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总社游圆明园上作者勿忘我
《游圆明园(上)》 作者:勿忘我 主播:安宁王慧兰红日时来运转梦笔生花 编辑:小天 音效:猫妖 听 每日句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游圆明园(上) 残石断柱西洋楼一炬大火恨千秋 ——游圆明园(上) 关于圆明园,只是上学时从历史课上了解了一点。 今天"五一",决定去圆明园游览。清晨,我们一行迎着灿烂的朝霞,从大观园站坐特12公交车出发了。 "五一"假期正是旅游高峰,车上人多得没有落脚的地方。北京今天的气温已经达到了三十度左右,好在车上有空调。可是,车上的拥挤却没有可调之处。 半小时后,我们换乘了四号地铁从西直门上车到圆明园行程八站地。九时许,我们到达了圆明园。 一,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 它始建于康熙46年(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公顷,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圆明园于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洗劫并付之一炬。 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于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部偏东,西北去西直门二十华里,其东南角为清华大学西门,现仅存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和建筑基址,假山叠石、雕刻残迹仍然可见,在“西洋楼”旧址建有园史展览馆,供人瞻仰凭吊,现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圆明园的命名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 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法号“圆明”。 康熙四十八年(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雍正三年(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并且,在郎世宁、王志诚、蒋友仁的携手努力下,在长春园北面建造了中西合璧的西洋楼景区。 圆明园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将西方园林艺术融入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先例。 作者:胡璟,网名勿忘我。籍贯,河北涞源县。中共党员,自由撰稿人。亦有文章在各网络平台和纸媒发表。 原创首发 插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投稿(请备注“投稿”)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 每一篇诗文,是情操的象征; 每一次朗读,是内涵的象征; 每一次放飞,是默契的诞生; 我们追求卓越,勇往直前。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zp/5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杨绛语录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