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难免再多看一眼
周六,听歌时间,邂逅了一个叫陈鸿宇的年轻人。 是因为那首《额尔古纳》。从额尔古纳回来一周多,见了这歌名,自然要听一听,一听就喜欢上了。 额尔古纳 作词:石文涛 作曲:陈鸿宇 演唱:陈鸿宇 野花过草原再看一眼 湖面漫云烟再看一眼 北辙到南辕来时路远 离家难免再多看一眼 三更忽梦少年窗扉紧掩 旧巢客雁迁来一手新茧 额尔古纳的水依旧是清甜 饮别了春深又别过时年 一晃又一眼怎么发现 往来都擦肩归途蜿蜒 雨中那纸鸢儿时手中线 我会慢点却不敌时间 灯火已奄奄且笑且懒倦 五更未眠蝴蝶捉住少年 春天恋夏天倦秋天困住冬天 乡音未变只少了心心念 一晃又一眼怎么发现 往来都擦肩归途蜿蜒 雨中那纸鸢无缘手中线 我会慢点再慢一点 一晃又一眼 往来都擦肩 雨中纸鸢无缘 光阴不言再慢一点 野花过草原再看一眼 湖面漫云烟再看一眼 北辙到南辕来时路远 离家难免再多看一眼 听这首歌前完全不知道陈鸿宇,因为去过歌里的地方,便有了亲切感。“野花过草原,湖面漫云烟。”车窗两旁掠过的是漫无边际的大草原,阳光扑面,无遮无拦。牛啊羊啊慵懒地吃草,马儿从小河里饮了水奔跑上岸。各种小小的野花,成片,或者孤立地开放着,不艳丽却足够让草原有了跳跃感。 额尔古纳,因为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而渐为人知。这座栖中俄界河而生长的小城,地处高寒,季节差异鲜明。春有残雪,夏有晚霞,秋有黄叶,冬天静默,一言不发。 这里有着纯净的湖水,温润的湿地,秀美的白桦,繁茂的森林和大片大片的草原。每年六月,洁白的大芍药花急急地从冬春的寒冷封锁中涌出地表;七月一到,金黄的高株油菜便张扬地享受短暂的夏日;还有那自由生长着的格桑花、勿忘我、野罂粟、野韭菜和苜蓿,它们细密地织满了毛毡般绵厚的草原。 站在半山坡向下看,额尔古纳的标志——根河湿地马蹄岛郁郁葱葱,两湾括号似的水里倒映着蓝天白云和白桦树。大自然如同巨大的画卷,在你的面前无限延展,目光所及之处,远方的远方,仿佛都是草原,无穷无尽…… 这里不是别处,在每一个游子的心中,这里就是“诗和远方”。 再看一眼,再多看一眼,陈鸿宇的呢喃就像咒语一样缠绕心上,久久不散。 谁没有故乡,谁不是离家的孩子? 鸿鹄有志,宇落星辰,听起来就像个有为好青年。 陈鸿宇的故乡正在额尔古纳。一个生长在内蒙古的小伙,却没有套马汉子的威武外表——细框眼镜、斯文面孔,大学读的是新闻专业,算是我们的同行,毕业后只身来到北京做了独立音乐人。当然,因为喜欢。 陈鸿宇曾为这首歌,自己操刀写过一篇文章: 每次别人知道我是内蒙人的时候都要问:骑马吗?住蒙古包不?得到否定答案后,末了还会感慨一句:啊,大草原,有机会一定去看一看。 额尔古纳是蒙语“奉献”的意思,我的家乡,小城,地处内蒙古最北边,夏天有草原星空,冬天是冷风白雪。额尔古纳人口不足10万,有汉、蒙、回、俄等十几个民族,偏东北民风,部分俄罗斯族有欧洲人的面孔但也操着一口东北话,有趣又亲切。 俄罗斯族、蒙族和汉族的不同风格饮食习惯混搭在我的成长食谱里,早餐的黄金搭配是米粥、列巴、西米丹、卜留克,午餐吃米饭、家常炒菜或东北炖菜,晚上如果吃内蒙手把肉,那可以配着东北蘸酱菜解解腻,主食吃发面饼,饱饱地睡觉去。 餐桌上远处那盘“疙瘩丝”就是卡留克。 他说的“卡留克”,是一种咸菜。我们从到达海拉尔那天,一路环线经过额尔古纳、恩河小镇,直跑到满洲里,餐桌上总有这道菜。有时是早餐的小菜,有时成了俄罗斯餐中的主菜。 卜留克在我看来就是芥菜疙瘩,但据说不完全一样,更加脆和爽口。额尔古纳人家家在入冬前会把卜留克放在大缸里腌渍,冬天到了也腌好了。吃的时候切成丝,撒葱花、辣椒油和酱油,最后撒几滴香油拌一拌,就着稀粥很下饭。 我们到恩河那天,傍晚时分下起了雨,赶了一天路,大家都挺饿的。上来的俄式风味餐食里,有一大盘卡留克,是炒熟了的,不那么咸。这盘菜极受欢迎,就着列巴,第一个被我们消灭了。 一路吃过来,这家的卡留克最好吃了。 陈鸿宇回忆,小时候吃列巴要去个人家里买,一炉打不了多少,靠镇上居民口耳相传来带动销售,现在有许多俄罗斯族开了专门的列巴房,供给来旅游的人也供本地人,有了竞争,味道比以前更精致了些。 在我们居住的彼得山庄对面,就有一家列巴房。学习做列巴,也成了小镇向游客推销的项目之一。 额尔古纳几乎只有夏天和冬天两个季节。冬天是最漫长的,春夏秋则被压缩在六七八九四个月,也是这里最好的旅游季节。当地人抓紧时间享受绿色,让牛羊马吃得肥肥的,也做旅游者的生意,所以这个季节过去那边,吃和住都贵。 草原旅游就是这样,不想凑热闹也得凑。 冬天的时候,中国惟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基本空了。本地人在前几年旅游刚开发时,纷纷卖掉房子,搬离了这里。夏季在小镇上做生意的多是外地人,所以我们在小镇街头转悠,希望看到高鼻梁、灰眼睛的俄罗斯族人,结果失望了。 当然,历经这么多代人的更迭和融合,当地的种族早就不纯粹了。导游小伙的妻子的姥姥是个纯种白俄罗斯人,到她这代,从外表到生活习惯已经完全汉化。但是家里还在卖着民族风情,妈妈开了一家家庭体验馆,游客可以走进去了解俄罗斯族的家庭生活、看歌舞表演,吃俄式风味餐。 说起来,我们的旅游创意也太匮乏,这种家庭体验项目,几乎在所有少数民族聚居地都有。去过西藏的藏族家庭,去过西双版纳的傣族家庭,最后一道戏,必然是端出银饰要求客人购买,并且冠了帮助乡村脱贫的名目。 陈鸿宇回忆小时候与表哥表姐在冬天爱玩的游戏,拉一个铁焊的爬犁,费了牛劲拉到半山腰,10秒钟就滑下来。如果中途控制不好会偏离路线,人戳到雪里。 现在这样的游戏变成了滑草。拖着一个长条形大塑料盆,顺着山坡爬上去,刷地一下滑下来,收费四五十元。其实滑的也不是草,是山坡上固定的滑道,下面铺的是塑料草。 在草原上旅游,我不合适宜地拍了一些不合适宜的镜头。 旅游开发留下大量垃圾 废弃的游乐设施 热闹的旅游景点后面,孤独的蒙古包,和各种废弃的游玩设施。 为了方便游客,提高接待水平,很多在草原上以前看不到的东西都出现了。 这里不是我的故乡,是陈鸿宇的故乡,但是我的心中隐隐有一些痛。就像去过的很多地方一样,感觉作为游客,有时候踏足是一种罪过,但如果不去,当地人没有开放,可能会停留在原来的生活模式里。不知是好是坏,挺矛盾的。 28岁的陈鸿宇有个想法:回额尔古纳盖个房子,可大可小,建在离自然近一点的地方,一公一母地养一些动物,周围种点树,每年回去住一段时间,也可以接待远方来客,在山林原野处再回味这里的春夏秋冬。 这大概是很多离开家乡却又思念着家乡的人共有的想法吧。对于故土来说,更欢迎这样的回归。 最后再放一首陈鸿宇的《理想三旬》。这是很多人与他的初识。 据说,一个姑娘在练习吉他的时候唱了这首歌。一曲唱罢,她原本在玩手机的父亲微红了眼眶,问她这歌叫什么名字,她说,理想三旬。父亲没再说话。她突然想起父亲年轻时放弃了画画的梦想,转而做了一名刑警。姑娘说,她估摸着父亲根本没记住歌名是哪几个字,可那一瞬间,他的神情真落寞。 理想三旬 作词:唐映枫 作曲:陈鸿宇 演唱:陈鸿宇 雨后有车驶来 驶过暮色苍白 旧铁皮往南开恋人已不在 收听浓烟下的诗歌电台 不动情的咳嗽至少看起来 归途也还可爱 琴弦少了姿态 再不见那夜里听歌的小孩 时光匆匆独白 将颠沛磨成卡带 已枯卷的情怀踏碎成年代 就老去吧孤独别醒来 你渴望的离开 只是无处停摆 就歌唱吧眼睛眯起来 而热泪的崩坏 只是没抵达的存在 青春又醉倒在 籍籍无名的怀 靠嬉笑来虚度聚散得慷慨 辗转却去不到对的站台 如果漂泊是成长必经的路牌 你迷醒岁月中 那贫瘠的未来 像遗憾季节里未结果的爱 弄脏了每一页诗 吻最疼痛的告白 而风声吹到这已不需要释怀 就老去吧孤独别醒来 你渴望的离开 只是无处停摆 就歌唱吧眼睛眯起来 而热泪的崩坏 只是没抵达的存在 就甜蜜地忍耐 繁星润湿窗台 光影跳动着像在困倦里说爱 再无谓的感慨 以为明白 梦倒塌的地方今已爬满青苔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额尔古纳,也有一千个理想三旬。时光流转,感念与否,其实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专业治白癜风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ujifg.com/wwwsz/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幸福树幸福树的生长习性和养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