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馨芷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著名的社会剧,19世纪的作品,现在仍然活跃在中国的话剧舞台,说明它反映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在一次又一次的演绎中,人们讨论最多的是“女权主义”、“女性觉醒”;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我觉得《玩偶之家》给我们启发的远远不止这些。我看过之后思考最多的是婚姻、家庭与人性。

无论东西方,婚姻家庭有很多相似之处。婚姻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是爱的合作。娜拉只是一厢情愿地付出,哪怕再用心良苦,却也一败涂地。有多少人在婚姻里忍气吞声,没有尊严,就有多少人丧失自我,丧失了自我就注定要丧失婚姻。这个自我,是独立的,不是依附的,是思想情感上的独立,当然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独立,这样才有合作的基础,才能有稳固的家庭。

婚姻是彼此的合作,是最需要良性互动的。爱,可以低到尘埃里,那是一种心甘情愿,但婚姻不同。古今中外,结婚时都要有隆重的仪式,对上帝宣誓,无论富贵贫穷我都爱他(她);对亲朋好友宣誓,无论健康疾病我都不放弃。为什么要有隆重的仪式?因为人性有贪婪的一面,是需要上帝的眼睛来监督,是需要亲朋好友来监督。娜拉的付出隐瞒了亲人,海尔茂贪婪也骗过了上帝,所以她孤立无援。她爱海尔茂爱身边的朋友却唯独忘了爱自己。娜拉也渴望爱的互动,她渴望“奇迹中的奇迹”出现,但她忽视了人性的各不相同。所以说爱是感性的,而婚姻应是理性的。

娜拉的例子在现代中国也举不胜举。长久的婚姻都是彼此合作的典范。所谓志趣相投应是婚姻合作的最佳状态,而志趣不同的结合就需要道德去维持了。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说一个人得先有了修养才能有智慧把家庭经营好,把家庭经营好了才能治国平天下,干大事。海尔茂也想干大事,追求功成名就,追求荣誉,可缺了“修身”,换来的是娜拉毅然决然的离开,是家庭的破裂。只有被尊重的付出才有价值,如果你的付出被践踏,迟早你会与婚姻决裂的。娜拉最后的出走是失望的出走是无可奈可的出走。不仅是与海尔茂的决裂也是与那个“自我”的决裂。家庭是需要共建的,没有什么理所当然。人生是一场修行,好的婚姻是两个人得修行,且行且珍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静默如初

审核:尼克

                光影故事的博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angwoa.com/wwwfl/4912.html