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慢性疼痛是骨科医生最常面临的问题之一,内容包括退行性脊柱和关节病、骨质疏松症、骨坏死、纤维肌痛、肌筋膜炎、手术后疼痛等。肌肉骨骼慢性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还易引发心理障碍和其他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肌肉骨骼慢性疼痛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日益严重,对安全、有效的疼痛管理需求也将继续扩大。若持续或反复疼痛3个月以上,或者疼痛超过组织损伤愈合时间,失去了让机体产生自我保护的意义,则称为慢性疼痛。

2.分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年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ICD?11),肌肉骨骼慢性疼痛包括:

①慢性原发性肌肉骨骼疼痛,指发生在肌肉、骨骼、关节或肌腱的慢性疼痛,伴有明显的情感障碍(焦虑、愤怒/沮丧、抑郁情绪)或功能障碍(干扰日常活动和社交);

②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指骨骼(包括脊柱与关节)、肌肉、肌腱或相关软组织的慢性疼痛;

③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指因手术或组织损伤(包括烧伤在内的各种创伤)而产生或加剧的疼痛,其持续时间超出组织愈合时间,即在手术或组织创伤后至少持续3个月。

3.诊治流程

4.评估

肌肉骨骼慢性疼痛的诊断明确后需要进行疼痛及其相关情况评估,有利于判断病情和确定药物治疗方案。

(一)疼痛强度评估常用的疼痛强度评估工具中,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MPQ)最为常用,也可以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口述分级评分法(VRS)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

(二)疼痛性质评估用于评估是否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因素,IDpain量表是最常用且可靠的工具。

(三)功能评估SF?36评估表和睡眠评估等,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OntarioandMcMasterUniversities,WOMAC)疼痛评分、北欧标准化肌肉骨骼症状调查问卷(NMQ)。

(四)心理评估心理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睡眠,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②情感低落,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

③焦虑心境,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④愤怒,采用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STAXI);

⑤焦虑与抑郁组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

⑥消极/积极影响组合,采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PANAS)。

5.治疗原则

1.明确诊断,治疗疼痛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运用中医药诊疗时需辨证论治,分清疼痛寒、热、虚、实。

3.要重视心理状态评估,病理治疗和心理调节同步进行。

4.西药治疗靶点明确,起效迅速,中药作用靶点多、半衰期长,通过调整恢复全身健康状态。中西医相结合,不同机制、途径的治疗联合使用共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5.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和评估-治疗-再评估,反复调整治疗策略,动态评估原发疾病。

6.肌肉骨骼慢性疼痛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应该给予阶梯化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jz/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