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middot赛事携笔落云藻,微言
北京皮肤病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序· 白浪文学社于第八周周四下午举办的“笔落云藻”现场征文比赛现已圆满落下了帷幕。来自高一、高二各班级的同学们踊跃参与,参赛选手们均展现出了自己的风采~ 本次大赛共设置了三个不同类型的题目——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以及微型小说读后续写。其中,除命题作文外的两个题型均属白浪文学社原创命题。题目难度系数虽不大,但需要在现场完成一份语言表达优美流畅,情感诠释真挚动人的文章却是不易,而这两点亦是本次征文比赛考查的重点。 下附本次征文比赛题目: 最终,经过白浪文学社的老师与核心成员们的讨论与层层选拔,共有22份作品脱颖而出,其中诗歌类型的获奖作品更是非同凡响,让人眼前一亮。现公布获奖人员名单(排名不分先后):特等奖 高二(14)班丁魏哲 高一(13)班李渝 高一(1)班陈子垚 一等奖 高二(14)班任橦 高二(14)班林纪乾 高一(14)班张怡欣 高一(13)班游霄薇 高二(15)班廖堉名 二等奖 高二(15)班莫嘉豪 高二(14)班任橦 高一(13)班李思琦 高一(13)班廖婷婷 高一(13)班郑楚琳 高一(15)班罗轩琪 三等奖 高一(19)班黄嘉茵 高一(2)班张颖姣 高一(18)班庄思婷 高二(14)班彭美婵 高二(15)班何语馨 高一(12)班向旸 高二(14)班张艳鸿 高二(14)班廖唯茵 小编在此热烈祝贺获奖的同学!同时也希望其余未获奖的参赛选手不要气馁,继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好了,话不多说。那么,接下来展示的便是获奖选手的优秀作品啦!你还在等什么?快快去大饱眼福吧~ ★ 特等奖作品 ★ 爱丽丝 高二(14)班丁魏哲 于是,我向神明乞愿, 请您让我看着她——爱丽丝。 三月春日的楼, 染成她粉嫩的唇; 六月盛夏的风, 绘成她飘扬的衣; 九月秋天的叶, 化成她深沉的眼; 十二月至冬的雪, 描成她晶莹的肌肤。 请让我看着她, 神啊,哪怕只是遥遥地远望, 幸福都令人窒息。 爱丽丝,您在听吗? 天空下起了雨, 淅淅沥沥的, 那是恋人的泪。 狂风在我头顶呼啸, 带着您的鼻息; 空气中传来, 冬天的声音。 没有星辰闪耀的夜空下, 心悄然碎落, 那是我在哭泣。 爱丽丝,您在看吗? 昔日雁过的晴空里, 摇曳的, 是您的倩影。 我携您的手, 走过勿忘我盛放的花田。 多想再一次, 听见您的声音。 夜半独醒, 危楼独上三百层来去, 凭栏惜, 不知伊又行至何许。 神啊,求您让我再见她一眼! 哪怕只是远远地遥望。 爱丽丝,您在想吗? 想那人来人往, 想那熙熙攘攘? 想巴黎玫瑰香气的夜晚, 想那不勒斯碧波荡漾的河湾? 夕阳掩藏了悲伤, 黄昏的鸟儿在云岚上徘徊。 无论您如何想, 也无论我如何想; 生活仍在继续。 爱丽丝,请看着我。 炙热的心脏在悲鸣, 痛苦的灵魂在震颤。 时间仿佛冻结, 光芒在消失。 吻我吧! 仿佛要彼此消逝, 撕裂那干涸的唇, 犁平那过去的伤疤。 夜深了, 你在做梦吗? 如砂糖; 如幻想; 如诗; 如歌; 又胜似乐章。 离别的钟声响了, 下一个黎明还很漫长。 神啊! 再过千年, 轮回中, 钟声能否再次奏响? 爱丽丝,你在笑吗? 爱的时候,请随意撒谎。 或淘气,或安静; 或智慧,或天真; 或美艳,或可爱; 或哭,或笑; 那是你, 那全部成为了你。 思念飘向了远方, 回忆终将成为过往。 神啊! 您便是她,也成了我。 爱丽丝,你在哭吗? 喜悦驱散了黑暗, 快乐吞噬了悲伤。 那恋人的眼泪, 也终要迎来幸福的干涸。 雨过天晴后, 你将一直是我的光。 爱丽丝,爱丽丝; 爱丽丝,你在听吗? 角落里的光芒 高一(13)班李渝 光,是一个很广的范围,它可以传播得很广,它也不仅仅只会存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可是在这诺大的世界里,总会有着容易被我们忽视从而不被发现的光,而这些光却又在某一瞬间发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光芒。 不被注意,不被关心的总会是那些弱势群体,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很难去被世俗的人所接纳。就算如此,可他们仍未放弃对生活希望,仍未对梦想感到迷茫。一提到奥运会,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可是残奥会呢?残奥会,顾名思义,是为一群残障人士运动比拼所举行的另一种特殊的奥运会。很多人会感到疑感:残疾人?奥运会?这两者怎么也搭不上关系啊!再说一群手不便利脚不便利的人可以比些什么?当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词时,我的内心也充斥着相同的疑感——他们怎么比,比什么?我虽然不解,但也未去深究,因为那时的我对此漠不关心。 很快我的疑感就被打破了。一天,我在手机上刷到了一条视频,视频内正在放的是国际上的一百米折返游泳比赛。我看见了中国国旗的图案,便停了下来,饶有兴致也看了下去。“哔!”随着裁判一声哨声,几位选手一齐进入水中,接下来除了选手时不时地冒头换气,就只剩不平静的浪花在翻涌。我全程注意着中国队的选手。天呐,游得真快!哎呀,要被反超了!——这就是我观看比赛时替他紧张的心情。就在他折返时,我突然发现了这位选手与其他人的不同:他折返时要更靠近岸边,这时镜头给了一个水下特写,我也明白了这位中国手为什么要更靠在岸边去折返——他没有手,他是一位残障人士。替他紧张的心情消失了有大半,替代之的是无尽的心疼和惋惜;在我震惊之余,这位中国选手已经为祖同拿下了一枚金牌,当时看着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屏幕前的我五味杂陈——不知是应该和他一样高兴还是应该替他的残疾而深感惋惜。 我坚持地看了下去,我看着他站在领奖台上充满着喜悦,我看着他被戴上金牌的那一刻充满着自豪;我也看着他在戴着金牌的同时,庄严地注视着国旗缓缓升起;我更看见了他两只袖管空空如也……可是此刻的他,却浑身散发着光,耀眼却又让人挪不开眼。他以他的方式让我们看见了他,记住了他。他也改变了我对残障人士的看法。可想而知,和他一样的残障人士,他们是多么的努力而又伟大。 很多人会说,残障人士从来就没有被忽视,世界上有很多的人去关心,去照顾他们,他们谈何孤单与孤僻?是,国家的确出台了关于残障人士的保护法,但是他们也只是身体上被保护了,何曾有人真正地关心过他们,保护他们的心理,发自内心地去理解他们呢?他们遭受来自正常人的讥笑和蔑视还少吗?但是他们中更多的人没有选择抱怨,没有选择憎恨,而是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改变世人对他们的看法。 而在偏僻的角落里,孤独的群体远不止残障人士,而他们,亦与残障人士一样,饱受着不被理解,被嘲弄的痛苦。所以,我们要去真正地关心,爱护以及帮助他们,让他们发光发亮,让他们的光芒被所有人看见,让他们的光芒——角落里的光芒,遍布整个世界。 “海雪”飘千里 高一(1)班陈子垚 小绵,江南水乡的一个小女娃,出生那年恰好棉絮朵朵飘,家里人也觉得有趣,便给她取了这个小名。当地的村民谈起小绵,总会笑着说:这女娃娃长得怪水灵的,扎着个羊角辫,穿着个朱红小马褂,笑起来两个小酒窝,怪讨人喜欢的。就是她这性子啊……村民也不言语,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小绵一天天地长大,却时常不见在城里工作的父亲,她便闹着要去省城见父亲。小绵妈的性子就如江南水乡的水一般,特有的柔,便哄着小绵:我们栽下一株木棉树,等木棉花开,棉絮飘着的那天,爸爸就会在那么多雪白的棉絮中出现,提着你最爱的柿子饼,穿着身他最爱的深青色大褂,站在你面前。果真,小绵也忘记哭闹了,不知是想到爸爸还是想到了一个个橙得发红的柿饼,拉着母亲便要在院中种下一棵木棉树。 那年木棉树种下了,小绵也刚上了学。木棉的嫩芽在阳光的照射下是显得那样的翠绿,直晃人眼。不知怎的,木棉树对小绵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她常喜欢在棉絮飞扬的日子里跑呀跳。 一年一年过去,木棉早已长得比小绵还高,甚至比小棉妈还高。但小绵近几天的心情却不大好。她眼看木棉早已长出了一个个拳头大小,红彤彤的,叫人想咬上一口的小团子,可父亲却始终没有出现在这个院中。小绵有些等不及了,常摇着母亲的手臂;而母亲也不觉得烦,一遍遍地回答着:等木棉花开,父亲就会回来了。 木棉花开了,一朵朵雪白的棉絮早已迫不及待地从艳红的“小房子”中跑出来,乘着风落在院子的每个角落。小绵拿着母亲给她编的小荷包,同母亲一起到相馆里照了张相,相片就同小绵的小荷包搁在乌木柜上。屋中的乌木柜,乌木椅,一系列中式风格的家具就像一幅暗红色的铜图,只有柜上的小荷包红得发亮。 小绵心情愈发低落。十多日过去了,眼看着木棉花都要落光了,父亲还没有像母亲描述的那般出现在她面前。老天也仿佛受到了小绵的影响,天早已泛起了森冷的蟹壳青色。院中的黄狗在那止不住地吠着,小绵无事,便对着那狗叫着:黄狗,别这样,别吵。而那狗也不理会她,自顾自地吠着。 天下起了细雨,一丝一丝落在木棉的花瓣上,水珠像染了色,时而如木棉般红,时而如天空般青得发冷。雨越下越大,如石子般从天空坠下,落在院内的积水上,泛起层层涟漪。这时可无人有兴趣煮茗听雨,小绵妈也早已在屋内暗自祈祷着这雨可得快点停。 三四日过去,雨仍不见得停,仿佛存心跟小绵妈作对,跟村里人作对一般。雨越下越大,水早已没过了膝盖,却仍不见得停。小绵同母亲坐在床上,她手里紧紧攥着那红色的荷包,但荷包却早没那么“红”了,只有乌红色被染在上面,像落了的木棉。 小绵站在村外较高的田梗上,路面早已泥泞不堪。小绵望着泡在水里的家,不禁感到后悔与担忧。她后悔自己不应该吵着闹着,央求着母亲回家去拿那个荷包。忽然,小绵听到了有人在喊着她的名字——原来是父亲。小绵哭着跑向了父亲那个,不知是被雨水还是汗珠湿透的怀中,指着家的方向,向父亲倾诉着。尽管父亲手中没柿子饼,尽管父亲没站在满是棉絮的院中,尽管父亲的身子是这般的湿,却仍让她感到温暖与安心。 大水中出现了一个人,是母亲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小绵兴奋地挥着握着照片的手,向父亲,向乡亲喊着,向母亲喊着。 十米、五米,两只手臂的距离。小绵同父亲伸着手要去抓母亲,乡亲们也伸着手,眼看就快握住了,母亲却忽然向后一倒,消失在了那洪水之中,不见了踪迹。 小绵不住地哭喊着,父亲不停地安慰着,村民不断地搜寻着…… 小绵突然脸上一凉,她抬起头,发现天空中又落下了点点细雨,天是温和的鸭蛋青色。她耸了耸肩,用手去抹了抹自己的脸,不热也不凉,夹杂着的是雨滴与自己的泪。 雨在两个时辰后停了,只留下注满田野的雨水…… 木棉花又开了,棉絮再次飘飞满天,而照片却早已泛黄。小绵隐约看见有个人影,好像穿的是青黑色的大褂,又好像不是。纷飞的棉絮迷离了她的眼,人影在她的眼中,白了、淡了…… c27.,3.,56.,5.,92.,4.L92.07,11.9C88.34,11.,84.,11.,81.,11.z"fill="rgb(,,)">★ 一等奖作品 ★ 海上婚礼 高二(14)班任橦 你, 背着手, 在午后的南塘河边。 用静默解酒, 抚摸清明的雨。 我看见风, 像看见你的眼睛—— 织棉的、雪青色的、清炯炯的眼睛, 像小孩子唱的歌, 像糯米纸包的桂花糖, 棕黄晶亮、如波荡漾。 那是你赠我的, 珍重的嫁妆。 你, 骄傲地走向我,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蓝色海湾。 我们向星星庄严宣誓: “永不失约”。 我望向你被海风吹湿的脸颊, 那是一条条泪水流淌的小河。 “在四月播种,在十月收割”,你说。 爱情进化得如此固执, 像乌云下的农作物, 两年三熟。 或许如传说一样, 你和我, 最初的两位诗人, 在苹果园里, 醒来。 许多鲜嫩多汁的果实, 和你青涩稚小的乳房, 一同坠落。 我们芳草斜阳中醉倒, 窸窸窣窣的夜里骤然醒来, 在雨中交合, 卧在山洞里观测。 我们相爱, 就是道德。 希冀之恋 高二(14)班林纪乾 我们的记忆, 铺满了木椅的缝隙, 感觉有几分熟悉, 是否, 我们曾在这紧紧相依? 目游四野, 找寻我们留下的踪迹。 空气中翩翩氤氲, 有我们的点点滴滴。 似——斜晖脉脉、一水悠悠、暗香弥弥。 周遭群蝶纷飞, 万千绮丽。 尽管甜甜蜜蜜, 也不曾沉溺。 因为, 我们向着, 未来可期。 每次昼夜交替, 一起划分时间的比例。 学会忍耐, 成才的孤寂。 尽管大海阴晴不定, 身处其境, 就要翻涌前行。 毕竟坚持才有意义, 无谓冠冕堂皇的道理。 怀揣着我们的希冀, 沿着约定的轨迹, 不问东西。 山顶杳无人迹, 幸好, 有你我相遇。 父母子女,是彼此书写一生的情节 高一(14)班张怡欣 记得,或记不得;说得,或说不得,母亲都在那里。那是一个我们一生下来就能看到的人,可是要真正读懂她,可能需要我们用掉一生的时间。 相遇 我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另一双温暖润泽,笑起来像是弯弯月牙的眼睛,就像我的一样。哦,我想这就是另外一个“我”了。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敞开怀抱,把我交给另一个“我”。我总是跟着“我”一起走,从蹒跚学步走到大步向前;从半米高的小人走到和另一个“我”一般身量。我哭的时候另一个“我”会陪我一起难过,有轻柔的叮嘱使我安宁;我笑的时候另一个“我”也会笑,有闲散的午后阳光活跃在空气里。我和“我”笑的时候,漂亮的眼睛都像是弯弯的月牙。 看着“我”时,我不禁觉得,我应该是全世界最好,最幸福的吧! 离开 我越走越远,可另一个“我”却走得越来越慢,我有些不耐烦。我不喜欢我和“我”的每一丝不同,不喜欢处处约束。我无法一辈子都和另一个“我”走在一起了,我想。 我打算离开了。我兀自向前,走到路的尽头时回头去看,另一个“我”朝我微笑,带有微微苦涩,示意我离开。 我一个人走啊走,走过苍莽的平原,涉过巍峨的群山,渡过溪流,穿过峡谷,从生机勃勃的春天走到冰封三尺的寒冬,从黎明走到黄昏...... 我终于感到倦怠与孤独了。 等待 “长亭外,古道边,问君此去几时还?”这是英子和她的同学们在伤感的歌声中等待成长。“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五十岁的孟郊写下的诗句。也恰恰在那一年,颠沛离、居无定所的游子等来了和他母亲的团圆。 我想她了,于是我等在原地。可是,我等了好久好久,就像我离开的那么久,可是她还是没有来。我开始慌乱,开始往回走。这次我终于看到她从遥远的地平线的另一边一点点地、奋力地、蹒跚地朝我的方向赶来。 年老 可我已经认不出她的模样。 她乌黑的发染上星点白霜,直挺的脊背如今已经伛偻。那双美丽的、温和的眼睛如今也蒙上了一层阴翳。是我走得太快了,才会留她一人被时光消磨殆尽。这次我不再匆忙向前,原来我从来都不想逃离,现在连时间也不再畏惧。 独自 我多么想和你好好地走完这一程,但是你却将我无情地推开。 你停在那个路口朝我笑,朝我摆手,示意我不要在此停留。你笑得安静又温柔。你的眼睛一如往者,笑起来像是弯弯的月牙。 我就站在原地,直到时间消磨掉你最后的颜色,逼迫着我不得不一个人朝前走。 我再次走过苍茫的平原,跋涉过……余生艰涩又彷徨,然而这些于我已没什么不同。 我一个人,走啊走。 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你。 你刚睁开的眼睛,盈着水光。你一看见我便对我敞开了怀抱,把自己交给我。你笑的时候,眼睛像极了弯弯的月牙。 如今的我,却又像是,另外一个你。 角落里的光芒 高一(13)班游霄薇 瑟瑟的秋风吹过,几片枯叶悄然落地。在这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有一位白发少年,正坐在一棵满是枯叶的树下,弹奏着吉他。 我曾在小区里见过他几次,他有着一头很特别的白发,连皮肤也是白得耀眼。听小区里的大人讲,他是因为得了白化病才会变成这样的。因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白发,所以他身边的同龄人都觉得他是个异类,都很排斥他。他没什么朋友,于他而言,能隔三差五地着把吉他往外跑,大概就是他最大的乐趣了。 我有些震惊。平时我与他难能见到个几次,今天却在散步时与他偶遇了。出于好奇,我放缓了脚步,将目光投向了他——只见他白皙的手在弦上拨动着,一曲欢快的音乐就此响起;而他的眼眸,也从低垂着,到缓缓抬起,充满了光。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见他露出笑颜。之前遇到他时,他总是低着头,眼神黯然,仿佛是一个只会行走的机器。我想,大概只有在音乐中,他才能找到快乐吧。 就这样,我伫足在原地,远远地看着他弹奏着吉他。忽然,一阵秋风吹过,零落了几片枯叶。只见他停下了拨动弦的手,乐声戛然而止。他伸手捡起了一片枯叶,捧在手中,仔细地端详着。但不知为何,看着看着,他的泪水便从眼角流了下来。接着,他便放下了那片枯叶,又开始拨起了弦。但这次他弹奏的不再是轻松欢快的乐曲;相反,这段音乐十分的低沉,充满了哀伤……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吓了一跳,竟自己绊到了自己的脚,跌了一跤。也许是我弄的动静太大,惊扰到了他,只见他一惊,放下了吉他,左右环顾着。他看到了我,便朝着我的方向跑了过来。但当他快要跑到我面前时,他却停下了脚步,犹豫了一会,但最终还是走到了我的面前,伸出手,示意要拉我起来。我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便弯下了腰,抓住了我的手腕,一把将我拉了起来。 我怪不好意思的,有种窥伺他人的机密然后被发现了的羞耻感。为了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我主动地和他说了句话:“谢谢你!话说,你应该是很喜欢音乐吧!”他愣了愣,低下了头,"嗯。但是喜欢好像也没有什么用,因为我没有多少的时间去追逐我的梦想了。我就像这枯叶一般,永远都越不过冬天。"他顿了顿,拭了下泪,接着说道,"不过啊,就算活不了多久又怎么样呢,我是不会放弃我的这份热爱的!"说完,他抬起头,眯着眼,对着我笑了笑。我知道,这是一个在无可奈何之后,迫不得已的,释然的笑。这个笑让我感到心如刀绞,无比地心疼。听完他的话,我呆呆地伫立在原地,不禁鼻头一酸。待我再回过神来,他早已不见踪影。 在这个公园的小角落里,我有幸能见到他对音乐的热爱。他是一名白化病患者,是被上帝遗忘在角落里的人,尽管他寿命的长短仍然是个未知数,但他却仍然有着自己的热爱与向往。他在追逐着梦想,在追逐着那束属于他的光。但他却不知道,当他在一步步靠近那束光时,他俨然成为了光。是他,让那个本不起眼的角落,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光。 捧住棉花 高二(15)班廖堉名 狭窄的窗缝中,春日的暖光投在小绵僵住的手掌心中。调皮的风轻轻挠着她的手心,又如湿热的嘴唇亲吻她泪痕斑驳的面颊。回忆如泉流涌,在她脑海中掀起浪花朵朵。 那也是一个温暖的春日。 她的母亲正费尽力气地搬动着高而宽的竹梯。“小绵——!快来帮我扶着梯子,记得扶稳啊,站得这么高,摔了可不得了,来年妈妈可就摘不了棉花啦!”她的母亲站在那棵木棉树前,一脚搭在第一节梯上,一手扶着一边梯身,向她招手。小绵小跑到院子里,手心朝内大力拍着胸脯向母亲保证,一定确保母亲的安全。 一只身着彩裙的蝴蝶成了不速之客。蝴蝶振动的胳膊很是纤细,好像风一吹就能折断。然而它们却踩风扑翅,在风中轻盈起舞。小绵只是一个小孩,一个童真未泯的小孩,于是她去迎接了这位不速之客。先是由于跑得太快而与大地撞了个满怀,让平稳的大地之一颤;后又为扑蝶而将一筐棉花踢翻了。棉花洒了并不要紧,但手忙脚乱的小绵为捧住那些随风纷飞的棉花,身体伸展的幅度很大。在她捧住的一团棉花又被风吹散,她想去抓住它们的同时,她后撅的屁股撞到了梯子…… 棉花散落了,她的母亲也一同坠落了。 她握拳如石子的小手,既捧不住团团的棉花,也托不住母亲下坠的身躯...... 一朵鲜红的木棉花被惊落,砸在小绵母亲身后的血迹旁。原是那被踢得倒在地上,滚在梯子前的竹筐上的竹刺穿破了小绵母亲薄薄的汗衫,扎进她的肉里。那根竹刺像病毒的触手,细麻的竹丝嵌进肉缝里。 小绵十分慌乱,不住地晃动着昏迷的母亲,泪如雨下。突然,她想起什么,便急忙冲进了房间,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在惊慌失措之下,小绵话都说不利索了,她带着哭腔,废了好一阵功夫才将事情的始末给父亲解释清楚。 不久后,她听见急促的脚步声与电话那头父亲在气喘之下的叮嘱:"别等我了,快打!"她来不及擦干眼泪,就急忙拨通了急救电话,哽咽地说明了家庭地址。之后她便一直跪在母亲身旁,握着那双尚存暖意的手,歉声接连不断。 父亲推门而入,急救知识并不完善的他自作主张地拔出了竹刺,而救护车在不久后才赶来。竹刺很不干净,还沾了地上的浮灰,积久的霉也极具污染性。更糟糕的是,由于父亲的鲁莽——刺断了一小截,仍然嵌在肉里。 在抢救了几天之后,小绵的母亲还是因头部伤势过重加之受到严重感染而死…… 父亲再一次推门,踏进一别近两年的院子里,将小绵从回忆中抽离。他提议再摘一次棉花,顺道去看看母亲。 小绵小心翼翼地扶着梯子,却因为她始终未从回忆的悲伤与父亲突然到来的震惊中抽离,导致自己没站稳而歪了身子,再次撞到了梯子上。正摘着棉花的梅姨在下坠。 回忆似是重演,小绵声嘶力竭…… 幸好,父亲及时托住了梅姨。而父亲原先整理的棉花也飞了几团、。不知怎的,它们都精准地飞落到了小绵正伸出,想要接住梅姨的手里。 这次,她捧住了棉花,父亲也托住了梅姨。 过去与现在相扣,似乎将从前的遗憾画上了一个句号。堵塞小绵内心不得疏通的“棉花”散了。 家里的一切恢复了往常。温柔的春风如母亲的唇,吻干了她咸涩的泪水。父亲叹出一口长气,将一年多前,从母亲身上拔出的那半根竹刺清洗干净得像褪了皮…… 小绵复学了,她不仅精学了护理专业,还举办了一个具有特殊的义工活动——"捧住棉花"。小绵带着小义工们在每一个夏日摘下许许多多的棉花,将收获的棉花交给纺织厂处理,制成衣衫后,无偿地捐赠给了山区的孩子们。 带有木棉的爱意承存,化为小绵心中的动力,从此激励着她,不断前行。 ★ 二等奖作品 ★ 无全 高二(15)班莫嘉豪 你一路绝尘, 独行踽踽。 依旧是如此粗心, 遗落下那节伞骨。 我燃起一盏残灯, 想为你照彻迷途。 灯芯微微跃动, 夜蝶也随之飞扑,起舞。 你看这夜幕上的那轮缺月, 是天穹中唯一的烛。 从西江流放到东山, 疏云也始终将她拥簇。 江潮汹涌, 但我只会为你沉浮。 举世和霁, 我却只见那半桥烟雨。 我见—— 你撑着幽蓝的纸伞缓缓走入薄雾。 许你一眼回眸, 万物都将因你而停伫。 希望在忘却的尽头, 你能记住—— 你我一同走过银河深处, 看繁星无数。 花凋 高二(14)班任橦 她, 捧着花, 踏入一条忽明忽暗的河流。 蓝色衣襟, 顶小的裙褶子, 是一寸一寸的中国山水画。 她有些忧郁, 望了望耕作的父亲, 带着初春特有的、湿润的气息, 感觉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 她, 眼睛里有悲悯, 鱼盐、月亮、村庄, 或是油漆描花的郁金香, 牵动她疲倦的心。 她正搽抹胭脂, 镜中探出小白素馨花。 远远礼拜堂昏昏的钟, 在窗外澌澌流了去。 她, 夜里骤然醒来, 纸伞、窗花、白缎子, 逝去的一寸一寸欢喜。 月光下, 她轻着步, 跨过汩汩的, 小溪。 境异心同 高一(13)班李思琦 他们与我们,古与今,境异而心同。 ——题记 月光缥缈地游进了屋子,我伏在墨迹点点的纸张旁,决定与月共享此刻的宁静——希望它的到来能让我更快把纸张上的诗文刻入脑海。与古诗纠缠之际,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世上几乎尽数伟大雅什的产生都是因为生活失意,政事不顺被贬,只有那百分之一、二是为风花雪月而作。难道只有被折磨过的诗人才能写出好诗?”我觉得有趣,笑过之后才是迟来的感慨: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如星子的他们,却总是生不逢时,永远怀才不遇,永远愤懑迷茫。他们皆是铁血之人,却都如《踏莎行?候馆梅残》中的闺中人一般——明知越过了目力,想象之所及,仍要倚那危栏。只不过他们渴望的并非牵肠挂肚之人的一瞥,而是国家昌盛罢了。 夜风吹了进来,沾了秋窗风雨夕的意味。我踱至窗边,却觉得那风并不孤冷,或许他此前曾在城中车水马龙,红灯绿酒中走了一遭吧。窗外的城市热闹而明亮,璀璨的灯火,映的白墙五光十色,对面的写字楼入夜后仍然灯火通明。我忽然觉得庆幸:现在的“他们”,许许多多同他们一样的人,不必感到徒有忠肝义胆,满腹学识,却无法为国效力的苦楚。现在社会赋予了个体更多机遇,实现抱负不必绞尽脑汁写些阿谀奉承之词,只需凭借真才实学。 雾霭渐渐浮上了窗子,雨点被光点染后在深蓝的夜幕中折射出清浅的红。被雨沾湿了的羽翅的小鸟扑棱着落在窗沿,倒显得雨夜格外静谧。过于静的夜恰适与思绪为伴——它如一条细流,来路不明,去程未尽。我只得了却了,斩断它的心思,深深而下。周遭的霓虹灯兀地亮了,犹如万千城市中新生的明艳花火。我又想起了它——深圳。作为它新生的一份子,我依然能从人们的口耳相传中,街角的雪泥鸿爪中,记录的影像中瞥见它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中讲述了同一个故事,正是它的人们经过不懈的奋斗,造就了这些。 或许我们与他们是一样的。 我曾看到一个关于现代深圳城市建设的纪念影片,它给我最大的感触并非一座座钢筋水泥的建成,而是影片中的人们。采访中,那些工人、职员、老师、学生,甚至是一个七八岁的孩童,他们在诉说对城市的期待与自己所做的所想做出的贡献时,眼中簇满的是还有些微弱,却充满希冀的火苗。而我们也是影片中人的一员,我们所持的热爱与期望与他们并无二致。 我曾怀疑那些文人的傲骨是否是在枯槁凋敝的时代,崔嵬折断脊骨之痛,无数污蔑蹉跎之中生煅出来的。但事实告诉我并不然。那些如红烛般的精神从未在时光中消逝。他早在我们之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 恍然,我又看到了那群诗人、政治家、忠义的爱国者。他们的身影与我们的渐渐相融。 风停了,月依然明亮。我关上窗子,熄灭一池夜意。 角落里的光芒 高一(13)班廖婷婷 正午正值炎阳高照,一声铃响,一群学生从教学楼蜂拥冲出,跑向食堂。我站在楼下等人,望着他们急匆匆的身影,脚下是绿叶剪碎的阳光。烈日照耀得令人真不开眼,它散发的光芒遍布四周,在如此燥热的环境下,不远处的一点清新的绿使我心中清凉。 有一个身影在缓缓移动着。烈日下那件淡绿的衣服并不显眼,但在匆忙行走的学生群中却显得格外不同。那是一位清洁叔叔右手拿着大扫把,扫把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另一头与大垃圾篓相继连。左手握着一个黑色的垃圾铲,头顶没有任何的遮挡物,就这样穿着淡绿的短袖,和黑长裤在烈日下缓缓移动着。我想可能是垃圾篓里的垃圾太多了,很重,使他慢慢拉着走,也可能是因为那里的垃圾分布的太密集了,他不得不走慢一点来清扫。阳光太刺眼,我看的不清楚。燥热的空气在四周浮动,扰乱人们的心,经过的学生大骂起来,我也不由得拿起书扇扇风儿,而他却还是坚持在打扫的,哪怕毒辣的阳光照在他身上,让他背后的衣服湿了一片。 这样子有一会儿了,校道上行走的学生少了,此时起了一阵风,虽然很微弱,但有些叶片却弱不禁风,随风飘落下来。太阳的光芒打在它们身上,显得它们在闪闪发光。我不耐烦地走来走去,最后还是停下来了,因为我看见那位叔叔还在打扫。只不过此时他在清扫草丛中的垃圾。他将扫把靠在一边弯下腰去捡起丛中的垃圾,那坚毅的身影在阳光下散发着不一样的光芒。可能是心静自然凉的缘故,我似乎感觉不再那么闷热了。没一会儿,他便拿起工具走向那边的楼梯口。此时人烟稀少,几乎没有学生从上面走下来了,他便放下打扫工具,坐在楼道上歇息。那个角落看似普通,却又与众不同,因为这里是清洁人员的休息地啊! 那位叔叔从口袋拿出纸巾他擦了擦额头的汗,他身上散发着劳动人民辛勤的光芒,虽然没有阳光的光芒耀眼,但不刺眼,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德啊!他在那个角落中擦了一会汗,便将纸团扔入垃圾桶。此时我等的那位同学下来了,我便没继续往那边看了。 那一幕,我至今难忘。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没人去注意的小角落,却散发着无可比拟的光芒,而这份光芒也照亮了那个角落,燃起我心中一份尊敬。 枷锁 高一(13)班郑楚琳 母亲与父亲的相识是在他们大学二年级。 那时的母亲是班上的风云人物,姣好的容貌与得体大方的举止,使母亲备受老师,同学的青睐。父亲家境贫寒,能来到这所大学纯靠自己拼命的学习。在这所大学里,他就像是透明的,没有帅气的外表,也没有出众的才华。戏剧性的是,这个毫无优势的农村小伙与婷婷玉立的班花走在了一起,并且一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以至于很多年以后,他们两人依旧是同学聚会上谈论的主角。在同学聚会上,父亲听过最多的话便是:“你小子不知道上辈子是积了什么福,娶了咱班班花。”这时就有人附加道:“这是傻人有傻福!”随之而来的便是一阵哄笑。 父亲心中自然是不舒畅,可他们说的却又是事实。为了堵住芸芸众生之口,父亲便起早贪黑,使劲儿的工作。结婚后不久,母亲便怀了孕。父亲没日没月的工作,甚至由于父亲升职出差,母亲挺着六个月大的肚子自己乘公交车去产检。意外发生了,母亲下公交车时行动不便,宽大孕妇装被夹入了车门,车子往前开,母亲便由于衣服被扯到,导致重心不稳摔倒在地——小产了。 失去孩子对于一位母亲来说是莫大的伤痛。父亲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搭乘出租车从一千公里以外的城市连夜赶回。医院,父亲不断的安慰着母亲,像是有话想说却始终未开口。父亲又交代了母亲几句,医院。母亲眼泪止不住的掉落,“叮咚!”收到了父亲的信息。这是他们刚有孩子时,为着对方设的特殊铃声,多么甜蜜啊!可在此时,母亲心中更加不是滋味。父亲当面开不了口,便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jz/8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复古神途手游,货币核心地图狂暴
- 下一篇文章: 文案海绵宝宝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