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灵子办公(一)四朗培吉开示(1)(不“悟法”就去“法布施”是“借佛造孽”)大恩金刚上师四朗培吉慈悲开示(一)年09月17日11:、.7.26。法布施:如果我们无法认知轮回的痛苦,也就缺乏离开的动机,则无论佛法多么殊胜,我们仍然会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增加财富,如何获得较高职位和更多权势之上,若以这种动机发心,就算我们做了一些仿若善行的作为,对于帮助自己和其它众生远离轮回的助益都是很少的。2、我们必须知道,所有众生正如自己一般受制于轮回痛苦。因此我们要有勇气去想:必须有能力亲自帮助众生脱离轮回。为此,先要自我解脱成就圆满。为渡众生脱离苦海而立志成佛,这才是修法的根本动机。3、以此态度,你们将逐渐加深修法证量,成就了悟,并能够真正帮助众生。愿正法久住!4、.8.1。法布施:修行不要一开始就妄想爬的很高,要从人身难得,生命无常,轮回痛苦开始踏踏实实的修,不要再抱怨挫折和逆境,其实我们所遇的挫折和逆境,都是让我们学会放下世间的贪执,能早日下决心出离。愿正法久住!5、.8.8。法布施:一旦我们拥有正确的认知,便能调伏心,这调伏的指令是什么呢?是无常,是了知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一切事物都在我们清楚看见的当下止息,并成为我们放下的因,然后我们让事物如实存在。若事情未发生,我们便安住于舍,若有事情出现,则思维:真是它造成我有痛苦的吗?我是否该以贪取心执着它呢?那样做真的会让我离苦得乐吗?此事对我们修行有关系有帮助吗?若我们修行并做到这点,我想每个人都会了解安住的真实义。若达到这个洞见实相的境界,我们会成为单纯与无欲的人,满足于所拥有的事物,容易沟通,并谦和有礼,没有难题或烦恼,而会活的很自在。愿正法久住!6、.8.15喇嘛千诺!心未调伏时,智慧是不足的,我们很容易受到自己的爱憎左右。7、我们会固执的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善,而不喜欢的东西则是恶。8、执着会让我们将可能有害的事物判定为善。所以要通过佛法的熏修来调伏我们的心,开启我们的般若智慧。愿正法久住!9、.8.22。法布施:持戒是无上菩提之本,戒体破去百障生。戒是戒自己,使我们的心不向外奔驰,让内心清净安定。从戒到定,由定生慧,达到无漏。持戒加上四弘愿和无漏智慧才能成就无上菩提。也只有如理如法的持戒者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愿正法久住!10、.8.29。法布施:心中的念头,就像永无止境的海浪,一波接一波的。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定力,很容易在这些念头中迷失。当我们认清念头是虚空的,心也就失去了蒙蔽我们的力量。念头不可能强大过我们的定力。我们更没有理由沦为念头的奴隶。但是控制念头不如控制我们的心,控制我们的心就需要我们完全的控制我们的身语意。这就是戒律的意义所在。我们要时刻检视自己的身语意,时刻保持警觉的状态。愿正法久住!11、.9.6。法布施:常思人身难得,常念无常迅速,常观恶道疾苦,常省因果不虚。受持戒律,克服贪嗔痴三毒,清净身口意三业,广集信愿行三资粮,深积闻思修三妙慧,勤修戒定慧三学。愿正法久住!12、.9.12。法布施:主宰心是要恒久不变得时刻检视自己身语意!一旦妄念升起,就该如理如法的来矫正治疗它,一旦正念升起,就该将功德回向给无边如母有情来强化它。如果我们做到这些的时候,即使我们遇到境界,也能够在惯性的反观洞查中保持明净的觉醒,这就是拥有智慧。愿正法久住!13、.9.19。法布施:若身欲移动,或口欲出言,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若意正生贪,或欲嗔恨时,言行应暂止,如树安稳住。愿正法久住!.9.26法布施:心之所以不易自主,主要是定力不够。心若不空,智慧不通。只要我们能够把得失心,是非心,嗔恨心,分别心,等等八万四千种的尘劳心慢慢克服掉,妙明真心自然现前。境界无顺逆,无念心安然;境界任由去,心不随境转。愿正法久住!14、.10.3。法布施: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言行。要将佛法当镜子,及时反观自己,但是只能照自己不能照别人。我们无始以来有很多根深的习气,其中一点就是习惯去看他人的过失。其实无论我们自认为自己修行多么的好,我们依然有恶劣的习性。光看这一点我们就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人。我们是修行人,但是尚且烦恼习气都深重,还在妄想执著分别,为什么还要用种种标准去要求他人呢?何况他们可能是尚未听闻佛法的凡夫,也可能是刚进佛门的后生晚辈,当然也可能是菩萨在示现啊!无论我们自持修行多好,我们都是凡夫,无法像诸佛菩萨那样洞察测量了解他人的心,我们也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确定他人所显现的善恶对错是实质性的,还是表面上的;是因缘果报还是业障烦恼;是上师三宝诸佛菩萨的化现,还是上师三宝对他人的加持而成为我们修行的对镜。如果我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标准喜好去妄加观察,评论,修正,甚至指责,是极容易造业的。愿正法久住!15、.10.10。法布施:若真修行人,不见他过。眼睛没有错,外境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心。当我们看到他人所谓的缺点和过失的时候,说明我们的心已经不清净了。会看到他人的缺点和过失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业障,就好像在镜子里面看到自己的脏脸。如果不加以警觉和修正,我们的修行就会慢慢的与正法背道而驰而不自知。当我们心不清净,行布施的功德是要打折扣的,而且还会造下无边的恶业。所以我们要通过如法的修行克服习性,落实佛法,控制自心,及时反观自心。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这样我们的思想才能够逐渐变得高尚与纯粹,才能够与诸佛菩萨与佛法相应。愿正法久住!16、.10.17。法布施:众生总是自私自利的,不考虑他人,总会对立抱怨。实际上这都是心里带着一个“我”字,导致我们不能包容,不够圆融。也正是因为这个“我”字让我们目光短浅,心胸狭隘,造业消福。所以我们总是会特别的烦恼和痛苦。那么我们该去掉“我”字呢?首先我们必须真实的落实佛法,真心的去改正错误知见,真诚的祈求佛力加持。再者要发大心发大愿:心心念念不忘众生恩重,分分秒秒不忘利益众生!并时刻警觉,真实行持。这样才能逐渐打开我们的心胸。我们心胸开阔了,凡事都会包容了,就不会再斤斤计较了,也就处处能理解考虑谦让他人了,更不会再有对立矛盾冲突了,那么我们内心也就不会像以前那么多的烦恼痛苦了。我们修行的路也会因此变得更顺畅。由此可见落实佛法的重要性,落实佛法也是克服自身习性和发菩提心的根本。愿正法久住!17、.10.24。法布施:欲学无上菩提,切勿轻于初学。任何人和事物的进步和发展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我们自己何尝不是这样一步步的艰难走过来的?其实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尊重他人也是在庄严自己。我们要知道自他是不二的,如果我们还存有分别心,那么我们升起的慈悲心必然是不牢固的。18、首先末法时代因缘具足信受佛法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切不能因为我们的言行而断送了他人的慧命啊!面对初学者和初发心者,我们一定要给予鼓励,要允许他们有缺点,就算他们犯错,我们也要带着欢喜心,善巧的帮他们拨正。殊不知背负着越多烦恼习气和业障的人,带着越多错误知见和错误行为的人,还能发心并坚持学佛修行,真的已经是很难能可贵了。待到他们善因成熟,因缘具足之时,他们修行进步的速度是难以预估的。19、再者有句古话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师”,教我们谦虚,其实任何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闪光点。要用感恩的心看待他人,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再用惭愧的心去反观自己。哪怕他人示现出来的是缺点和问题,我们也要去认真思维自己是否也存在,是否已经真的落实的很好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0、如果我们决心断除众生情见,入佛知见,就必须克服我慢心和分别心,否则我们永远不会进步的。修行之路,师与你们共勉!愿正法久住!21、.10.31。法布施:不要以为自己微不足道,不要以为自己无足轻重。无论我们是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佛法,代表着上师。因为很多人是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去评判佛法和上师的。我们还是凡夫,还不能像诸佛菩萨那样具足圆满的慈悲与智慧来救度众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圆融善巧的言行,通过自己慈悲喜舍的高尚品德,通过自己学佛后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人由衷的欢喜赞叹,从而自愿的走进佛法,并逐渐认识了解和信受佛法。这也是弘扬佛法,也是救度众生。所以我们要依教奉行,受持戒律,落实佛法,时刻检视自己的身语意。愿正法久住!22、.11.5。法布施:今天是药师佛的圣诞日,我们除了求药师佛加持自他的身体健康,也要诚求药师佛加持自他熄灭身语意的贪嗔痴。真正的健康是身心都健康,而贪嗔痴往往是我们最大的疾病,也是导致我们身心不健康的业因。愿一切如母有情听闻正法,克服贪嗔痴,远离病苦及病因!23、.11.7。法布施:所谓出离,就是不再执着过去执着的事物。当我们不执着某些事物的时候,他们也就失去了指挥摆布我们的能力,我们也就获得了自在。我们修行必须出离所有的事物,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不仅是实相上的事物我们要出离,不再去贪着,我们内心执着的观点和思想都要出离。比如我们接触到某个观点,它令我们不舒服,那么说明我们在执着另一个相反的观点。正因为我们被自己执着的观点所奴役着,所以我们会不舒服,甚至会对立和冲突,那么我们应该在这个观点上出离。我们在街上看到打扮夸张的人也会排斥,是因为我们执着于古老的审美。有多少执着就有多少烦恼,我们不仅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如果我们心直口快,不善巧方便的去告诫他人,那么也会给他人带来烦恼。所以建立正确的出离心,我们必须先从所有的执着里面出离。愿正法久住!24、.11.14。法布施:修行的路上总是很多的违愿和障碍,如果没有师兄道友的鼓励和帮助,是很容易退转的。能够在一起修行是无始来互相结下的善缘,所以我们要珍惜要尊重要搞好团结,不能有对立和怨憎,更不能有伤害和诽谤。但是我们毕竟是凡夫,接触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分歧对立和矛盾,所以我们要及时的忏悔。千万不要觉得这是无所谓的小事,其实这是一个大事情,因为这个缘起特别不好,不但会影响到我们的修行,损耗我们的福德,更会障碍我们成就,而且会导致生生世世都会有这些障碍。我们的心不在一起的时候,共修的力量就无法汇集。如果道场里大家发心清净,团结互助,那么这样共修的加持力和利益众生的功德都是无量的。所以团结是最根本的,道场里的师兄道友一定要互敬互爱,互励互助。能够圆融一切的时候,我们才是真实的拥有佛法;能够包容一切的时候,我们才算一个真实的修行人。愿正法久住!25、.11.28。法布施:佛法是心法。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看破不是什么也不看,放下不是什么也不要。26、看破是要看明白世事的真相和看明白诸法的真理。放下不是放弃,而是不贪着不执着所有的事相。当我们真的能够放下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加是什么都不用放弃了,都可以包容接受。放弃是罪过是罪业,放下是解脱,是智慧。愿正法久住!27、.12.5。法布施:人有四事不可恃怙:一者少壮会当老;二者强健会当死;三者六亲欢娱会当别离;四者财宝积聚会当分散。我们凡夫终日汲汲营营,为财色名食睡费尽心机,浑浑噩噩蹉跎岁月,忙于不急之务。岂不知在业海情网中泅游不息,最终都是一场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啊!放下一切便能止观,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当我们了知世事无常,一切都是如幻不可得的,更当勤修精进不懈怠,把握当下,珍惜人身,唯有这一念清净心,才是究竟安乐处!愿正法久住。28、.12.12。法布施:随缘,就是随顺因缘,不自我执着。我们与人相处中,如果处处执着自我,固执己见,岂不是给自己给他人找烦恼?佛说要随顺众生,随顺别人就是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也是结善缘的一种方法。29、若我们在生活中随顺众生,处处与众生结善缘,自然会得到顺缘多的善报。但是缘有顺缘,也有逆缘;有善缘,也有恶缘。汉人们常说“随缘”,我们不仅要能随顺顺缘,也要随顺逆缘。假如只能随顺善缘,一遇到不如意的缘我们就变脸,那叫什么随缘呢?如果我们能够如法的随顺逆缘,最终逆缘也能在心力愿力的作用下,在佛力的加持下化为顺缘,同样恶缘最终也能够化为善缘。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随缘不是消极懈怠,不是随波逐流,更不是同流合污,遇到境缘,要如理如法的去应对,至于其中的分寸,就要靠智慧来抉择取舍了。愿正法久住!30、.12.19。法布施:随喜功德和恒顺众生都是普贤十愿里面的,随喜可以断嫉妒和我慢;恒顺能够让我们学会自他交换,与一切有情融为一体。31、可是看似简单的随喜随顺,为什么我们凡夫做不好做不到?就是因为我们习气重,看到别人好,我们就生嫉妒,嫉妒重的会嗔恨,更谈不上恒顺众生,话还没说两句,就是“我要如何”。32、千万不要继续执着在“我吃素念佛听经已经多少年了,多少经文我都会背了,我布施供养了多少”,其实啊,我们的修行功夫不在那里看,能否发出无伪无分别的随喜和恒顺的心,光从这两点就可以看清楚了。但是这可不是嘴上空说的,只有建立在自他都能生出真诚的欢喜心的基础上,所发出的随喜和恒顺,才是不造作的。33、随喜,随顺善行而心生欢喜;随顺,随遇而安的顺从众生。愿正法久住!34、.12.26。法布施:贪,是我们对顺的境界起贪爱,并且难以知足,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嗔,是我们对逆的境界起憎恨,没有称心如意,就憎恨抱怨发脾气。痴,是我们对真理真相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若生贪,劝君布施持戒律;若起嗔,劝君慈悲比作母;若有痴,劝君听法信因果。愿正法久住!35、.1.2。法布施:贪是万恶之源,众业之根。36、人有追求有喜好,是很正常的,但是作为修行人要知道适可而止,要明确这一期人生的重点,更要常常反省自心,防微杜渐,切不可再在贪念上加以执着。否则会被贪念所障碍,升不起出离心,永远将在生死轮回中受折磨。在贪念上加以执着。(3)没有践行“明心见性的不二正法”,永远将在生死轮回中受折磨。】37、如果没有出离心做基础的修行,对我们了生死求解脱,是没有实际帮助的。38、所以我们要通过听闻正法,树立正知正见,并如理如法的持戒布施,学会用“舍”来抑制贪念的肆意增长。愿正法久住!39、.1.9。法布施:怨天怨地怨别人,不如认自己业重福浅。40、怨别人,容易起烦恼心嗔恨心;怪自己生的则是惭愧心清净心。41、生嗔,乃折福毁德之举,亦是福薄德浅之相,更是堕三途的恶因之一。42、我们修行人,嗔心最要不得。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我们要处处以人为镜,用感恩的心看众生,善于发现众生优点;用惭愧心反观自己,多找自己的不足。并学会用“忍”来化解“嗔”。可这一个“忍”字的功夫,非定力及智慧而不能啊!43、所以我们要闻思正法,勤修精进,忏悔消业,开发智慧,并在持戒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自身的定力,用慈悲心对待一切,用智慧观照一切,才能不被境界所转。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愿正法久住!44、.1.16。法布施:诸烦恼生,必由痴故。痴为一切烦恼所依。我们无始来业障深重,致使心性愚昧,不得正法之心要,迷于假象,分人我之别,着我法之执,感心内种种烦恼,幻心外纷纷扰扰,均由此无明之痴而起。诸佛觉悟,缘起正见,更况我等凡夫?所以哪怕暂时听不懂,我们也一定要发心坚持佛法的熏修,先从明因识果下手,并老实念佛。业力不敌愿力,持之以恒,必得佛力加持。只有破了无明之痴,才能有足够的智慧降伏烦恼,才能从根本上铲除习气,否则都是不彻底的。愿正法久住!45、.1.23。法布施:疑惑之情覆盖心识,使人不能彻见真理。46、我们无始以来的深重业力,障碍了善根和智慧的具足,导致很多人学佛多年,内心也无法对三宝真正升起信心。若心虽生疑,却能至心求解,坚持佛法熏习,坚持诵经念佛持咒,坚定仰信佛说的一切法为第一真实,以此发心,终有一日会在佛力加持下得以智慧,破除疑云。47、谈到“疑”不得不谈“信”,修行之根本就在一个“信”上,我们来检点一下自己:学佛至今,我们对于佛是不是真的一心诚信,一心靠倒了?对于佛之言教,是不是真的都去贯彻落实了?一天中我们到底用了了多少时间在修行用功上?同修们,信而不行,岂是真信?行而不信,岂是真修行?真行必基于真信,真信必见于真行,真信真行,才能获真知啊!愿正法久住!48、.1.30。法布施:一切诸毒,慢心最甚!人道慢人,鬼道慢鬼,畜道慢畜。对佛慢佛,对法慢法,对僧慢僧,无有休时,如不警觉,云何得渡?面对贪嗔痴,当修行到一定的程度,都是能够意识到的,唯有慢心,不容易觉察到。慢心既蒙蔽智慧,又损福德,更障碍修行。我们千万不能自以为圣啊!如不加以警觉,随着闻法的深入,慢心也会不断的滋长,而成增上慢。所以我们要依止善知识,踏踏实实有次第的闻思修证,并时刻检视自己的身语意,切不能任由慢心的肆意滋长。祝同修们在新的一年福慧双增,烦恼习气日日减,菩提之心日日增。春节快乐!愿正法久住!49、.2.6。法布施: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慢。50、《楞严经》云:慎无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是说在修行证到四果罗汉前,因尚未真正开悟,都不可完全相信自己的意思,还是要听从善知识的教导。51、汉人比藏人所受的教育多,见的世面多,但正因为很多同修见过的名气师父很多,学过的著名经典很多,而有了增上慢,所以不能踏踏实实的依教奉行,甚至还会挑剔轻慢出家人。52、其实无论和某法师是否具足缘分,我们都应该恭敬。53、佛曰:有人奉佛,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受。如果我们佛弟子学佛,却不具备一个做弟子的心态,纵使是遇到佛菩萨,也枉然啊!离师无法,离法无成。修行之路,勘验时处,师与你们共勉。愿正法久住!54、.2.13。法布施:自身贪嗔痴,点燃宿世因,引爆今世果。55、如果我们不制造环境,恶业的种子就像在石灰上,生不了根发不了芽。当然也有很多避免不了的因果业障,我们暂时不做讨论。56、很多同修在谈起所受果报的时候,往往都是充满无奈地说,“没办法,这个是因果。”只会自怨自艾,完全没有反省自身的作为。57、我们作为修行的人,既然已经学习了佛法,怎么会没办法呢?58、我们遇到业障现前,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当时我们身语意是否清净,或者当时哪里做的不够周全,才给了过去的恶业种子发芽的环境,导致了业障现前。59、所以我们修行人更要时刻的检视自己的身语意,不要再让自身的贪嗔痴造更多的业因,和引动更多的业果。同修们有空也做一个反思,自己曾经受的果报,到底是不是由自身的贪嗔痴加速牵引出来的。愿正法久住!60、.2.20。法布施:世人迷于财色名食睡,岂知乃通地狱五条根。世人之所以无法远离生死轮回的系缚,完全是因为内心贪染五欲之境不肯舍离。五欲乃众苦之本,欲求解脱,应远离世间的五欲之乐,离欲是佛教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也是修道者追求解脱生死束缚的不二法门。对于五欲,修行人更当求早日觉悟啊!愿正法久住!61、.2.27。法布施:财是欲中王,引你入奴房。令人迷失慈悲善良性,直至走错路来入错行。“财”令人生贪,令道心不坚,我们作为修行人在财上切不能好欲贪求。但是在这个物质不可缺少的世间,甚至发心学佛修道也需要一点资粮,所以我们要用正面的和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财”这个问题。君子求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我们一定要明确“财”不是用来滋养色身的,而是长养慧命的;不是用来自行挥霍的,而是用来孝养父母,供奉师长,照顾家属的。财,若会用者出三界,不会用者孽难逃。愿正法久住!62、.3.6。法布施:色是生死种,淫为六道根,均为不净行,迷惑失正道。欲了生死苦,当要断其心。在家居士很难断色欲,但要尽量离色欲,要有一个度,不能加以贪着。维摩居士就示有妻子,却能常修梵行;现凡夫妻,却能不舍道法。身为世俗人,要努力做到不染世俗乐;更要努力将个人的小爱转化为对一切有情的大爱。要常以法乐代替世乐,恒以持戒增定来克服色欲。63、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修行即修心,养心莫善于寡欲;修行如若常思淫,了脱生死乃捉影。愿正法久住!64、.3.13。法布施:名中若无利,何人将他贪?名在表相上,利暗在其中。65、知名度来的时候,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定力和智慧,名就变成魔王的圈套,你的贪嗔痴就随之来了,特别是慢心就来了,你的业障也就现前了,心也会变得不清净,最后必定堕落。66、尤其是我们修行的人,立志弘法的人,执着在“名”上面,道心就被名利圈住了,就迷掉了,就和正法背道而驰了。67、世间追名逐利者,迷恋假象当作真,蹉跎岁月误人身,功德渐消恶业增。欲了脱生死断轮回,唯有淡泊明志实修证,唯有宁静致远方能达彼岸。愿正法久住!68、.3.20。法布施:世人贪美味,命债百千万;茹素亦莫贪,清则近醇,淡则存真,身心方清净,色身安延慧命增。世俗人贪图口腹之欲,山珍海味,夺命取肉,暴殄天物,折福折寿堕三途。稍微需要注意的是:老修行如果过于执着素鱼素虾素肉,也是不可取的,这个点上需要警觉。当然素食文化要发扬光大,这些仿腥类的素食很好,是一种智慧的善巧。只是真修行人要尽量寄至味于淡泊,不能过于贪执。另外也不宜饮食过度,对健康不利,对修行也不利,过饱思欲多。而且吃的太多,容易增长我们的贪性,生烦恼,扰清净。愿正法久住!69、.3.27。法布施:人生何其短,梦里度一半;应生觉悟心,莫把睡来贪。如若贪睡者,身心皆涣散,三毒不令安!睡眠过多时,压迫五脏六腑,阻碍消化,并易引发各种疾病;不仅会蹉跎岁月,虚度光阴;还会头昏眼花,意志消沉,不开智慧毁清净,更会增长烦恼习气,生劣行邪见。与前面的财色名食四不善业有着必然的连带关系。多睡就是贪,就是痴,就是无明,与懈怠心相应,与精进心相违,是习气的放任,也是恶业的助缘。不少修行的年轻人就是在这一点上不能克服,尤其是到了冬天。我们要通过少食少欲,体不过乏,发誓言心,定时定数修行,来逐步克服贪睡这个不好的习性。藏地修行人,睡前都会在床上念四皈依,对床头顶礼三拜,反省这一天身语意的恶业,对上师三宝做忏悔并决心再不犯,然后吉祥卧睡去;醒后先盘腿而坐回忆前夜梦境,然后念四皈依顶礼三拜,于不净梦境做忏悔,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这一天的身语意都清净,不造业不烦恼。这是一个很吉祥的缘起。愿正法久住!70、.4.3。法布施:世间若成就惭、愧二法者,增长清净道,永闭生死门。71、惭愧心是觉醒的起点,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更是修行的第一基础。72、印祖曾开示:惭愧心是入圣初步,惭愧方是真佛子。惭愧心生,邪僻心灭。夫欲学诸佛了生死,须从惭愧、忏悔、止恶修善而来。73、常生惭愧,即有离恶向善的力量,易生感恩报恩之心,能行诸善法,渐能发菩提心,行菩萨行。由是惭愧故,会自我约束,防患恶业,并能常做反省忏悔,可使污染的身心趋向清净,更能使无上菩提,勇猛精进不复退转。修行之人若无惭无愧,即是无明,难以修正自我,调伏烦恼,难生爱恭敬,易生大我慢,如何报恩济苦?如何积资净障?云何解脱?此心与佛意相违,何堪称佛子?为师常痛念: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常惭愧本与诸佛同一心性,彼圆证三觉,吾却久轮六道;亦常惭愧,为人师表,却无才无德,不能为汉地弟子自由宣说佛法之殊胜;更常惭愧,身披佛衣,却无智无慧,不能让每一位有情都具缘喜闻信受正法。惭愧深切乃师肺腑之言。。。师愿与你们共勉,勤修精进菩提行。惭愧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愿正法久住!74、.4.10。法布施:生死无始罪无穷,烦恼大海深无底,业障峻极如须弥。如影随形不离身,一切时中障圣道。近障人天妙乐果,远障无上菩提果。75、我们的业障深重,烦恼深重,习气深重,受恶业牵引,恶习加深,恶习复造恶业,恶业复生恶习,无有穷尽。就导致我们学佛修行不坚定不得力难精进,更没有圆满的智慧正解深解佛意,整日在妄想执着中造业消福,虚度光阴。76、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相续中,都有堕落恶趣的因,只是幸亏还没有成熟。观现今世界,灾难四起,战争突发,不得不感叹生命无常,世事难料。我们千万不要等到福报耗尽,业障现前;不要待到无常来临,身受诸苦,再去追悔莫及啊!如果不能把握住当下,错过了这期得人身闻正法的机会,无常一旦来临,一失人身,将是万劫不复啊!77、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要觉悟,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真的应该好好的善用这一期具缘遇正法的人身,要发愿,尽最大可能的去忏悔业障。78、祈愿上师三宝加持我能如是行!愿正法久住!79、.4.17。法布施:因是自己种,果必自己食。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80、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意思是佛无法用水来洗掉众生的罪业,也无法用手去除众生的烦恼痛苦,更不能将自己证悟的圣果转移到众生的身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给我们宣讲正法,将成佛的路清清楚楚的指引给我们,但是能否解脱,最终还需要我们自己依教奉行。世人总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而法律也有漏洞,有时还会受到人情的左右,所以法律未必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唯有在因果面前,才是真实不虚的人人平等。已做不失,未做不得;业是谁人造,必须谁人消。因果业报如影随形,自作自受,谁也逃避不了,谁也替代不了。我们真的应该多行慈善业,恒常诚忏悔,检点身语意,慎莫造恶因。今天是玉树受灾一周年,请同修慈悲回向。愿正法久住!81、.4.24。法布施:果报自受,所作不亡。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未加忏悔,果不自消。为善者必获福,作恶者必遭殃。因果规律准确而严密,不会有任何的谬误和疏失,也不会因为时间久远而失去效力,更不会因为空间的转移而有所遗漏。故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愿正法久住!82、.5.1。法布施:因小果大,见微知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经云:罪福随身,如影随形,植种福者,亦如尼拘类树,本种一核,收子无限,施一得倍万,言不虚也。83、业的规律除了自作自受,所作不亡,还就是因微果著。即便是非常微小的业因,如不加以忏悔也会引发巨大的业果。业正如桃李等的小小果核,生根发芽,长出果树,开花后结出无量的桃李果实。再例如杀了一只虱子,而不加以任何的忏悔,十五天以后,此杀生之罪,便是原来的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倍!这几乎和杀人的罪差不多了。84、因此,我们今生乃至无始以来,都积聚了许多沉重的恶业。哪怕只是思维一下今天一天的身语意三门,恐怕多数的人都已经集造了许多圆满的恶趣因了。再仔细想想,这一切业还在不断地加倍增长,实在是令人生畏,若不加以猛励忏悔,后果不堪设想啊!85、伟大的宗大师说,对业果的决定无欺,获得不移正见,是为一切佛弟子的所有正见,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愿正法久住!86、.5.8。法布施:因微果著,言不虚传;所遇苦乐之盛微,皆有业力所感召。经云:“虽作微小恶,后世感大怖,能有大损害,如毒入腹中;虽作小福业,后世感大乐,能成大义利,如谷实成熟。”由此我们应知微细的善恶业,如影随形,与时增长,无有间断,因缘具足,将会生出广大的乐苦之报。众生的本能即是希求安乐、逃避痛苦。哪怕只是蚊蚁之类,也是时刻都在寻求安乐。然而大多数的众生都不明苦乐的法则,亦不知苦乐的来源,所以无缘踏上安乐之道。就算作为修行人,在行持上也常常会与正法背道而驰。真心想拥有安乐却不能诚心种乐因,时时想远离痛苦却处处制造苦因,如是而行怎么会离苦得乐呢?其实苦乐的根源只在我们的心和我们所造的业。愿正法久住!87、.5.9。法布施:佛教讲修行首先是要修自心,无论是参禅还是念佛,首先都是要人除去长期缠绕在心头的妄想之心。(2)《坛经》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无性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由此而言,“禅”根本不是让人“参”的,“参禅”是不知道什么是“禅”的人在“人行邪道”。“参禅、坐禅”的都不是奉行“不二正法”的人,而是败坏佛法的魔子魔孙。(3)《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们色身(人身)的念佛、求佛、给“佛像”磕头的言行,是“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的“人行邪道”怎么让佛接引你啊!“人行邪道”的意思是:不但没有在“学佛”行正道,实际是受到了“僧人”的蛊惑(在“学僧人”),从而盲从盲信、不明是非、不辨真假、走火入魔成为了“邪道”的魔子魔孙。(4)言行不一致的疯子!你每天转发帖子弘扬密宗、磕头数千,你竟然都觉不到“缠绕在心头的妄想之心”?!你都修到了什么地步了啊?!】88、调服自心才是修行人首先要做的事情。89、在佛门中的一则对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愿正法久住!惭愧三宝弟子玛拉措收集整理90、如有错失,敬请菩萨指正,惭愧末学定当及时更正,并定在上师三宝前自作深刻忏悔!李怀珠发表于年6月11日年10月3日编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
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ujifg.com/wwwsz/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