是一种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一点也不苛刻的花,它的繁殖方法以扦插为主,只要有水有土,便能存活。

早春时节,山林和田野间依旧乍暖还寒、万籁倶静。城市中也不例外,太阳暖了,风已不再彻骨,但初春仍不乏春寒料峭的感觉,然而,公园里、街道旁、红墙外、小河边,已被点缀上了星星点点的淡黄色的小花,虽然不太起眼,却让春天充满了一股浓浓的生命气息,令人感到舒适、温暖……

百花争春,它们都是为讨得春天的欢心而竞相开放的。此时的春天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女孩,花朵们开得自然就没有那么热烈了。只有几种花,冒着丝丝的寒意,默默绽放……迎春花就是其中的一员。它体态娇小,却又不乏坚毅。它的花瓣圆润而娇嫩,中间凹陷的玉杯里只有一柱花蕊,简单而淡雅。它的花苞小巧而精致,顶部有一抹淡淡的微红,好像刚出嫁的新娘子脸上的红云一般。当它们成群结队排列起来的时候,便形成了一片疏密相间的花海。有的地方一朵紧挨着一朵,有的地方却只有零零星星的一两朵,远远看去仿佛是由花组成的瀑布。

人们总称颂牡丹富丽堂皇、玉兰洁白典雅、桃花绚丽芬芳,却少有听到哪个赞美迎春花的。早春三月尚有寒意,迎春花默默开放,静静的、淡淡的,绝不哗众取宠。它是一位报春的使者,待到百花争奇斗艳纵情绽放时,它却已悄然凋零……迎春花的花期很短,每年三月黄花满枝,但不管时间是多么短暂,它把全部生命都努力用来开放。

迎春花就像是一位默默的奉献者,朴素真诚、勇敢豁达,它把一切都奉献给了春天,奉献给了世界。在我看来,它的美是独特的,普通却不平凡,温润的外表下是一颗强大的心。

花有万种,人有千般。有的人衣着雍容华贵,自以为高人一等,语言行为却肮脏粗俗;有的人没有锦衣华服,却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心。若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有迎春花的品质,又怎需担心有欺诈、懒惰、自私存在呢?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年9月,现就读于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二(2)班。

玉兰花——

每一朵都像一个高挂枝头的梦

林雯悦(16岁)

北京的春天来得早,走得急,在这短暂又匆忙的春光里,玉兰花最是靓丽,那一树一树白的、粉的、紫的玉兰花,美丽、娇艳、纯洁、高贵,带给春天一种格外的妩媚与生机。

京城的玉兰花开得早,春寒料峭时节,一颗颗玉兰花苞已经早早地挺立在枝头,就像整装待发的士兵,只待一声号角,便向春天进发。在某个清晨或午后,一抬眼,那些枝枝杈杈上挺立的玉兰花苞已变成了满树绚烂。每一朵盛开的玉兰,都像一个高挂枝头的梦,白的似玉,粉的似霞,紫的如缎……玉兰花是花中的简约派,花形简洁,五六片花瓣如纤纤玉指,它无瑕又高贵的样子,连顽皮的孩子从树下走过都似乎不忍放肆打扰。玉兰花的花瓣无论是白的还是粉的都如凝似脂,那样的美诱使着我们想伸出手去触摸,心中却有个声音提醒“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于是,我屏声静气,站在树下仰起头,透过树隙,蓝色的天幕便成了一幅最精美的花簇彩锦,闭了眼睛,那郁郁的花香随着徐来的微风直沁心脾,让人不由得被这盎然的春意所感染。

玉兰不故作羞涩,颗颗花朵绽放出饱满的热情;玉兰不娇怯,没有叶的陪伴,不需要彼此簇拥和扶持,却开得稀疏有致,各自夺目;玉兰不惧凋零,长久的孕育有时刚刚绽放却因为风雨而一夜凋零,但这挡不住它的绽放。诗人席慕容曾经写下祈愿变成一棵树,在阳光下郑重开满花朵的诗句,我总想那应该就是指盛开的玉兰吧,看过让人心生明媚与温暖……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年10月,现就读于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高二(7)班。

桃花——

总能带给我甜美的回忆

李梓嘉(17岁)

迈入春日的暖阳中,一簇簇淡粉色的桃花猝不及防地闯入我的视线,带着我的思绪飘回从前。

小时候的我总喜欢这样来到小区的花园,飞奔到桃花树下,直到捕捉到我的目标——同样一个飞跑过来的女孩,才肯停下。我们见面要对暗号,称呼要叫代号,这都是为我们特工游戏所设计的。我们在粉红的花雨下跑着,埋下所谓的机密文件——作业本。

“你看,咱们小区,sobeautiful!”她感叹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不自觉地蹦出一句,刚要继续。“你别说啦,又要吟诗作对了?”她瞟了我一眼,将我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生生堵了回去。那一年,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我开始疯狂地喜欢上了汉服和古诗,而她对英语颇感兴趣,并沉迷于英文歌无法自拔。

有一天她像突然想起什么似地,拽着我跑到了桃花树下,我们弯腰低头,生怕碰坏了刚长出的花骨朵。“你还记得吗!”她蹲下,笑着指了指被春雨润湿的树坑,像传递暗号般冲我眨眨眼。“当然记得!”我脱口而出。没等我再开口,她便起身,眼底的失落仅那么一瞬:“算了,那些本子肯定都烂了,走吧。”不久之后,她出国了。电话里能聊的越来越少,也都有了各自的朋友圈。那之后的一个个春,也渐渐显得乏味了。

一个月前,我打开尘封的信箱,发现了一封漂洋过海寄来的信。信封撕裂的刹那,一股桃花的清香扑面而来,那泛黄的纸页上露出一角,几个稚嫩的小字闯入视线——三年级,李梓嘉。我紧紧捏着本子,轻缓地取了出来,本皮已经腐烂不堪,颤抖的双手抚摸着牛皮纸面,花和着泥沾了一手,但我不再在乎。我会永远记得信里的最后一句话:秘密文件已安全送达!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年11月,现就读于东直门中学高二(3)班。

征画选登

《寻找最美的花》绘画:胡琬清(11岁)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五年级(4)班

“北晚作文版”征稿征画近期主题

征稿主题1

树木与树人

征稿主题2

爱上阅读

征稿主题3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征稿主题4

共享的意义

征稿主题5

自己命题(你自己最想写且最有感而发的)

征稿要求:

字左右,言之有物、见解独到。

投稿邮箱:hzzw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zw/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