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haturanga四柱支撑浅谈肩胛骨
补骨脂酊在北京哪家医院有卖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0117/4560179.html 很早就想谈谈肩胛骨内侧缘疼痛的问题,在我所接触的瑜伽练习者中,有80%以上的朋友跟我反映过肩胛骨内侧缘疼痛,剩下的一部分即使没有疼痛,也非常的僵紧。 今天我想从四柱支撑这个体式开始聊起。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部分瑜伽练习者都知道,四柱支撑是一个偏力量的体式,也因此很多的练习者由于缺乏相应的力量,一直在用最大块的肌肉代偿,导致了肩胛骨不能平贴在胸廓上,向上翘起来,而肋骨腔这时候就会挤压胸椎推向前胸,产生挤压,于是便有了疼痛和紧张。当然肩胛骨内侧缘产生疼痛的原因还有很多,在这里我们仅针对瑜伽练习中产生的疼痛来进行分析。 练习瑜伽产生肩胛骨内侧缘疼痛的根本原因是肩胛骨的移位。下面我们来谈谈肩胛骨周围的解剖结构以及康复思路: 一:主要控制肩胛骨的肌肉: 斜方肌(上/中/下)、提肩胛肌、菱形肌、前锯肌、胸小肌 第二部分:主要控制肱骨动作(盂肱关节) 三角肌、四条旋转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 第三部分:可能会与肩胛骨控制相关的肌肉 背阔肌、胸大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喙肱肌、肩胛舌骨肌等 这些肌肉之间都会互相影响。有时候他们会作为协同作用、有时候则是互相拮抗的作用 例如:胸小肌跟前锯肌都可以一起做出肩胛前引(scapulaprotraction)的动作,但假如胸小肌过度紧绷或用力,可能会造成肩胛骨前倾(ant.tilt);前锯肌较出力则可能做出肩胛骨后倾(post.tilt)的动作。(所以:前后平衡很重要) 不管是骨头结构问题、或是因为肩关节肌力不平衡,都极有可能导致肩夹挤的出现。肩峰下夹挤的练习者,在手臂上接上举、肩内转(比如扭转体式)、肩水平内收(比如右手从前面摸左肩),这些动作常发生疼痛感。 在肩关节于肩胛平面上举的动作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肩关节动作-肩肱节律。 肩关节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肩胛骨是不旋转的,称为静止期,在此以后肩胛骨开始镟转,每外展15°肩关节转10°肩胛骨转5°,两者比例为2:1,当外展至90°以上时,每外展15°肩关节转5°肩胛骨转10°,两者比例为1:2。 在整个外展上举过程中,如果从侧面观察肩胛骨,可以看到其发生外旋与绕冠状轴的逆时针旋转(后倾),这种运动来自胸锁与肩锁关节,前者占40°,后者占20°。而肱骨头则需要相对肩胛骨外旋,以保证避让肩峰而不发生撞击。这种外旋有赖于冈下肌与小圆肌的功能正常,还可能有来自关节囊的扭转力量。同时,肱骨头的初始位置也至关重要,当肱骨头相对关节盂前移时(结构上存在此种倾向),其外旋阻力加大。 手臂高举过头时,上斜方肌负责肩胛骨上抬及上转;下斜方肌则负责肩胛骨下压及上转(离心方向收缩)。上斜方肌与下斜方肌必须共同完成肩胛骨动作,才能让肩胛骨正常旋转。此时,如果下斜方肌无力或太慢出力,将会有耸肩的代偿现象出现。 然而,肩峰下夹挤的练习者不仅有下斜方肌无力或太慢出力的问题,中斜方肌、前锯肌也需要注意,这三条肌肉都能控制肩胛骨在胸腔上的位置与动作。除了上斜方肌造成的耸肩,还有肩胛骨前倾与翼状肩胛这两个常见问题。 另外一个情况就是,肌肉有在正确的时间启动,但是找了错误的肌肉,造成动作完全产生偏差。 这个发生的原因常是在一次的受伤之后,身体为了保护受伤的地方,而把附近的大肌肉都启动去固定受伤的地方。但之后就忘记关掉了,结果最后身体养成习惯找大肌肉去负责控制的工作。身体的肌肉,每一条都有自己的功能而不能轻易被另外一条肌肉所取代。所以找不对的肌肉做不对的事情,结果就会造成关节轨迹脱离正常的轨道,造成受伤。 另外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因为大肌肉长年被压榨结果变得很紧绷,结果造成肌筋膜酸痛的情况,也是很多腰酸肩颈酸痛的病因。 (上交叉综合征) 许多人的上肢体姿不良,总是处于圆肩驼背的状态。这会彻底地改变肌肉的长度—张力关系;具体而言,长度发生变化的是:控制肩胛骨上回旋、移动并稳定肩胛骨以维持最佳肩肱节律性的第二组肌肉(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前锯肌)。 在一般的动作中,肌肉收缩作为一种反射,它所产生的力被用于稳定关节以避免不必要的动作或移动某一肢体。无论功能是提供稳定性还是产生动作,决定肌肉能否正常发挥其功能的一大关键要素便是其静息长度。如果肌肉长时间处于被拉长或缩短的状态,其正常功能也会受影响。当肌肉的静息长度发生变化时,其所附着骨骼的位置及影响动作的关节结构也将发生改变(AmericanCouncilonExercise,)。 一般来说,肩胛骨必须好好的贴在肋骨上,并且顺利的旋转移动。这可以让手臂高举过头时,避免肩峰下空腔变小。异常的肩胛骨位置及动作,包含前面说过的耸肩、肩胛骨前倾、翼状肩胛,或是肩胛骨向上旋转角度不足。 综上所述,肩胛骨内侧缘疼痛从解剖(肌动学)层面分析,主要有: 1.肌肉没有在对的时间点出力(通常是太慢出力或没有反射性的出力) 2.肌力不平衡 3.肌肉无力 4.肌肉长度问题 再回到开头我们讲的四柱支撑体式:常见的代偿类型有: 1、肩胛骨脱离开肋骨,并翘向上(头的方向) 2、肩头扣向内,无法展开肩膀 3、前侧肋骨向下掉 4、臀部翘的过高。如有遗漏,不再一一列举。 因代偿种类,动作控制先后顺序不同,有很多不同的代偿版本,不在文章中一一赘述。 二、该如何修复肩胛骨内侧缘疼痛呢? 结合我多年学习与教学经验,目前有效解决肩胛骨缝疼痛的有效方法及步骤: 1、松解-放松(过度代偿紧张的肌肉,激活长时间被代偿的无力肌) 2、动作模式调整(调整肌肉的发力先后顺序,解除产生紧张的源头) 3、创造肩部骨骼正位的空间 4、建立薄弱肌群的力量 5、建立骨骼和肌肉的顺位与连接 6、带有觉知的练习 针对这个问题,尚善瑜伽将于本周四下午开设公开课一节,欢迎有相关问题的练习者参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zp/8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用它ldquo排出rdquo肌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