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31118/4292721.html

老师寄语

童年,我们仰着笑脸看风筝,趴在草地上找蚂蚁洞,闭上眼睛玩抓人游戏。童年的你我,是无忧无虑的,是自在快乐的。今天,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走近五彩斑斓的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喜乐吧!

躲猫猫大王张晓玲

小勇是我小时候最好的朋友,那时他就住在我家隔壁。

他家里就他和爷爷两个人。他爷爷每天都会出去卖鱼,晚上很晚才回来。小勇经常坐在门口等,天黑了,仍在等。

小勇最喜欢跟我们一起躲猫猫,可是,他总是第一个被找到,因为他只会躲两个地方一一灶台后面和大门后面。有天晚上,我对小勇说:“你明天跟着我一起躲,保证他们找不到你。”第二天,我们出手心手背,我跟小勇约好每次都出手心,这样我俩就不会落单了。

开始躲猫猫了,小勇第一个冲向灶台后面。我指指柴堆,可他只是茫然地笑着,看着我,我急了,推着他的屁股,把他硬塞进了柴堆里。

才弄好,我就被小新抓到了。他兴奋地抓住我的胳膊,一眼都没看那个柴堆。

小新找了好久,他在床底下找到了小三,在桌子底下找到毛头,在水缸边找到丁丁,在芦席后面找到小红……可就是找不到小勇。

小新只好说:“小勇,你出来吧,算你赢了。”

小勇马上从柴堆里跳了出来,抓着我的胳膊乱摇,笑得特别大声:“我——嬴——了!”

第二次,小勇又往灶台后面跑,我赶紧把他拉到大门后面指指门闩,让他爬上去。

小勇爬得特别快,几下就骑到了门头上。

我朝小勇挤挤眼,才转身就又被小新抓到了。

小新在窗子后面找到小红,在菜园里找到小三,在水缸后面找到毛头,在场院里找到丁丁……

可仍然没找到小勇。

最后,小新又只好说:“小勇,你出来吧,算你蠃了。”

门头上传来了笑声,大家一齐往上看——小勇正吐着舌头做鬼脸,他扭着腰,挥舞着双手,瘦瘦的脸高兴得通红。

我们说:“小勇,下来吧!”

小勇应了一声往下爬,不小心一脚踩空,“嘭!”一屁股坐在地上。

大家哄地笑了,说:“小勇,屁股跌成两瓣了吧。”

小勇跟着我们一起笑,他伸出手去摸摸屁股,很惊奇地说:“咦,真的是两瓣!”

那天,大家用草和树枝编了一个环,给小勇套在头上,叫他“躲猫猫大王”。

……

一天,我看见小勇家门前搭起了一个凉棚,门上垂着白布,上面还写了一些字,从门里传来高高低低的哭声,我从人群中挤进去,看见小勇低头坐在床边,打扮得很奇怪。旁边有人说“这孩子是傻的,爷爷死了,连哭都不会。”很多人围在门口看。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一个男人来到我家,他说他是小勇的爸爸,本来准备今天带小勇走,可是小勇一大早就不见了。

我马上去隔壁找,灶台后面的柴火都搬空了。小勇不在那里。我又转到门后,还看了看上面,也没有人。

我跑出门,沿着村里的小路继续找,一边找一边喊:“小勇——小勇——”伙伴们都听见了,一起跑出来,大声叫着:“小勇——小勇——”

大家找了很久,都找得没力气了。

小新忽然想到什么,说:“我们一齐这么喊吧——小勇,你出来吧,算你赢了。”

于是,大家一齐喊:“小勇,你出来吧,算你贏了——”

一连喊了好几遍。

慢慢地,从油茱花地里走出来一个瘦瘦的人,后面拖着一样瘦瘦的影于。是小勇,他的眼睛肿得厉害,在阳光下只能眯缝着。

小勇的爸爸走了过来,把手轻轻搭在小勇的肩膀上,小勇什么都没有说,跟着他走了。

我追了几步,大声喊:“小勇,你真厉害,你是躲猫猫大王!”“对,躲猫猫大王!”“躲猫猫大王!”

小勇回头冲我们笑了笑,阳光照在他的牙齿上,照在他的鼻尖上,照得他整个人都很明亮。

老师导读

读完故事,你的头脑中一定有了小勇的形象,他有着怎样的特定呢?是呀,他瘦瘦的,分不清一块钱和十块钱,躲猫猫总是藏在灶台和大门的后面,他可能憨憨的、傻傻的。可是,善良的小伙伴们却从不嫌弃他,在“我”的帮助下,小勇从一个总是被大家第一个找到的人,变成了最后大家谁都找不到的“躲猫猫大王”。

小朋友们,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这样照顾你的小伙伴呢?或者,你就是那个善于照顾他人的小朋友。不管怎样,感谢快乐童年里曾经陪你一起玩耍的同伴吧!

童年的泥巴

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是往昔的模样吗,那群泥猴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天蓝蓝,水蓝蓝,风儿轻轻,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乡下孩子终于盼来了放秋假的日子,三五成群撒欢儿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滩。河床大片大片裸露出来,积着一层层油汪汪的黑泥、红泥,这些泥巴黏性极好,是我们捏泥人、做泥哨的绝好材料。

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滑腻、舒适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积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运到河滩上。这一堆儿,那一堆儿,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双灵巧的小手捏过来捏过去,一边还咿咿呀呀地唱着脆生生的童谣:“捏呀捏,捏个大的你看看。这个家伙力气足,帮助阿爸把田犁……”不长时间,一头水牛捏了出来。那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儿又唱道:“捏个金冠子,穿上大红袍,太阳出来早早早……”眨眼工夫,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笨头笨脑的大胖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一会儿,那边露着一排白牙的“黑泥鳅”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扑通扑通”扎进小河,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黄鳝。开膛破肚冲洗干净,把事先带来的食盐均匀地撒上,采来碧绿的荷叶裹了,挖了干净的优质红泥密封,然后投入一堆旺旺的野火中烧烤。时候差不多了,一缕缕奇异的香气直往鼻子眼儿里钻。这时,那边一伙送来了泥烤的鲜花生、老地瓜、青皮玉米棒子。在河滩上摆下野餐,我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吃得爽口舒心……

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

——选自教科版第六册课文

老师导读

很多同学看到题目的时候肯定在想:泥巴,多脏呀,我可不想玩。是啊,你们生活在物质丰沛的年代,家里有数不尽的毛绒玩具、电子产品,把泥巴当玩具的孩子少之又少。可是,你们知道吗?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应该都有过玩泥巴的经历。不信,你采访一下他们,他们肯定像本文的作者一样,一脸回味地给你讲他们玩泥巴的经历。

白牙、黑皮肤、红泥哨儿,河边色彩丰富;吹红泥哨儿,唱脆生生的童谣,扑通扑通跳下河,河边声音优美。孩子们与自然融为一体,多么和谐的自然之美。读的时候,同学们不妨把自己当做玩泥巴的一员,想象当时的场面,感受这不一样的童年。

金刚糖林清玄

路过乡间小镇,走过一家杂货铺,突然一幅熟悉的影像吸引了我。

杂货铺的玻璃柜上摆了一个大玻璃瓶,瓶中满满的糖果,红,绿、白相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是“金含”!我几乎跳了起来。

“金含”是一种我以为早已失传的糖果,它的形状如弹珠,大小像桔子或酸李,颜色如同西瓜的皮,有的绿白、有的红白的间杂着。

“金含”又称为“金刚糖”,因为它硬如铁石,如果不咬破,轻轻的含在嘴里,可以从中午含到日落。

“金含”几乎是我们童年的梦,是惟一吃得到,也是惟一吃得起的糖果。一毛钱可以买两粒,同时放人嘴里含着,两颊就会像膨风一样的鼓起,其他的小朋友就知道你是在吃金含,站在一边猛吞口水,自己便感觉十分的骄傲和满足了。

爸爸妈妈很反对我们吃糖,绝对不会买糖给我们,所以想吃金含往往要大费苦心。在野外割牧草时,乘机提一些蟾蜍或四脚蛇去卖给中药铺;或者放学的时候到郊外捡破铜旧锡玻璃瓶簿子纸卖给古物商;或者到溪边摸纳仔到市场去卖……

……

我花了五块钱向看杂货店的阿婆买了两粒金含,几乎是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放入口中,就像童年一样,我的两颊圆圆的鼓起,金含的滋味依然甜美如昔,乡下的小店依然淳朴可亲,玻璃瓶里依然有错落的光影,这使我感到无比的欢喜。

我踩着轻快的步子,犹如我还是一个孩子,很想大声的叫出来,告诉每一个人:

“我在吃金含呢!你们看见了吗?”

老师导读

同学们,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作者是怎么写金刚糖的吗?文章的前几个自然段对金刚糖的样子和味道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中间部分写出了金刚糖带给作者的美好回忆。最后,作者从童年的记忆回到现实,抒发感慨。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金刚糖的喜爱之情。

一瓶五颜六色的金刚糖,唤起作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那甜美的糖果,那简单而美好的时光,多么令人想念。同学们,正处于童年生活中的你,有没有特别喜爱的事物或者人呢?跟你的同伴聊一聊,或者写一写吧!

老师寄语

童年是温暖的,似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抚在脸上;童年是甜美的,似甜滋滋的糖果融化在口舌;童年是快乐的,似春归的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同学们,我们在享受童年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这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童年,也应该有努力的脚步,有前进的号角。接下来,小编为大家讲几个名人的童年故事。

司马光警枕励志芦长萍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司马光从小读书刻苦勤奋,他觉得自己记忆力不行,背课文记生字总是没有别人快,就暗自说:“让我下苦功,来增强记忆力吧!”于是,他试着对课文多念多背,别人背两遍三遍,他要背五遍六遍。

这样一来,时间就不够用了。放学后,也得挤出时间来读书。特别是晚上,玩耍一阵后,他便读起书来。这一读,读得很晚。第二天还要早早的起床进行晨读。由于晚上睡得迟,他常常睡过头,耽误了早晨读书。

“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他想让母亲喊醒自己,但母亲心疼他,不想让他读书读得这么苦。

有一天,司马光看见后院有一段圆木头,灵机一动,心里想:“有办法了!”

司马光把圆木头擦干净,放在床上当枕头。他枕着木头睡,一翻身,圆木头就滚动,把他惊醒,这样,他就不会睡过头了。

一天,母亲在床上发现了这根圆木头,正想扔掉,司马光说:“母亲,千万不要扔,这是我的警枕。”

母亲听他一解释,感动地说:“孩子,用功读书是好事,但也不要累坏了身体呀!”

司马光回答:“母亲放心,孩儿不是小傻瓜,不会累坏身体的。”

由于发奋学习,司马光15岁时已读了很多书。长大后,他当上了宋朝大臣,主编了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老师导读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在砸缸事件中,我们觉得司马光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在上面这个故事里,我们又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司马光,他天资并不聪颖,甚至还有点笨。故事通过“警枕”这件事,写出了司马光勤奋好学的特点。

任何人要成就一番伟业,不经过努力是万万不行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是有偷懒有时候,不妨想想司马光“警枕”的故事吧!

华佗的童年

故事冯跃

华佗从小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对医学饶有兴趣。在母亲的教育下,小华佗立志不图官位,愿为良医,以救民济世为本。后来,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忽冷忽热,周身疼痛,皮肉肿胀。华佗请来很有名气的大夫治病,也不见成效。母亲病故前对华佗说:“孩子,记住你的父母都是被这种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希望你早日学成医术,好让百姓少受疾病之苦!”母亲的去世激发了华佗发愤学医,普济众生的决心。

他来到城里。要拜父亲的生前好友蔡医生为师学医,蔡医生开始不想收华佗为徒,可是一想,华佗父亲生前是自己的好朋友,朋友一死,转眼不认人,也太不讲情义了。所以,他想考考华佗,如果他是一块做医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蔡医生主意已定。他见几位徒弟正在院子里采桑叶,而最高处枝条上的桑叶够不着,便向华佗说:“你能设法把最高的桑叶采下来吗?”华佗说:“能。”他叫人取了根绳子,拴上块小石子,只一抛,绳子抛过枝条,树枝被压下来,桑叶就采到了。蔡医生又看见两只山羊在斗架,眼都斗红了,谁也拉不开,就说:“华佗,你能把这两只山羊拉开吗?”华佗又说:“能。”只见他拔来两把鲜草,放在羊的旁边,斗架的羊早就斗饿了,一见鲜草忙着抢草吃,自然散开不斗了。蔡医生见华佗如此聪明,就收他为徒。

后来华佗跟随师父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华佗根据医道自编了一套“五禽戏”体操,教人用来锻炼身体。后来终于成为收人尊敬的一代名医。

老师导读我们所知的华佗,乃神医,后世皆以“华佗在世”来形容医术高超的医生,可见华佗在医学上的贡献。那么,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是否又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华佗?故事里的华佗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以救世济民为本。为了拜得名师,他历经两个考验,最后他都能用聪明才智来化解:利用绳子和石块采到高处的桑叶,利用鲜草分开斗架的山羊。这两个考验也正验证了前文的话:富有钻研精神。从《司马光警枕励志》和《华佗的童年故事》这两篇文章中我们发现,用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是写作中较常采用的方法。同学们,我们看下一个故事中的人物有怎样的特点,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呢?

米芾学书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他不但绘画有名,而且书法也很有造诣。

米芾小的时候,曾经跟村里的一位私塾先生学写字。这个老师拿出一本字帖给米芾,说:“你天天照着字帖写,写好送我批阅。”米芾学字三年,不知写了多少张纸,可是字仍然写得平平常常。先生指着他的脑袋责备说:“笨小子,还是回家放牛吧。”米芾只好停学回家了。

但是,米芾不甘心,总想学写字。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秀才,秀才是赶考路过这里的。米芾听说这秀才的字写得很好,就跑去求教。秀才见他虽是个小娃娃,但十分好学,便答应教他试试。

米芾按原先的办法,照着字帖,写了厚厚一沓子纸,一清早,就送给秀才看。

谁知秀才随便翻了翻,把纸一放,冷冷地说:“请我教你写字,有一个条件,得用我的纸才行。”

米芾感到莫名其妙,但为顺从老师,他满口答应说:“只要能写好字,怎么都行。”

秀才笑了笑说:“我的纸五两纹银一张。”

米芾吓得目瞪口呆,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呀?这不是成心为难我吗?他犹豫起来。

“不买我的纸,就算了。”

一听秀才说算了,米芾急了,忙说:“我找钱去!”拔腿就往家里跑。

可他家并不怎么有钱,哪里舍得买这么贵的纸呢?母亲经不住米芾的百般央求,只好把自己从娘家带来的首饰当了五两纹银,给米芾拿去买纸。秀才接过银子,把一张纸给了米芾,说:“你好好地写吧。”然后把银子放进袖筒里出去了。米芾拿着五两纹银买的那张纸,左看右看,觉得不过是一张普通的纸。可他再也不敢轻易下笔,只是在那里认真地琢磨字帖,用手在书案上画来画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方法。琢磨来,琢磨去,他便入了迷,把字帖上的字一个一个地都印进了自己的脑海里。到了吃午饭时,秀才回来了。他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纸上却一字未写,便问:“怎么不写呢?”

米芾一惊,如同梦中醒来。他喃喃地说:“纸贵,怕废了纸。”

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你琢磨了这么半天,写一个字给我看看!”

这可奇了,米芾写了一个“永”字,既和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样,又好像不一样,可漂亮了。秀才乐了,米芾自己也十分高兴。

秀才问米芾:“你说,为什么现在能写好?”

“过去写字时,没有用心,因此总写得不好。这次因为纸贵,我怕浪费了纸,先把字琢磨透了……”

“对,”秀才点点头说,“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了。”

几天过去了,秀才要走了,米芾依依不舍地送别老师。分手时,秀才送给他一个布包,说:“不枉师生一场,我送给你这包小小的礼物,要在我走后才能打开。”

米芾目送秀才远去,直到看不见他的背影才回家。到家后,米芾打开布包一看,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原来这包里装的正是那买纸的五两纹银。后来,米芾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一直把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着这位苦心孤诣教他写字的秀才。———选自语文S版第八册课文

老师导读

米芾先跟村里的先生学写字,没什么长进。可是米芾不甘心,又向一位赶考路过的秀才学写字,懂得了写字的窍门。这个写字的窍门你知道是什么吗?是的,“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作者通过米芾学字这件事,着重使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执着好学的米芾形象。

同学们,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小伙伴呢?或者,你自己就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请你试着写一件事,展示他们的个人特点吧!

朝阳语文因专业而卓越因热爱而执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jz/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