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不平等婚约,如果是你会签吗?

  

  近日,有个宁波婚礼司仪在网上爆料,有对新人本计划11月11日领证,12日办婚宴,因领证前女方让男方签一份婚前协议,郎看过协议后心灰意冷,放弃领证,并取消了婚事。

  从婚前财产、婚后个人行为守则、家庭经济管理、其他事项如生育权、夫妻争执等,这份婚前协议涵盖家庭事务的种种,事无巨细地作了明确约定。比如婚后男方一切钱财充公(夫妻共有),包括婚前财产,婚后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收入,每月到老婆规定的发薪日才能领取当月零花钱,而且必须记账;男方如犯错还有可能被分居或取消“婚籍”;而一旦双方婚姻关系结束,则所有财产归女方所有……男方净身出户并赔偿女方万。

  通篇读下来,都是说明男方的义务和女方的权利,其他方面也以女方为尊。协议里没有说明女方应尽的义务。读完协议部分内容,我第一感觉是:这是真的吗?这个新娘登记前抛出这么个明显的极端“不平等条约”,到底是觉得新郎爱她爱得死去活来无条件的非结不可,还是根本不想结,让新郎知难而退呢?

  我想既然谈婚论嫁了,新郎肯定还是爱新娘的,现在悔婚,不仅是因为新娘吃相难看,而是在这份所谓的协议里,新郎看不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尊严,最重要的是:看不到“爱”。

  因为这是婚前协议,不是经济合同或者规章制度。即使是经济合同,也要在互信、互谅的基础上签订,而婚前协议的基础,则应该是互爱互敬。在此基础上,再对财产和可能对婚姻产生影响的因素作出约定,就某些婚前财产或其他敏感、会影响夫妻关系的事项、问题达成共识,以规避婚后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也就是提前处理和预防矛盾,这是主动性的维护婚姻。

  这是很可惜的一对,谈了那么久的恋爱,最后败给了物质,而且方式很激烈。其实如果不那么激烈的话,大可以签个《婚前协议》来解决这个问题,给出时间点和承诺,让女方心理平衡。现实社会中,男女离婚后,一般来说女性受的伤害比男性大。在生活上,女性离婚后生活水平下降呈大多数。我认识有对夫妻,因男方生活不检,女方提出离婚。女方要求分割财产,男方很有钱,据我估算有上千万资产,但他却想尽办法到处藏匿财产,甚至申请破产,女方到处调查他的财产而不得,最终落得净身出户。

  所以,签婚前协议其实也是件好事,虽然它的目的不是为了给离婚留后路,或是给婚姻加上紧箍咒,但它确实可以为婚姻这艘船起保驾护航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一旦真的婚姻破裂,男女双方权益都能得到一定保障。现在在很多婚姻登记窗口,工作人员都会主动提示你签婚前协议。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很难得出一个答案,或许关键还要看双方,在一份协议面前,是否还能念及对方,而不仅是想着自己的利益。

  杀气腾腾的咪蒙制造了网络暴力的新高潮

  

  江歌一案,最近因为江歌妈妈和涉事人刘鑫的“出镜”,舆论喧嚣。拥粉千万的自媒体公号“咪蒙”,也推送了一篇《刘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的评论性质的文章。但这篇文章读来,实在“燃”得可怕。

  介入社会事件、公共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敬畏文字,同样是每个发言者最起码的自觉,这同样是一种道德。

  比如,咪蒙在文章称,江歌被害之后,刘鑫和她全家内心“没有一丝愧疚”,“没有一次反思”;再比如,视频里,刘鑫把江歌妈妈往自己身上揽,咪蒙称其是“想强行制造一个和解的画面”,这种偏执一方,绝对化、诛心式的定论,真的是事实吗?刘鑫全家的内心是如何被咪蒙轻易“洞见”的?   

  此外,文中多次出现的“混蛋”、“人渣”,充满了粗鄙的情绪宣泄,这不是一个流量大V应有的姿势。这更像是一场极具煽动性的演讲。我将场景置换一下:

  现在就好比舆论抓住了刘鑫,她被绑到了台上,她的背后贴着“忘恩负义”四个字,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人渣”。这个时候,咪蒙跑到了台上,指着刘鑫的鼻子,发表了一番激情亢奋的演说。台下的观众群情激昂,所谓的正义被点燃,热血被煮沸。然后,只需要一句口号、一个手势,刘鑫就可以被瞬间撕碎。这多么像文革的批斗!这可怕的现实场景,只不过它是在线上。理智往往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崩溃,发展到另外一个极端。到最后,究竟什么才是恶,反而不那么清晰了。

  或许刘鑫的做法足够可恶,但至少她不是凶手,哪怕她在道德上一无是处,我们真的可以以道德的名义判其十恶不赦吗?

  这桩凶案的嫌疑人正等待法律审判。对于江歌的母亲,没有人能够替她选择宽容与否,无论怎么做,都只能是她自己去选择。至于刘鑫及其家人,我们也不能强押着他们到江家跪地道歉。在这件事情上,应当承认我们其实无能为力。我们既不能替他们的任何一个人作抉择,也不能对尚且缺乏事实支撑的行为及其心理表现下论断,更不能为了抽象正义而进行道德审判,煽动这两个家庭彼此仇恨。

  越是激烈的议题,保持客观冷静越困难,但面对一个可能注定无解的人间惨剧,作为旁观者的第三方,对介入保持尽可能的克制或许才有助于冲突的真正化解,否则客观上只能火上浇油。

连扶贫总结都抄袭,精准扶贫尽力了吗?

湖北宜昌当阳市   湖北当阳、广西灌阳,相隔千余里,两地国土部门却“恰巧”采用了完全同步的扶贫举措。更巧的是,两地国土局竟“心有灵犀”地一致“投入多万元修建乡村道路5.8公里”。连扶贫总结都抄袭,怎么对得住“精准扶贫”——众所周知,“精准”二字贵在一地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

  对此,湖北当阳市委宣传部回应相关媒体,称“这次工作错误是国土局工作人员林某严重的工作作风不实造成的”,已经对林某诫勉谈话,并责令其公开检讨。

  一直以来,部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奉行拿来主义,照抄照搬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闹出过不少“神木市民爱长沙”“郑州建设诚信宝鸡”一类的乌龙,背后所揭示出的作风问题就是弄虚作假。

  “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十九大报告中的两个“真”字是对脱贫攻坚最核心的要求。离开了“真”,再优秀的成绩单也只是张废纸,再优美的文章不过是堆垃圾。

“年度法治人物”有犯罪前科,黑色幽默

  

近日,一张名片引发大量质疑,名片主人吴桦源身兼“湖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法治人物”“湖南省法治建设发展中心主任”“《湖南法治建设研究》内刊总编辑”等多个身份。针对质疑,湖南省司法厅启动了调查程序。

  11月11日晚,当地媒体官微发出初步调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吴桦源隐瞒曾因犯单位受贿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的犯罪事实,取消其“年度湖南省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评选结果。

  客观来说,有过犯罪前科的人,或许也能为法治建设作出贡献,但通过故意隐瞒犯罪前科,得以跻身“法治人物”行列,的确是个莫大的讽刺,客观上也拉低了此类评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作为评选活动的组织方,是否也有审查不严、把关不紧的责任呢?

  再比如,吴桦源年因犯罪获刑,按规定不能再从事采编工作,却在之后的十来年在《西部时报》任职,有关主管部门究竟是一时疏忽,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湖南省法治建设发展中心是吴桦源自己注册的一个社会组织,如何与政法系统单位形成“主管关系”?是不是借着东窗事发一并查一查呢?

今年全国出生人口很可能低于去年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近日透露,年前8个月,全国住院分娩婴儿活产数为万,同比增长2.4%。

  根据王培安给出的数据可知,今年前8个月我国平均每个月出生.25万人,如果后4个月也是平均每月出生.25万人,那么今年全年出生人口为万人。

  但实际上,按照已公布数据的趋势来看,今年下半年的出生人口很可能少于上半年。而且,今年前5个月的活产数比去年同期增加7.8%,而今年前8个月的活产数只比去年同比增长2.4%。因此,今年全国出生人口很可能低于万人。

  至于去年我国的出生人口,有两个数据,一个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万人;二是国家卫计委的统计的万人。可见,无论是与去年的哪个数据相比,今年我国出生人口低于去年都是大概率事件。

  今年前8个月,全国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达到52%。为什么今年二孩占比提高了,但出生人口反而不及去年呢?原因是一孩出生人口下降了。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数据,—年我国一孩出生数量分别为万人、万人、万人,逐年减少。而一孩出生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我国育龄妇女总量减少。

  育龄妇女减少也可以从结婚登记人数不断减少得到佐证。照此推算,不但今年出生人口很可能低于去年,而且明年出生人口也极可能低于今年。

感 谢

“天元爱家地板” 

“无锡市嘉之信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赞助“勿忘我“书香无锡公益活动!

长按或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zp/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