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lowbackpain,LBP)是指一组以下背、腰骶及臀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是康复医学、临床医学和运动医学领域的常见疾病[[i]],可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有报道称84%成年人曾经历过下背痛[[ii]]。每年由腰痛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据统计,年美国因治疗腰痛的医疗支出较上一年增加了亿美元[[iii]]。每年用于支付腰痛的劳动赔偿费占年度总赔偿额的2%[[iv]]。LBP中约85%原因不明,称为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lowbackpain,NLBP),其病因复杂、复发率高,如何提高NLBP患者疗效并降低复发率是康复临床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对NLBP的保守疗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脊柱推拿疗法及运动疗法等,但效果不够满意,容易复发[[v]]。肌内效贴(kinesiotaping,KT)是一种为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而贴于体表的有弹性的胶布。将肌内效贴按相应方法贴于相应皮肤区域,可达到止痛、增强肌力、稳定关节、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的作用[[vi]-[vii]]。肌内效贴扎术在临床上的安全等级为一级,患者尚未出现任何不适反应[[viii]],它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可为患者节约许多工作时间。此外,该疗法对设备及场地要求很低、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对LBP的附加治疗。本研究采用英文关键词“kinesiotape(taping)”、“kinesiologytape(taping)”“lowbackpain”搜索学术谷歌、Pubmed;采用中文关键词“肌内效”、“肌内效贴”“腰痛”“下背痛”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综述肌内效贴在腰痛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并分析其在腰痛康复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开展肌内效贴对腰痛影响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肌内效贴概述

KT于年由日本人加濑建造博士(Dr.KensoKase)发明,是一种薄的、棉质、通气性强的黏性丙烯酸材料制成的胶布,理论上它可为所贴扎区域的肌肉骨骼组织提供支持并可增强人体自我恢复能力。KT本身无任何药物成分,主要由三层结构构成:第一层是近似皮肤厚度及质量的棉织布,其特定的织法使贴布仅能沿纵轴方向伸展;第二层是医用亚克力胶,胶面呈水波纹状,水波纹的宽度约0.15cm,间隙约0.35cm;第三层是保护凝胶的背纸。KT是基于人体康复原理而设计,内为波浪状颗粒,为筋膜和软组织重塑创造了空间,弹性贴布为皮肤施加了拉力,激活了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现阶段,KT的贴扎方法大致有六类:力学矫正、功能矫正、筋膜矫正、间隙矫正、韧带或肌腱矫正、淋巴矫正。根据以上六大方法及贴布的走向,衍化出I型、Y型、X型、扇形、环形等若干贴法。其中前三种主要适用于关节面或软组织拉伤,以力学和筋膜矫正为主,后两种则常用于引流、改善水肿,以间隙及淋巴矫正为主。

肌内效贴缓解腰痛的作用机制

人体腰骶部常处于负重状态,肌肉力量相对较弱,易导致筋膜和韧带的撕裂及肌肉损伤。腰痛患者多由于累积性损伤、迁延的急性腰扭伤以及肌筋膜无菌性炎症等原因造成腰骶部躯干肌及本体感觉和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异常,从而影响改变肌肉、感觉器官的正确信号输入,进而导致腰椎姿势稳定性受损,而姿势稳定性受损会引起椎小关节及其周围韧带、肌肉、软组织的损伤,导致腰痛加重或复发。

有研究证实腰痛患者腰椎本体感觉系统受损及腰肌功能异常是导致腰痛患者腰椎姿势控制不良的主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姿势代偿性控制问题。国外有研究显示KT对于缓解慢性腰痛的疼痛症状及改善腰背肌功能状态有帮助。目前,KT对缓解腰痛的机制还不明确,

其作用机理可能主要以下有五个方面:①KT通过感觉模式在相互交联的网络起作用,其他角蛋白细胞可能是机械性刺激非神经初级换能器,通过信号转导级联机制(细胞内Ca2+内流)激发临近C纤维反应

②KT可产生经皮牵伸刺激,干扰机械和疼痛刺激传导,以抑制疼痛(闸门控制理论)

③KT通过改变皮肤形态及持续的增加皮肤的机械性刺激影响腰椎本体感觉系统,促进腰肌功能恢复进而使腰椎姿势稳定性得到改善。

④当贴布与皮肤紧密贴合时会自然产生皱褶,这些皱褶具有方向性,可改变筋膜及组织液的流向,能有效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炎性物质代谢。

⑤当贴布自然回缩的方向与被贴扎肌肉收缩的方向相同时,可缓减肌痉挛,缩短运动时肌筋膜运动程度并放松局部筋膜与被贴扎的肌肉进而缓解疼痛。

肌内效贴治疗腰痛的贴法

(1)患者站立,并暴露腰背部,双手抱肩,用酒精棉球将腰背部皮肤擦拭干净,下腰疼痛处给予肌内效贴,胶贴为防水、多孔、黏附性的帖布,厚0.5mm,宽5cm。嘱患者向前弯腰,将贴布基部固定髂后上嵴区域,Y型贴布内侧尾端则以自然的拉力沿腰方肌走贴至L1横突位置,然后身体旋转至对侧,Y型贴布外侧尾端便以自然拉力贴至第12肋骨区域。对侧施以同法。采用“Y”形贴布,目的是产生交叉式重叠同方向的力矩走向,达到增强、放松肌肉的效果。

(2)①腰椎支持贴布:患者取坐位,身体稍前倾,采用I型贴布,起始点固定于第1腰椎棘突,其余贴布以自然拉力向下贴至骶椎上方

②腰方肌促进贴布:体位同上,采用I型贴布,起始点固定于肩胛下线胸12肋骨位置,其余贴布以自然拉力沿腰方肌走向贴至髂骨嵴。对侧以同样方法贴上

③筋膜引导贴布:体位和贴布形状同上,其中一条起始点固定于第5腰椎棘突位置,另一条起始点固定于胸12棘突,其余贴布分别以自然拉力向两侧贴至髂骨嵴上。有研究表明,“I”形贴扎能增强贴扎部位的肌肉力量,贴扎时施加拉力所产生的回缩引导力可减轻腰部肌肉的紧张与疲劳感,支撑软弱的肌肉组织,提高脊柱的稳定性,贴扎时对贴布施加的拉力越大,其回缩引导力越大。

(3)患者坐位,身体微前屈,双手可支撑于椅背。采用“I”型贴布(中度拉力及自然拉力)进行贴扎。横向:贴布中段以中度拉力固定于病患椎体处,两尾以自然拉力向左右两端延展。纵向:中段以中度拉力固定病患椎体处,两尾以自然拉力向上下两端延展。斜向:中段以中度拉力固定于病患椎体处,两尾以自然拉力斜向两端延展,另一条与其垂直,方法相同。

(4)对肿胀疼痛部位用2条扇形贴布从上向下,弦以5%--20%拉力交叉贴扎,桩及结采用无拉力贴扎[[v]]。“X”形贴扎与扇形贴扎联合使用,可减少致痛刺激物质堆积,延缓患者疼痛。

肌内效贴在腰痛康复领域的作用及应用

1减轻疼痛

目前,国内外研究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腰痛疗效的文献尚较少且观点不统一。学者们开展了不少KT与炎症、水肿和疼痛的研究,并通过观察患者的主观感受及相应的生理变化,证实KT对短期的消炎止痛存在积极影响。Paoloni等在一项随机、单盲临床研究中发现,KT可减轻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并使其肌肉快速正常化,认为其是一种能有效减轻疼痛的辅助物理疗法。Lee等将肌内效贴扎技术应用于慢性下腰痛伴有骶髂关节功能障碍和骶骨水平角增大的患者,结果显示贴扎治疗后下腰部疼痛显著缓解。西班牙学者一项关于非特异性腰痛的随机对照研究中,KT贴扎即刻及贴扎4周后,KT组相比对照组疼痛减轻程度有小幅度提高,这与同年Adelaida等的研究结论相似。还有研究发现单独应用肌内效贴扎技术对急性期的疼痛可产生明显的改善作用。然而,黄楠等[[vii]]研究显示单独应用KT治疗下腰痛短时间内不能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和功能,使用4周才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和功能。与部分疗法相比,肌内效贴扎技术可更有效缓解疼痛。车伟军等研究表明肌内效贴扎术能有效的改善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缓解疼痛,且较单纯物理因子治疗效果显著。

然而,Kuru等将肌内效贴扎技术与电刺激治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都可以缓解疼痛、增进肌力、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但两者对比优势不明显。作为腰痛治疗的一种辅助疗法,肌内效贴扎技术与其它疗法结合效果更加显著。白杨等[[x]]近期研究表明,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肌效贴能明显缓解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能显著改善腰椎功能。贾澄杰等[[xi]]研究认为推拿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疗效肯定,治疗后患者腰椎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均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肌内效贴配合常规的物理疗法比单纯采用常规物理疗法在改善腰椎活动、缓解疼痛等方面有更好的疗效。此外,宋瑞军等[[xiv]]研究显示平衡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腰痛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具有副作用小、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

2改善腰椎关节活动度

肌内效贴可以改善运动损伤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xv]-[xvi]]。患者在贴扎KT的情况下主动活动,加速了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关节活动度。更多学者认为KT放松了紧张的肌肉,增加了患处的感觉输入,降低了患者的疼痛和心理上的恐惧,是改善关节活动度的主要原因。Yoshi-da曾经观察KT对正常人躯干弯曲的影响,发现在贴布的影响下躯干屈曲较贴扎前平均增加17.8cm,认为KT对腰部肌肉的支持、保护有效。Karatas等对职业性腰痛的外科大夫研究发现,使用KT后,随着腰部疼痛的减轻,腰椎的前屈、后伸、侧屈的角度均有所改善。张素霞等人的研究除得到与Karatas相似结论外还得出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KT治疗能进一步提高NLBP患者的生存质量。GonzalezI等研究显示,应用肌内效胶贴可以提高颈部和下腰部的关节活动范围。此外,国内有研究表明肌内效胶布贴扎技术联合针灸可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且早期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进一步证实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肌内效胶布贴扎技术联合针灸治疗后疗效更佳。

3增大肌力

研究表明,各种原因所致的腰痛均在不同程度上与腰部肌力下降互为因果关系。增大腰部肌力,对脊柱功能重建意义重大。KT自肌肉的起点向止点贴扎,作用在皮肤的拉力和肌肉收缩方向相同,可产生促进肌肉收缩的效果。刘强等研究表明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采用不同的KT贴扎方式,可加强患者腰部周围肌肉的力量,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Hsu等研究表明,应用肌内效贴可以增加股内侧肌和斜方肌下1/3的生物电活动。Castro-Sanchez等研究发现,相比普通贴扎,肌内效贴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慢性下背痛,恢复腰部功能,增加躯干肌群的耐受力。KT之所以能增大肌力原因可能是有弹性的贴布对皮肤的感觉输入引起神经反射,从而在肌肉进行最大力收缩时能募集更多的运动单元。

4增强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是维持人体正常姿势及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本体感受器在人体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有弹性的KT是通过对皮肤的压力和拉力刺激皮肤机械感受器,从而增强关节的位置觉和运动觉。Jaraczewska等研究表明KT可增加感觉输入、纠正身体力线,通过改善姿势控制增强上肢功能。

5小结及展望

综上所述,KT可以通过多种贴法来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关节活动度、增大肌力及增强本体感觉从而治疗腰痛,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真实价值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对其治疗的效果褒贬不一,有关其作用机理、不同贴布形状及贴扎方向对肌肉的影响、不同弹性的贴布所产生效能的差异、不同类型腰痛患者的对症贴法、与何种疗法以怎样的结合方式治疗腰痛最有效及心理因素在贴布的作用中所占比例等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去证实。其作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廉价的辅助物理治疗方法,结合运动治疗等其他疗法治疗腰痛值得我们在康复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和探索,从而为促进腰痛患者更快恢复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为治疗腰痛理论的推陈出新提供新视域及新思路。此外,多数研究仅针对KT对腰痛的近期疗效进行了考察,未来相关学者可从现代生物力学、功能解剖学等多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KT的治疗机制,观察其远期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fz/7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