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去世了,但她和重庆的故事,你们都
昨日凌晨,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钱钟书的夫人杨季康(笔名杨绛)医院去世,享龄岁。 92岁时,杨绛曾写下《我们仨》回忆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她写到:“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如今,“我们仨”,再无生离与死别。 杨绛先生 重庆书迷最爱她写的《我们仨》 杨绛先生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93岁时,她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岁出版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而在她岁生日之际,又为其长篇小说《洗澡》出版了续集《洗澡之后》。 记者从重庆书城、西西弗书店以及精典书店了解到,重庆的书迷们对杨绛先生的书十分热爱,她的书属于常销书。其中,《我们仨》在这三家书店都卖得非常好,西西弗从去年五月至今,该书各类版本销售册;重庆书城从今年1月至今,也卖了本左右。重庆书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少老师和学生家长都喜欢向孩子们推荐《我们仨》这本书,总的来说,杨绛先生的书销量一直都不错。” 她是钱钟书“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除了有不少佳作,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的爱情也是一段佳话。钱钟书和杨绛夫妇两人初识,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令衔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表兄就是钱钟书。两人初见,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而后,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传书,“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inlove(坠入爱河)了。” 之后的日子,杨绛为了钱钟书,放弃学业去英国陪读;杨绛比钱钟书成名早,却愿为支持钱钟书写《围城》做“灶下婢”。在钱钟书年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在钱钟书的眼中,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而当92岁的杨绛写下《我们仨》忆丈夫和女儿时,她写到:“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她与重庆历史名流有一段情谊 五四文化名人任鸿隽、陈衡哲夫妇的侄孙——重庆的任尔宁先生,听闻杨绛去世,十分悲痛,他向记者回忆了一段任家与杨绛的情缘。 任尔宁的祖辈任氏四兄弟都是同盟会早期会员,被誉为“重庆辛亥任氏四杰”。任鸿隽,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其夫人陈衡哲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现年70余岁的任尔宁,被杨绛称之为“小弟”或“小友”。任尔宁说,陈衡哲吃包子的习惯是钱钟书和杨绛给培养的。以前钱钟书和杨绛每次来拜访他们,都要带一份用毛巾包裹着还散发热气的鸡肉包子。这个故事,在《杨绛作品精选·散文2》的《怀念陈衡哲》一文中有记述。 任鸿隽当年还题赠给杨绛四首小诗。年底,胡适到上海任鸿隽家里作客,钱钟书、杨绛也来拜访胡适。说到兴头上,杨绛就缠住诗书俱佳的任鸿隽,要他留墨宝,任鸿隽欣然应允,信手题写了《缙云山观杜鹃》等四首和重庆有关的小诗。虽然没到过重庆,但杨绛在字里行间与巴渝相守相望。 他们眼中的杨绛先生—— 昨日,记者联系上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主席黄济人、重庆科幻作家韩松,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胡真才,请他们讲述了眼中的杨绛先生,以此聊表对先生的缅怀和敬意。 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主席黄济人: “她是沉默寡言却不孤傲的人” 杨绛先生从不懈怠学习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主席黄济人,曾因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代表大会时,多次与大会特邀代表杨绛有接触。 在黄济人的印象里,杨绛是一个白发苍苍、沉默寡言的,稍微有些内向的人。“杨绛先生沉默寡言,但她并不是孤傲。九几年的一次文代会午饭期间,和我年龄段差不多的几个作家坐在一起,看到杨绛就在我们不远处的一桌吃饭。”黄济人回忆到,当时他们桌有个作家去到杨绛那桌,希望她为自己的新书写一篇序言。但杨绛拒绝了他,她说:“书的序言最好是自己写,因为只有作者本人才最清楚书中的哪个点最触动自己、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但是书的评论可以让别人来写,因为别人的评论才更客观。” “她虽德高望重,但对人对事从来都是平易近人。她不喜欢主动找人攀谈,但谁有问题都可以去请教她,而她的语气从来都不是谆谆教导,只会像朋友一样对你说话。”黄济人告诉记者,杨绛在作家圈里一直被认为是治学严谨的大师。 “很多人把杨绛的书当作经典去学习和拜读,其很多作品都会体现知识分子对国家和自身命运前途等的思考。”黄济人说,杨绛的作品他最喜欢的是《记钱钟书与〈围城〉》,这本书生动地记述了她和钱钟书之间的故事,看了很是为书中的细节感动。 重庆科幻作家韩松: “送钱钟书走时,她没有哭” 重庆科幻作家韩松,曾在年钱钟书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见过杨绛先生一面。尽管时间久远,韩松回忆起来最深刻的印象是:“她当时没有哭”。“杨绛把一小篮紫色的勿忘我和白玫瑰放在钱钟书的身体上。她走出告别室,安静地坐在院子里的一张小凳上……杨绛的眼神紧紧随着棺椁移动,直到车门关上。这时,87岁的她一下站了起来。周围的人怕她跌倒,忙上去扶住她。” 当钱钟书的两位学生帮着工人把钱钟书的棺椁推上火化车,推进火化室时,“杨绛没有看,她摘掉了眼镜,目光落向了地上的滑轨。”韩松写到:“火化间的门关上时,许多人劝她离开,她说:‘不,我要再站两分钟。’” 人民文学出版社《洗澡之后》编辑胡真才: “为人慷慨,生活却十分简朴” 人民文学出版社《洗澡之后》责任编辑之一胡真才,对杨绛先生分外了解。说起生活中的杨绛先生,胡真才表示:“一个是虚怀若谷,她出身于世家,而且有很高的文化造诣,但从不自视高人一等。第二,助人为乐,早前研究所里的年轻人工作学习上有问题找她帮忙,经济上有问题跟杨绛借钱,她就帮了、借了,有的比较困难的,说就不用还了,可以看出她这种善良的心。后来他们夫妇还把巨款捐到好读书奖学金。第三是生活简朴,杨绛为人很慷慨,但自己生活十分简朴,一直住的都是八十年代的老房子。她单位多次提出来要给她装修房子或者粉刷,她当即就谢绝了。最后一点就是她豁达的生死观。” 杨绛生平: 年7月17日,杨绛生于北京,随后举家南迁。 年,杨绛从苏州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认识钱钟书。 年,杨绛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 年,杨绛随钱锺书带着一岁的女儿钱瑗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年,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 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年,作品《吉尔·布拉斯》经大修大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第一版。 年1月,《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 年发表的《干校六记》,已有三种英语、两种法语和一种日本译本。 年2月,法译本《洗澡》及《乌云的金边》在巴黎出版。 年3月4日,其女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年12月19日,其丈夫钱钟书去世。 1月,出版《从丙午到流亡》。 3年,她出版作品《我们仨》。 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年5月25日凌晨,医院病逝,享年岁。 原创稿件,转载需授权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ujifg.com/wwwfz/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厚爱无须多言,深情藏在花语
- 下一篇文章: 雅筑永恒的爱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