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案例分享高血脂风湿痛风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1高血脂症案例分享: 什么是高血脂症:血脂是人体血浆内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胆固醇脂、β-脂蛋白、磷脂、未脂化的脂酸等。当血清胆固醇超过正常值毫克/毫升,甘油三脂超过毫克/毫升,β-脂蛋白超过毫克/毫升以上时,即可称之为高血脂症。 患者女,60岁,高血脂病5年余,头晕,心悸,失眠。长期服用降脂药疗效欠佳,近期于高原旅游,旅途劳累,病情加重。吸氧,服药效果均不理想。 取穴: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脂三针),百会。 治法:百会单纯针刺。余穴用1.5寸毫针,按常规剌入,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加艾炷。每次每穴一个艾柱。以上各穴留针3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治疗:温针灸 选穴: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太冲(忧思多虑,肝阳上亢)。 2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不利)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取穴:主穴:阴陵泉(肝),太溪(肾:肾俞)。 配穴:近处取穴。 治法:补益肝肾,四肢穴(即配穴)。用1、5或2寸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将艾炷(或艾条段)套在针柄上点燃,距离以不灼伤皮肤为度,每次灸20min左右。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日。
3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案例分享 胡×,男,61岁,退休干部。初诊日期,年3月7日。患者3月7日凌晨突感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不能下地行走。其子背来我科就诊。刻诊:第一跖趾关节火欣红热痛,肿胀明显,触痛剧烈。体形肥胖,有嗜酒史。血沉15mm/小时,类风湿因子阴性,血尿酸0.57umol/L(我院血尿酸正常值为0.12~0.42umol/L)。诊断为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 行太冲、大都、太白、公孙及触痛最敏感点温针灸后,翌日红肿消退,疼痛明显减轻,能自行走路。复诊时再行上法治疗,2次后疼痛消失。 4腓肠肌痉挛案例分享 李××,男,40岁,年3月就诊。患者因左下肢受凉后痉挛,疼痛,肌肉坚硬、行走困难。 治疗:采用温针灸承山、委中、合阳(委中下2寸)后疼痛消失,肌肉变软,3次针刺后痊愈。 取穴:委中、合阳、承山 治法:温针灸或火针,近处取穴。用1或1.5寸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将艾炷(或艾条段)套在针柄上点燃,距离以不灼伤皮肤为度,每次灸20min左右。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日。 理论基础:《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篇:“足阳明之筋……,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寒主收引,热则纵缓”这里举足阳明之筋,感受寒邪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症状为例。 经验总结:老年人腿抽筋,如果补钙无效,则用温针灸或火针。 5中风后遗症案例分享 李××,男,28岁,两年前中风,手脚拘急,长期坚持门诊就诊,现已恢复正常。 取穴:上肢:极泉、尺泽、内关n下肢:阴陵泉、三阴交 治法:温针灸。用1或1.5寸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将艾炷(或艾 条段)套在针柄上点燃,距离以不灼伤皮肤为度,每次灸20min左右。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日。 经验总结:中风后遗症不是不能治,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最行之有效的就是温针灸。 学中医到中保!南京/福州/长沙市中保职业培训学校,长沙中湘中医门诊部、南京厚学中医诊所,长期开设中医培训课程有: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艾灸、刺络放血、小儿推拿、催乳产康、正骨整脊、膏药制作、新九针、中医体质减肥、中医确有专长等。联系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zp/6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专业干货肩伸展内旋痛一定不要忽视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